李玉玲
(開封市中醫院 河南 開封 475001)
護理干預對大腸癌高危人群腸鏡依從性的影響
李玉玲
(開封市中醫院 河南 開封 475001)
目的探討護理干預對大腸癌高危人群腸鏡依從性的影響。方法選取河南省開封市中醫院2015年2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100例大腸癌高危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未行腸鏡檢查,根據護理方式的不同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接受健康信念模式進行干預,對照組接受常規大腸癌篩查教育,比較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結果護理后觀察組患者大腸癌各項認知水平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腸鏡檢查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大腸癌高危患者人群健康信念模式進行指導可以提高腸鏡檢查依從率,對診斷早期大腸癌具有積極意義。
健康信念;大腸癌;腸鏡;依從性
大腸癌是普外科常見腫瘤,在所有惡性腫瘤中其發病率居第3位[1]。近年來,大腸癌的發病率逐年上升,目前以每年4.2%的速度增長,成為威脅人類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2]。大腸癌的發生有較長的腫瘤進展階段,從異形細胞增生到腫瘤細胞形成是一個漸進性過程,其預后與早期診斷和治療有著密切聯系。研究顯示,早期診治可使大腸癌患者5年生存率達到90%以上。目前臨床上多采用腸鏡進行篩查,是診斷早期大腸癌最主要的檢查手段,但由于患者對腸鏡檢查存在一定恐懼,因此高危人群的腸鏡檢查依從率較低,難以早期發現大腸癌。采用健康信念模式對大腸癌高危人群進行教育,可以提高疾病認知度和高危人群腸鏡檢查依從性。本研究探討護理干預對提高大腸癌高危人群腸鏡依從性的效果,以期為今后相關研究提供參考。
1.1一般資料選取河南省開封市中醫院2015年2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100例大腸癌高危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未行腸鏡檢查,患者無精神障礙且具有正常溝通能力。排除標注:①腫瘤病史者;②腸鏡檢查史者。根據護理方式的不同隨機分為兩組,其中觀察組50例,男29例,女21例,年齡56~76歲,平均(66.3±5.2)歲;對照組50例,男28例,女22例,年齡55~74歲,平均(65.5±6.1)歲。所有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教育方法對照組接受常規大腸癌篩查教育。觀察組接受健康信念模式教育,包括:①定期為大腸癌高危人群進行健康教育。②參觀內鏡室進行情景脫敏心理治療干預。③個體化指導。④按時電話隨訪。由護理人員向大腸癌高危人群進行疾病教育,告知患者高危因素與大腸癌發生相關性,提高自我保健意識,提高大腸癌早期診治對預后影響的認知度。給予其健康行為干預,使高危人群糾正不健康生活習慣,規避高危因素,提倡健康飲食、規律排便及適量鍛煉。組織高危人群參觀內鏡治療室,使患者進一步了解腸鏡檢查過程,克服腸鏡檢查心理障礙,加強患者之間溝通交流,相互督促、鼓勵,分享經驗,提高健康行為執行力。
1.3評價標準①采用自制調查問卷,從大腸癌篩查認知、腸鏡檢查認知和大腸癌高危因素認知3個方面評價大腸癌高危患者疾病認知情況;②記錄兩組患者護理1 a后腸鏡檢查情況。

2.1大腸癌認知水平護理后觀察組患者大腸癌各項認知水平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大腸癌各項認知水平比較分)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2.2腸鏡檢查依從性觀察組腸鏡檢查11例(22.0%),高于對照組4例(8.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強化高危人群對腫瘤疾病的認識有助于提高各項檢查的依從性,對于改善患者預后具有重要意義。因此,為促進大腸癌高危人群篩查工作的順利進行,給予患者一定的健康教育必不可少。研究顯示,通過組織健康教育活動可以提高人們對疾病的認知度。本研究中,由護理人員采用健康信念模式對大腸癌高危患者進行護理干預,可以有效提高患者大腸癌篩查認知、腸鏡篩查認知和高危因素認知評分,僅進行常規篩查教育工作的對照組,其大腸癌疾病認知度和腸鏡認知度呈衰減趨勢。由于認知的匱乏會引起行為的缺失,進而影響到大腸癌高危人群腸鏡檢查情況[3]。雖然網絡媒體充斥著大量保健養生信息,但各種信息良莠不齊,缺乏系統性、科學性和專業性,對腫瘤篩查工作帶來負面影響。本研究通過大腸癌高危因素教育、參觀腸鏡治療和健康指導等措施,填補了患者疾病認知的空白,同時通過電話隨訪將護理服務拓展到社區和家庭,針對性指導高危患者,糾正其不良飲食和排便習慣,引導患者結合自身因素對高危風險作出評估,強化早期診治對于預防腫瘤和改善預后的積極意義,最大程度地降低了大腸癌病死率。組織大腸癌高危人群參觀內鏡治療室可以減輕恐懼心理,仍有顧慮者可以考慮無痛內鏡治療,采用脫敏療法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心理感知障礙,提高健康行為的正向影響力。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1 a后大腸癌高危人群腸鏡檢查實施率為22.0%,高于對照組的8.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健康教育可以提高大腸癌高危人群腸鏡篩查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值得推廣使用。
[1] 顏英,湯紹輝,黃秋燕,等.二甲雙胍與2型糖尿病患者大腸癌發病風險關系的Meta分析[J].解放軍醫學雜志,2015,40 (7):582-586.
[2] 陳萬青,張思維,曾紅梅,等.中國2010年惡性腫瘤發病與死亡[J].中國腫瘤,2014,23(1):1-10.
[3] 孟艷芹.健康信念模式教育對酒依賴患者康復效果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華全科醫學,2014,12(7):1101-1102,1149.
R 735.34
10.3969/j.issn.1004-437X.2017.22.100
2017-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