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
(項城市第一人民醫院 腫瘤內科 河南 項城 466200)
圍管期護理干預對乳腺癌行PICC導管置入化療患者并發癥發生率及護理滿意度的影響
張麗
(項城市第一人民醫院 腫瘤內科 河南 項城 466200)
目的探討圍管期護理干預對乳腺癌行PICC導管置入化療患者并發癥發生率及護理滿意度的影響。方法選取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項城市第一人民醫院收治的74例乳腺癌患者,根據入院順序分組,各37例。對照組接受常規護理,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接受圍管期護理干預。統計比較兩組并發癥發生率及護理滿意度。結果研究組并發癥發生率為8.11%(3/37),低于對照組的32.43%(12/3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經秩和檢驗,研究組護理滿意度為97.30%(36/37),高于對照組70.27%(26/3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圍管期護理干預可降低乳腺癌行PICC導管置入化療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提高護理滿意度。
護理干預;乳腺癌;經外周靜脈穿刺中心靜脈置管
乳腺癌是一種發生于乳腺腺上皮組織的惡性腫瘤,99%為女性患者。初期乳腺癌臨床癥狀及體征不具備典型性與特異性,無法引起患者及家屬重視,多通過乳腺癌篩查或體檢發現,給臨床治療帶來一定困難。隨著臨床對乳腺癌生物學行為的深入研究和治療理念不斷轉變,多數研究認為,治療過程中兼顧局部治療及全身治療有助于提高早中期乳腺癌患者的治療效果,延長生存時間,提高患者生活質量[1-2]。目前,PICC導管置入化療因具有安全性高、操作簡單等優勢得到臨床重視,但有研究指出,一旦PICC導管置入化療護理不當可增加靜脈血栓形成、堵管、感染等并發癥的發生風險[3]。李凌[4]研究顯示,予以乳腺癌PICC置管患者預見性護理有利于降低并發癥發生率,延長PICC置管時間。本研究選取74例乳腺癌患者分組討論,旨在分析圍管期護理干預對乳腺癌行PICC導管置入化療患者并發癥發生率及護理滿意度的影響。
1.1一般資料選取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項城市第一人民醫院收治的74例乳腺癌患者,均經病理學檢查確診為乳腺癌;患者或家屬均知情本研究,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肝腎等重要臟器功能障礙者,精神疾病者,意識障礙者,依從性差者。根據入院順序分組,各37例。對照組年齡31~60歲,平均(45.51±10.24)歲;病理分期:22例Ⅱ級,15例Ⅲ級;文化程度:10例大專及以上,20例高中或中專,7例小學及初中;研究組年齡30~58歲,平均(44.86±11.35)歲;病理分期:21例Ⅱ級,16例Ⅲ級;文化程度:12例大專及以上,19例高中或中專,6例小學及初中。兩組年齡、病理分期、文化程度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項城市第一人民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通過。
1.2護理方法給予對照組常規護理:置管前,講解置管目的及意義;告知患者PICC導管置入化療必要性及相關注意事項,指導其不可自行將脫出導管送至血管,避免局部皮膚表面細菌逆行侵入,引起細菌感染;置管時根據置管步驟操作,建立無菌區后,以穿刺點為中心,對周圍區域進行消毒,置入導管時應注意速度,待導管尖端行至患者肩部時,囑咐其向穿刺方向側轉,盡量貼近肩部,預防導管進至頸靜脈;觀察穿刺點是否存在滲出物、紅腫等現象;用無菌紗布包住導管露出部分,輕提拉直,并對穿刺點周圍區域消毒;輸液后用生理鹽水清潔導管,采用稀釋肝素液正壓封管,或聯合抗生素與抗凝劑作為封管溶液,使其發揮抗凝、抗感染作用;觀察置入導管24 h內是否存在滲血,若存在滲血現象應于24 h后更換敷料;監測患者體溫,觀察置管部位是否有壓痛、紅腫,對于伴發熱、寒戰且已排除其他部位感染者應及時采集血標本進行血培養。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接受圍管期護理干預:組建PICC管理小組,收集患者基本信息(姓名、年齡、住址、病情、治療方案),記錄在個人檔案,一旦出現異常應及時告知主治醫師,調整相關治療方案;定期行導管口微生物培養,及時更換敷貼,徹底消毒肝冒素、正壓接頭處,每周更換正壓接頭及肝冒素,密切監測其生命體征;對于出院后帶管回家患者,叮囑其定期回院檢查,若穿刺部位出現敷料脫落、感染、觸摸疼痛、發熱等情況應及時回院處理。
1.3觀察指標記錄兩組并發癥發生率。選用自制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由患者對護理人員工作態度、工作質量進行評估,滿分100分,≥90分為非常滿意,80~89分為滿意,60~79分為基本滿意,<59分為不滿意,總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基本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1.4統計學分析通過SPSS 18.0對數據進行分析,定性資料以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并發癥研究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6.772,P<0.05)。見表1。

表1 兩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n,%)
2.2護理滿意度研究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2.209,P<0.05)。見表2。

表2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n,%)
乳腺癌作為腫瘤科常見疾病,其患病率為全身惡性腫瘤的10%左右,好發于絕經期女性[5],其病因尚未清楚,可能與年齡、家族史、飲酒、攜帶與乳腺癌相關突變基因等因素有關。既往臨床化療通路主要通過淺靜脈穿刺建立,但由于需反復穿刺,給患者生理及心理造成巨大威脅,同時易引起靜脈血栓等并發癥。PICC導管置入化療作為新型術式,不僅可有效避免反復靜脈穿刺造成的痛苦,且對臂部活動影響較小[6-7],但穿刺后可能出現導管阻塞、局部滲血等現象,提高了靜脈血栓、感染等并發癥發生率,影響治療效果。因此,針對乳腺癌行PICC導管置入化療患者,及時采取相關護理措施顯得十分重要。
常規護理作為傳統護理方法,雖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臨床癥狀,延緩病情進展,但常規護理多憑經驗施行護理,缺乏理論支持,療效較差。護理干預是一種以豐富醫學知識、提高臨床判斷能力為基礎,促進患者康復采取的各種護理措施,以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劉麗娟等[8]研究報道,護理干預可降低乳腺癌化療患者PICC置管感染的發生風險,延長留管時間。由于多數乳腺癌患者對PICC導管置入化療缺乏了解,加之內心恐懼、緊張等負性情緒,可引起異常心理應激,而長期處于上述狀態可增加機體5-HT水平,收縮血管,造成導管刺激血管壁,增加血栓的發生風險[9]。因此,本研究將護理干預應用于乳腺癌行PICC導管置入化療患者,結果發現研究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圍管期護理干預可降低乳腺癌行PICC導管置入化療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此外,本研究結果還顯示,研究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提示圍管期護理干預可提高乳腺癌行PICC導管置入化療患者護理滿意度。原因在于,護理干預通過講解PICC導管置入化療必要性與相關注意事項,增強乳腺癌患者疾病意識,消除不良情緒,促使其積極主動配合治療;同時使用生理鹽水清潔沖管,稀釋肝素液正壓封管有助于降低術后感染率;定期更換敷貼、肝冒素、正壓接頭等不僅可降低感染的發生率,還可降低堵管、斷管等發生率。此外,出院后予以患者相關指導,讓患者感受到被重視和尊重,最大程度地提高護理滿意度。
綜上所述,圍管期護理干預可降低乳腺癌行PICC導管置入化療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提高護理滿意度。
[1] 蔡麗,張研,申芳,等.PDCA循環法在乳腺癌術后化療患者PICC質量管理中的應用效果[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5,21(33):4058-4060.
[2] 濮英娜,陳玲,王娜,等.持續質量改進在降低乳腺癌化療患者PICC機械性靜脈炎發生的作用[J].現代臨床護理,2015,14(12):12-15.
[3] 李麗,董龍梅,錢丹,等.認知行為護理干預對PICC置管患者生活質量、負性情緒及并發癥的影響[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7,26(11):1244-1246.
[4] 李凌.預見性護理在乳腺癌PICC置管中防治并發癥的臨床應用效果[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5,24(2):208-209.
[5] 董妍,呂靜,劉素杰,等.中西醫結合“三位一體”干預方案預防乳腺癌術后患側上肢水腫的療效[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7,37(6):1402-1403.
[6] 王蓓,周琴,王莉莉,等.乳腺癌POWERPICC導管感染相關危險因素及應對策略的研究[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6,22(24):3486-3488.
[7] 李鑫.PICC導管應用于乳腺癌術后化療患者臨床應用及護理效果[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6,20(16):199-200.
[8] 劉麗娟,王海燕.護理干預對降低乳腺癌化療患者PICC置管感染發生率的應用體會[J].中國醫藥導刊,2017,19(2):203-205.
[9] 陳玲,平榮,申文榮,等.乳腺癌術后患者PICC置管主要并發癥及其相關因素的分析[J].現代臨床護理,2015,14(3):1-4.
R 473
10.3969/j.issn.1004-437X.2017.22.114
2017-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