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海軍軍艦又撞了。11月18日,美國海軍第七艦隊的“本福爾德”號驅逐艦在日本近海與一艘日本拖船碰撞,艦體輕微受損,雙方沒有人員傷亡。這是美國海軍今年以來的第5次撞船事故,頻繁的撞船事故引發了美國民眾和全球媒體的廣泛質疑,號稱全球頭號軍事強國的美國,何以如此頻發軍艦事故?
美海軍軍艦事故頻發
除了11月的這次碰撞事故之外,美國海軍軍艦今年以來還遭遇四次碰撞事故,而且損失慘重。8月21日,隸屬美國海軍第七艦隊的“麥凱恩”號導彈驅逐艦在新加坡東部海域與一艘商船相撞,驅逐艦受損嚴重,造成艦上10名水兵死亡,5人受傷。6月17日,美國海軍“菲茨杰拉德”號驅逐艦在日本橫須賀港西南方向100公里處水域與一艘菲律賓貨船相撞,事故造成7名美軍士兵死亡,另有3人受傷。今年5月,美國海軍“張伯倫湖”號巡洋艦在朝鮮半島外海與一艘漁船也發生了相撞,所幸未造成人員傷亡。今年1月,同樣隸屬第七艦隊的“安蒂塔姆”號巡洋艦在日本橫須賀附近海域觸礁,造成約4200升液壓油泄漏的環境污染。
頻繁發生碰撞事故,美國海軍遭到美國民眾和全球媒體的廣泛質疑。在前四次事故之后,為了平息輿論的質疑,美國海軍解除第七艦隊司令奧庫安的職務,并安排海軍作“全面的檢查和整頓”,但三個月后,事故又發生了。
事故頻發,原因何在
在8月的“麥凱恩”號導彈驅逐艦碰撞事件發生后,部分媒體開始為美國海軍頻繁的事故找理由。網絡黑客攻擊成為其中理由之一,包括美國??怂剐侣劸W、英國廣播公司等媒體開始大篇幅報道有關黑客攻擊的可能性,但這種沒有任何證據的牽強附會的猜測未能讓人信服。11月1日,美國海軍公布了6月和8月的兩起軍艦撞船事故調查結果,事故原因被認定為主要是執勤人員“多處操作不當”。為何號稱世界頭號軍事強國、擁有最先進海軍實力的美國艦隊會因“操作不當”而頻發事故,諸多媒體也嘗試分析美國海軍事故背后的真正原因。11月24日,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發表長篇報道,嘗試找出這支艦隊事故頻頻的背后原因所在。報道援引美國政府問責局9月發出的一份報告證明,美國艦隊在日本的長期部署及在此期間艦隊所面臨的操作職責要求,經常導致艦隊重要的訓練需求被忽略,這成為事故頻發的最主要原因。其他媒體的分析也是類似觀點,據《今日美國》報道,美國政府報告、國會調查和內部關注都指出,海軍艦隊的長期部署、延期維護和縮短訓練周期,在太平洋地區特別是在日本的第七艦隊成為常態。《經濟學人》的報道則進一步指出,駐扎亞太地區的美國海軍2/3的時間在部署及執行任務,1/3的時間在維護,海軍根本沒有時間投入到訓練中。除此之外,腐敗也是美國海軍管理不善的一大因素。在美國海軍持續的腐敗丑聞中,已有超過440名美海軍現役和退役官兵因此案接受調查,其中包括60多名海軍高級將領。
據了解,美國海軍第七艦隊所負責的指揮作戰區域達1.24億平方公里,如此龐大的區域內的軍事存在讓第七艦隊常常疲于奔命。美國海軍的疲憊以及缺乏訓練,引發了一系列事件的發生。除了缺乏訓練以及內部管理不善等原因之外,“航行自由”也是美軍事故頻發的一大因素。美國海軍常常鼓吹“航行自由”,并持續在亞太地區“刷存在感”。6月17日“菲茨杰拉德”號驅逐艦在日本附近海域與菲律賓籍貨船相撞,菲律賓籍貨船船長阿德文庫拉就指出,其曾經發出明確的警告信號但是遭到了美軍的無視。
西太平洋海域是全球商業最為繁忙的海域之一,保證航行安全是所有船只共同的義務。但美國海軍的航行往往無視航線準則,給繁忙的西太平洋海域構成了嚴重的航行威脅。美國海軍常常自詡“自由航行的衛士”,但其艦艇行為的不可預測性卻給海上民用船只的安全帶來嚴峻考驗。
美國海軍動作頻頻,亞太深受影響
自從美國前總統奧巴馬確立了“重返亞太”的政策之后,美國軍方頻頻在亞太地區“刷存在感”,一系列的動作,不僅沒有緩和地區局勢,還對地區構成嚴重威脅。特朗普上任之后推翻了一系列奧巴馬時期的政策,但是保留了奧巴馬的“重返亞太”、“亞太再平衡”的“遺產”,并重申了在亞太地區美國要實現軍事和政治手段的并舉。這些政策措施使得美軍駐扎太平洋區域的第七艦隊常常因為各種任務而疲于奔命。今年以來,美國海軍幾次與韓國、日本舉行軍演以震懾朝鮮,并以防范朝鮮導彈為名在帕勞部署雷達系統,又與澳大利亞在南太平洋舉行軍演,頻頻彰顯自身在亞太地區的存在,對亞太地區構成了深遠影響。此外,美軍屢屢抵近亞洲各國進行偵察,鼓吹“航行自由”,不按航線出航,對亞太區域國家的海上航行安全構成了嚴重威脅。
11月24日,“菲茨杰拉德”號驅逐艦從橫須賀基地離港,赴美國進行全面修理。據預計,“菲茨杰拉德”號和“麥凱恩”號兩艦的修理費約為6億美元?;蛟S慘重的人員傷亡以及巨額的維修費用,能讓美國反思一下自身的軍事政策與管理。(本刊綜合整理)
(編輯/陳勝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