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婷婷
(開封市中心醫院 乳甲科 河南 開封 475000)
護理風險管理在乳腺癌化療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觀察
高婷婷
(開封市中心醫院 乳甲科 河南 開封 475000)
目的探討4R危機管理理論的護理風險管理在乳腺癌化療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2015年12月至2017年2月開封市中心醫院收治的乳腺癌化療患者78例,依據入院時間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各39例。對照組接受常規護理管理,研究組在常規護理管理基礎上接受4R危機管理理論的護理風險管理。比較兩組護理風險、護理投訴發生情況以及護理質量。結果研究組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為7.68%(3/39)、護理投訴發生率為2.56%(1/39),均低于對照組的35.90%(14/39)、23.08%(9/3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相較于對照組,研究組書寫規范性、操作熟練性及服務態度評分均較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4R危機管理理論的護理風險管理應用于乳腺癌化療患者中,有助于降低護理風險事件及護理投訴發生率,且護理質量較高。
4R危機管理理論;護理風險管理;乳腺癌
乳腺癌為女性臨床常見的惡性腫瘤,發病率位居女性惡性腫瘤首位,嚴重威脅女性生命安全及生活質量[1]。目前,手術為臨床治療乳腺癌的首選方案,術后輔以針對性化療,可抑制腫瘤復發、轉移,延長患者生存時間[2]。由于化療時間較長、化療藥物毒副作用強,化療過程中護理風險發生率較高,及時采取有效措施降低護理風險、保證護理安全性尤為重要。護理風險管理是通過識別、評價、處理現有或潛在醫療風險,減少醫療風險事件對患者、醫院造成的危害及經濟損失,在多種疾病中均取得良好效果[3-4]。4R危機管理理論可有效降低風險發生可能性、危害性,預防并降低風險事件發生率,同時還可增強組織對風險的應對能力。本研究選取乳腺癌化療患者78例,探討4R危機管理理論的護理風險管理在乳腺癌化療患者中的應用效果。
1.1臨床資料選取2015年12月至2017年2月開封市中心醫院收治的乳腺癌化療患者78例,依據入院時間不同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各39例。研究組年齡23~67歲,平均(41.42±7.65)歲;TNM分期:18例Ⅰ期,14例Ⅱ期,7例Ⅲ期。對照組年齡24~68歲,平均(42.15±7.26)歲;TNM分期:19例Ⅰ期,14例Ⅱ期,6例Ⅲ期。兩組性別、TNM分期、年齡等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開封市中心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同意。
1.2管理方法對照組接受常規護理管理,如乳腺癌化療期間結合患者臨床癥狀、病情予以其常規護理,對護理期間出現的護理風險進行對癥處理。研究組在常規護理管理基礎上接受4R危機管理理論的護理風險管理,具體如下。
1.2.1縮減階段 ①制定護理風險評估流程以及發生護理風險應對程序及處理流程,鼓勵護理人員及時報告護理風險事件,針對不易識別的護理風險及時報告并進行會診,尋找解決辦法。②針對化療給藥過程中出現藥物外滲者,應立即停止輸液,清除滲出藥物,并依據藥物性能予以患者對應藥物,并及時通過冷敷抑制藥物擴散。③若化療過程中出現骨髓抑制、皮膚壞死患者,需第一時間匯報至上級醫師,在患者或其家屬知曉具體情況并自愿簽訂化療同意書后進行化療。④化療輸液過程中,注意選取適合的導管管徑,穿刺部位勿靠近關節部位,且穿刺部位固定牢靠,消毒步驟完善,藥物稀釋度適宜,預防靜脈炎發生;針對易發生靜脈炎患者,注意抬高患肢,臥床休息,局部行物理治療,靜脈炎嚴重者及時予以其對癥藥物治療。⑤設立夜班組長,并增加夜班護理人員數量,確保患者24 h內得到護理管理。
1.2.2預備階段 ①建立護理管理風險小組,組員包括若干護理人員與1名護士長,集體投票選取1名護理人員作為管理小組組長,護士長作為監督人員;患者接受化療前,組長負責護理人員培訓、患者資料收集及病歷資料分析等工作。②護理人員風險知識定期培訓,組長對護理人員進行定期培訓,包括綜合素質、職業技能強化培訓,確保護理人員熟練掌握化療適應、禁忌證,抗感染等其他藥物適應證、使用方法及禁忌證等。
1.2.3反應階段 對乳腺癌術后化療出現護理風險的患者,根據疾病情況予以其針對性處理,處理方案由管理小組組長制定,并由護士長從旁指導,確定處理方案合理、安全、可行,最后由護理人員完成。
1.2.4恢復階段 護理人員針對乳腺癌術后化療護理風險進行總結,分析護理風險發生原因及應對措施,再由管理小組組長進行總結;定期展開護理質量控制討論會,總結經驗、發現不足,進一步提高護理質量,降低護理風險發生率。
1.3觀察指標觀察兩組護理風險事件及護理投訴發生情況,并比較兩組護理質量。采用開封市中心醫院自制護理質量評估量表評估護理質量,包括書寫規范性、操作熟練性及服務態度3個維度,每個維度0~100分,分值越低表示護理質量越差。

2.1護理風險事件及投訴發生情況研究組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及護理投訴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護理風險事件及投訴發生情況比較(n,%)
2.2護理質量研究組書寫規范性、操作熟練性及服務態度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護理質量比較分)
目前,手術是乳腺癌治療唯一可靠的根治方案,但與其他惡性腫瘤根治術一致,患者術后還需接受長期化療以控制病灶轉移和進展,從而提高患者生存率,延長生存時間[5]。但由于乳腺癌手術影響患者身體美觀,加之術后化療時間過長,毒副反應強,給患者生理及心理造成一定負擔。
近年來,隨著護理工作由單純疾病護理逐漸轉變為以患者為中心的整體護理,多種現代化護理模式應運而生。風險護理作為一種新型護理模式,是由護理人員對潛在及現有風險進行識別、評價和處理,并針對護理過程中出現的風險予以患者相關預防及對應處理措施的一種護理方法。研究指出,乳腺癌患者術后化療期間予以其護理風險管理,不良事件發生率僅為12.0%,且無護患糾紛出現[6]。近年來,隨著4R危機管理理論在臨床護理管理中的應用,該理論逐漸得到臨床工作者的高度重視[7]。4R危機管理理論由美國危機管理專家羅伯特·希斯最早提出,該理論包括4個階段,分別為縮減階段、預備階段、反應階段及恢復階段。本研究對乳腺癌術后化療患者施行4R危機管理理論的護理風險管理,效果較為顯著。在4R危機管理理論的護理風險管理實施過程中,根據患者化療過程中護理風險事件制定護理管理風險制度,改進、明確風險護理措施,從而降低靜脈炎、藥物外滲、骨髓抑制及皮膚壞死發生率,增加夜班護理人員,確保乳腺癌術后化療護理風險管理工作實施到位,降低護理投訴發生率。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護理投訴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4R危機管理理論的護理風險管理應用于乳腺癌化療患者中,可明顯降低護理風險事件及護理投訴發生率。研究組書寫規范性、操作熟練性及服務態度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予以乳腺癌術后化療患者4R危機管理理論的護理風險管理,可顯著提高護理質量。
綜上所述,4R危機管理理論的護理風險管理應用于乳腺癌術后化療患者中,有助于降低護理風險事件及護理投訴發生率,且護理質量較高。
[1] 楊麗萍,王烈亮,梁璟慧,等.新輔助化療對乳腺癌患者遠、近期療效及Ki-67表達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6,36(22):5620-5622.
[2] 秦曉紅.完全護理管理在乳腺癌化療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6,22(4):463-466.
[3] 戚妙芬,周穎.護理風險管理在急診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實施效果評價[J].護士進修雜志,2014,29(3):223-224.
[4] 羅躍全,王慶梅,郭繼衛,等.ICU護理風險管理影響因素及對策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14,49(4):442-444.
[5] 常鑫,陳國棟,常偉東,等.TEC方案在乳腺癌新輔助化療中的療效[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7,37(6):1422-1423.
[6] 張俠.護理風險管理在乳腺癌患者術后化療期中的應用分析[J].中外醫療,2015,34(17):127-129.
[7] 齊麗敏,黃晶,張宗群,等.4R危機管理對神經內科住院患者醫院感染的影響[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7,27(2):452-455.
R 473
10.3969/j.issn.1004-437X.2017.22.103
2017-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