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云霞
摘要:精神病司法鑒定屬于一種非常特殊的司法鑒定,是法律與科學的結合,屬于科學證據。但相對而言,這種科學性又具有很強的主觀性,會受到精神病鑒定專家相當大的影響,是最具爭議的一種科學鑒定證據。基于此,下文就針對精神病司法鑒定中若干法律問題進行了研究,并提出了一些完善措施,僅供相關人員參考。
關鍵詞:精神?。凰痉ㄨb定;問題;措施
引言
近年來,精神病人實施的刑事案件在我國時有發生。據統計,我國精神病人暴力事件每年造成的嚴重肇事案件超過萬起,三成是殺人、傷害等嚴重暴力案件,已對公共安全造成了極大的威脅。在這樣的背景下,國家既要重視對于精神病人權益的保護,又要從社會防御考量,減少精神病人給社會帶來的風險。而要想平衡好兩者之間的關系,精神病司法鑒定的作用不可小覷。
1精神病司法鑒定存在的問題
1.1鑒定內容不全面
目前我國立法規定的鑒定范圍主要包括兩種情形:一是刑事責任能力鑒定;二是人身危險性評估。然而,由實踐來看,我國精神病鑒定幾乎都是以刑事責任能力為主,關于訴訟能力及服刑能力的鑒定非常少見,更不用說關注涉案當事人因精神狀態衍生的危險性。總體來看,已有立法規定的精神病鑒定范圍無法全面與有效地處理刑訴實踐中面臨的難題,有必要進一步拓展。
1.2鑒定機構不統一
我國針對精神病司法鑒定機構的規定相當混亂。《精神疾病司法鑒定管理辦法》規定:省、自治區、直轄市成立精神疾病司法鑒定委員會,負責本行政區內精神疾病司法鑒定工作。而《刑事訴訟法》規定:刑事訴訟中的精神病鑒定由省級人民政府指定的醫院進行。顯然這些規定是不相同的,很容易導致鑒定結果不一致,造成重復鑒定。
1.3鑒定標準不統一
目前我國精神病鑒定可參照的標準并不多,如:資料的完整性、檢查的全面性、文書的規范性以及論證的可靠性,這些都沒有統一的要求。由于沒有形成權威性的鑒定標準規范,一旦同案不同鑒定機構的鑒定意見相沖突,就會引發多頭鑒定或重復鑒定的事態,從而嚴重影響司法鑒定的公信力。
1.4鑒定的啟動程序設計不合理
按照新刑事訴訟法的規定,公、檢、法三機關具有醫療鑒定程序的啟動權,同時還具有補充鑒定、重新鑒定的決定權。但是,作為參與者,無論是被申請人還是被告人,都沒有啟動鑒定程序的權利,只具有提出補充鑒定、重新鑒定的申請權,這種做法不僅與刑事訴訟控辯平衡理念不符,也會導致警察、檢察官由于自己特定追訴需求而忽視被告人的真正精神病狀況。
2精神病司法鑒定問題的完善措施
2.1合理設定精神病司法鑒定的內容
我國精神病鑒定的內容有必要吸納訴訟能力、服刑能力及危險性評估等三個方面,以此作為保障精神病人權益的有益補充。具體而言,可在司法解釋或司法文件中將精神病鑒定的種類進行詳細說明,并明確各部分的地位與作用,形成較為系統、全面的精神病鑒定框架。此外,對于精神病的司法鑒定內容,也應該進行重新確立,包含確定行為人案發時的刑事責任能力、確定行為人的訴訟能力、確定行為人的服刑能力及確定行為人的危險性等多項內容。
2.2建立統一的鑒定機構
針對我國精神病司法鑒定機構不統一的這一現狀,國家應出臺司法解釋,對其作出明確的統一規定??梢越闹醒氲降胤降慕y一的精神疾病鑒定管理機構,并由行政業務機構和專業技術人員組成精神疾病司法鑒定委員會,負責精神病司法鑒定工作。除此之外,相關部門還需要對所建立的鑒定機構進行規范化的管理,包括對鑒定機構資格審查的規范化、鑒定機構注冊登記程序的規范化以及鑒定機構違規處罰的規范化。
2.3完善精神病鑒定的標準
對于被申請人或被告人精神狀態的評估,我國可采取醫學鑒定與法官判斷相結合的模式。首先,鑒定人從醫學角度評價被鑒定人有無精神疾病,此種精神狀態與作案、訴訟、服刑的關聯性及疾病穩定情況,可為辦案人員提供客觀的醫學分析;其次,司法人員在鑒定人判斷的基礎上,依據相關事實調查,做出獨立的判斷。簡單來說就是醫生解決精神疾病問題,司法人員做出法律判斷。此外,相關部門有必要以司法解釋或司法文件的形式來明確我國精神病司法鑒定的統一標準,標準中應包括刑事責任能力評定標準、受審能力評定標準、服刑能力評定標準以及危險性評估標準等四個方面的內容。需要注意的是,在制定該標準的工程中,相關人員需要充分考慮當前刑事法律與精神衛生法的相關內容,并經鑒定專家與司法人員的共同參與和探討。
2.4合理設置精神病鑒定的啟動程序
國家可以維持現有的鑒定啟動模式,不賦予當事人鑒定程序的啟動權,但有必要對公安司法機關啟動鑒定設置嚴格的制衡程序,以保證司法鑒定的正當性。相關部門應對精神病鑒定啟動進行準司法化審查,從防止侵害涉案當事人的權利出發,設置司法規制門檻。對此,我國可借鑒德國和法國的做法,將精神病鑒定的啟動置于檢察院的審查之下,確定現代法治國家所倡導的獨立式或司法化的審查方式。另外,國家還應增強辯方對鑒定進程的參與權,以促進鑒定過程的公開、透明與公正、客觀。辯方應有權知悉承擔鑒定工作的主體與鑒定進程,有權向鑒定機構提供辯方掌握的與鑒定相關的材料與信息,有權委托專家輔助人參與、見證鑒定人的鑒定過程,有權向鑒定意見的采納機關提出相關的意見與主張等等。
結束語
總而言之,精神病人作為一類特殊的群體,需要政府、社會對其承擔應盡的管理、關照職責。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精神病司法鑒定逐漸暴露出許多問題,但這些問題多具有表象意義,其背后隱藏著更為系統的制度性缺陷。這就需要相關人員具備更為寬廣的視野,多借鑒西方發達國家的一些做法,結合民意,制定出一套真正維護人權的司法精神病鑒定制度體系。
參考文獻:
[1]陳衛東,程雷.司法精神病鑒定基本問題研究[J].法學研究,2012,34(01):163-178.
[2]宋遠升.刑事案件精神病司法鑒定的功能、障礙因素及破解[J].中國司法鑒定,2015,(03):89-93.
[3]賀小軍.精神病鑒定的悖論及其破解[J].證據科學,2016,24(01):96-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