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素敏 孫瑞輝
(舞鋼市人民醫院 神經內科 河南 平頂山 462500)
持續質量改進在靜脈留置針規范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觀察
劉素敏 孫瑞輝
(舞鋼市人民醫院 神經內科 河南 平頂山 462500)
目的探究持續質量改進在靜脈留置針規范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舞鋼市人民醫院2016年1—10月收治的178例靜脈留置針患者,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89例。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在此基礎上采用持續質量改進規范護理,統計兩組靜脈留置針一次性刺穿成功率、不良事件發生率及護理滿意度。結果經護理干預后觀察組靜脈留置針一次刺穿成功率[94.38%(84/89)]高于對照組[79.78%(71/8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不良事件發生率[3.37%(3/89)]低于對照組[13.48%(12/8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護理滿意度[97.75%(87/89)]高于對照組[85.39%(76/8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靜脈留置針患者實施持續質量改進規范護理可有效提高留置針一次穿刺成功率、護理滿意度,降低不良事件發生率。
持續質量改進;靜脈留置針;規范護理
近年來,靜脈留置針因操作簡便、局限性小、減輕患者多次穿刺痛苦以及護士工作量而被廣泛應用。但臨床發現,靜脈留置針患者在留置針期間易出現感染等不良現象,對患者臨床治療效果帶來不利影響[1]。因此,規范、科學、有效的護理干預對患者康復具有積極意義。本研究旨在探析持續質量改進在靜脈留置針規范護理中的應用效果。
1.1一般資料選取舞鋼市人民醫院2016年1—10月收治的178例靜脈留置針患者,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89例。對照組男49例,女40例;年齡43~82歲,平均(57.5±13.2)歲。觀察組男47例,女42例;年齡45~81歲,平均(60.1±13.5)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護理方法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干預,囑患者留置針處避免沾水、劇烈活動等。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持續質量改進規范護理,具體操作如下。
1.2.1成立質量控制小組 選取經驗豐富的護理人員8名,均為女性,年齡21~45歲,護齡1~19 a;由1名主管護師擔任質量改進小組組長,2名護師擔任副組長;全員參與實施整個計劃,小組成員要及時反饋家屬及患者意見,對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時分析并做出改進,每周進行1次例會。
1.2.2分析存在問題 對患者臨床護理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總結護理過程中出現錯誤的原因,主要從醫院管理因素、醫生及護士個人因素、家屬及患者因素等方面進行分析。①醫院管理因素:醫院各部門管理能力差、效率低、對醫生及護士考核不嚴謹,使工作中出現一定風險。②醫生及護士個人因素:醫生及護士專業知識不足缺乏經驗,導致患者靜脈炎、穿刺失敗、針頭堵塞;未及時巡視病房導致針頭自行滑脫出血,引發患者恐慌影響康復;未及時告知患者及家屬注意事項,取得患者或家屬配合。③患者及家屬因素:未及時與醫務人員進行溝通,了解留置針相關知識,導致自我察覺能力差。
1.2.3改進措施 根據護理工作中出現的不同問題作出相應改進方案。①加強醫院管理制度:增強醫護人員責任心;組織全員學習各管理制度;采取獎罰制度,加強對醫護人員考核,對考核不及格者予以懲罰,成績優異者給予獎勵。②強化醫生護士專業知識;由經驗豐富的護士幫助年輕護士,建立幫扶對象促進年輕護士成長進步;及時與患者或家屬溝通,建立良好護患關系,取得患者或家屬的信任和配合;及時對患者進行巡視,記錄并耐心解答患者或家屬疑問及出現的問題。
1.3觀察指標統計兩組患者留置針一次刺穿成功率、不良事件發生率及護理滿意度。采用自制問卷對護理滿意度進行評價,共20項,每項1~5分,非常滿意(>85分)、滿意(60~85分)、不滿意(<60分)3個維度。滿意度=(十分滿意+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1.4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分析,定性資料的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一次穿刺成功率觀察組靜脈留置針一次穿刺成功84例,成功率為94.38%(84/89);對照組71例,成功率為79.78%(71/89)。觀察組靜脈留置針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8.438,P<0.05)。
2.2不良事件發生率護理干預后觀察組不良事件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不良事件發生率(n,%)
2.3護理滿意度觀察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n,%)
靜脈滴注是臨床重要給藥途徑之一,靜脈留置針成為臨床給藥主要方式[2]。靜脈留置針可降低反復刺穿對靜脈血管損傷,減輕患者疼痛,但不當刺穿及護理會加重患者痛苦,從而影響治療效果。持續質量改進是一種在以往全面質量管理基礎上關注過程環節的質量控制,主要以完善質控管理網絡體系、改進質量評估體系、建立信息報告分析體系和創建質管教育培訓體系,目前在標本管理、護士業務、查房訓練、藥物安全使用以及預防感染等方面,均取得很好的效果[3]。
持續質量改進規范護理要求應以“患者為中心”理念,在穿刺工作中對患者嚴格按照操作規程進行,做好細節管理,對各個環節不斷改進,提高服務質量[4]。本研究將持續質量改進應用于靜脈留置針規范護理中,通過不斷完善護理人員專業知識及自身素養,并熟練掌握運用到臨床護理中,將護理工作失誤及時改進與完善,從而提高護理服務質量,提高患者舒適度[5]。結果顯示,觀察組靜脈留置針一次刺穿成功率及護理滿意度均高于對照組,不良事件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該結果表明持續質量改進在靜脈留置針規范護理應用中可提升靜脈留置針一次刺穿成功率,對降低不良事件發生率,提高護理滿意度,從而利于患者盡早康復。
綜上所述,對靜脈留置針患者實施持續質量改進規范護理可有效提高留置針一次穿刺成功率、護理滿意度。
[1] 郭金玉,楊潔,周穎,等.留置針在靜脈輸液治療中的應用進展[J].中華護理雜志,2015,50(10):1240-1244.
[2] 賈艷煥,李育玲,趙君.外周靜脈留置針所致靜脈炎的預防性護理[J].護理研究,2014,28(6):2271-2271.
[3] 鄒文爽,王青青.持續質量改進在圍手術期護理質量管理中的應用[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4,20(3):337-338.
[4] 蔡黎霞.應用持續質量改進提高護理人員手衛生依從性的探討[J].中國衛生資源,2014,17(3):209-210.
[5] 王秀萍,王雪仙,李飛飛.護理持續質量改進對降低靜脈留置針堵管率的效果觀察[J].浙江醫學,2015,37(11):1003-1004.
R 473
10.3969/j.issn.1004-437X.2017.22.113
2017-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