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曉微
摘 要: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給公立醫院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但同時公立醫院也將面臨更加嚴峻的挑戰。公立醫院唯有不斷完善內部控制建設,才能在為病人提供滿意服務的同時獲得生存、發展。本文先是提出加強公立醫院內部控制的必要性,接著在闡述公立醫院內部控制現存問題的基礎上提出完善公立醫院內部控制對策。
關鍵詞:公立醫院;內部控制;對策
近年來,醫改不斷深化,醫療衛生行業競爭激烈。醫院在為患者提供精準服務的同時只有依法進行科學管理、完善醫院內部控制,才能使醫院處于持續發展之中。
一、醫院內部控制的涵義和目標
(一)醫院內部控制的涵義
醫院內部控制是指,醫院在保護其資產安全性、完整性的同時,實現會計信息的有效性、真實性,確保相應法規政策在醫院內部得到貫徹落實,從而降低醫療風險、提高醫院經營效益,最終實現醫院預期經營目標的制度、程序、方法、措施等。 內部控制是一種保障機制,為實現組織目標提供保障,已超出會計、審計的范圍。
綜上,針對公立醫院來說,內部控制是精細化管理、是制衡機制、是自律機制。(具體內容見表一)
(二)醫院內部控制的目標
①保證醫院經營管理符合法規政策;
②保證醫院資產安全;
③保證醫院使用并提供的財務信息真實、可靠;
④提高醫院經營效益,促進醫院持續穩定發展。
(三)內部控制的三個階段
內部控制包括內部牽制、會計控制、全面風險管理三個階段。(具體內容見表二)
二、對公立醫院內部控制的理解
1.建立、實施公立醫院內部控制不僅是醫院管理層的責任,更需要全體部門和員工相配合。內部控制是“一把手”工程,監察、審計和財務是牽頭部門。
2.內部控制并不是獨立的系統,而是貫穿于整個醫院的管理制度當中。內控分散在組織中,嵌入到組織各個環節,管理制度由內控這條主線穿引。
3.在公立醫院中,內部控制的標準是相對的,并沒有絕對的衡量標準。內部控制主要解決的兩大難題:一是哪些事情絕對不能做的,內控制度必須要保證它不能做;二是已經決定做了的,內控制度要規定偏差極限,超過此極限是絕對不能再發生的。
4.公立醫院要想有效建立內控制度,則要加強對環境的考慮,強調“人”的重要性、法人治理、組織架構、人力資源、醫院文化等“軟控制”的作用。內部控制的控制內容是人,內控要從過去強調的“制度控制”轉變為現在強調的“人的控制”,通過人貫徹落實制度
三、加強公立醫院內部控制的必要性
(一)滿足政府、財政部的要求
近年來,政府陸續多次出臺相關文件,對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做出硬性要求。如財會(2012)第21號文件“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試行)”,要求2014年起全面實施;財會(2015)24號文件“關于全面推進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建設的指導意見”,要求全國各單位2016年基本建成與國家治理體系相適應的科學內部控制體系;財會(2016)第11號文件“關于開展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基礎性評價工作的通知”,對事業單位的內控評價工作作出具體性規定;財會(2017)第1號文件“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報告管理制度(試行)”。不難看出,政府對事業單位內部控制體系建設越來越重視。
(二)堵塞漏洞、預防腐敗
通常情況下,腐敗的原因是權力的制衡問題,而制衡則是建立和實施內控的關鍵。從不敢腐,到不想腐,最終實現不能腐。內控解決“不能腐”的問題,從而追求不敢腐的目的。完善內部控制有助于公立醫院管理者“將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讓權力在規則軌道上運行。因此,加強醫院內控管理將發揮其約束機制,真實、有效的反映工作成績,并激發員工的潛在能力,從而提高其工作效率。
(三)增強醫院競爭實力
隨著我國醫改不斷深化,加之國家宏觀新常態和國家財稅體制改革的影響,醫療市場競爭逐漸加劇。公立醫院若想在激烈的競爭中謀生存、求發展,則需要不斷提高醫院的競爭實力。加強醫院內部控制,根據患者對服務的需求,制定出科學、有效并符合醫院資深情況的內部控制體系,以此提高醫療衛生服務質量,最終實現醫院長遠發展。、
四、公立醫院內部控制現存問題
(一)醫院管理層缺乏認識
醫院領導層對醫院內部控制建設的合理性、科學性認識不夠,使醫院內部控制制度難以得到有效落實。部分公立醫院醫療業務并不規范,加之院內制度趨于形式,忽略執行環節只注重制度編寫,使得公立醫院內部控制制度未真正執行,內控效果并不顯著。甚至極少數管理人員會認為強化內控不僅效果不佳,反倒使得工作手續繁冗,降低工作效率。凡此種種,都說明醫院未對內控環節進行嚴謹監督,且對相關人員缺乏獎懲措施,使公立醫院內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未得到真正落實。
(二)醫院自身內控制度不完善
從目前來看,醫院的財務管理方面已逐步適應醫院的經營發展需要,但醫院的內控方便并不完善。部分醫院雖重視內部控制建設,但其所建制度缺乏合理性,嚴謹性;部分醫院僅將簡單的規章、制度視為內控制度,完全不去深究其中差別,使得醫院獎懲標準不明、職責劃分混淆、監察范圍過窄,嚴重影響醫院內部控制的執行效果。
(三)缺乏科學有效的內控評價、監督機制
公立醫院的上級單位對其考察,通常只局限于醫院內部的財務指標、業績水平,極少關注于評價醫院內部控制制度的建設情況。醫院內部的內控制度監督也趨于形式,很難真正得到實效。就公立醫院內控制度的建設而言,無論是上級單位的評價、還是單位內部的監督都難以發揮真正作用,其監評效果并不理想。
五、完善公立醫院內部控制的對策與建議
(一)建立科學的醫院內部控制制度endprint
公立醫院要根據自身情況建立滿足需求的內控制度,遵循科學性、合理性、全面性及成本效益原則。內控制度要具有全員性、全方位性、全過程性,涉及經營活動的全過程,上至法人代表,下至基層人員。內控制度應盡量精細化,內容涉及醫院所有業務,具體責任落實到個人。樹立科學的內控理念,嚴格執行回避制度,最終為促進醫院健康、持續發展提供基本保障。
(二)提高財務人員素質
要加強財務人員隊伍建設,提高財務人員綜合素質。醫院在編及內聘的財務人員必須具有會計人員從業資格證書,方可上崗;醫院財務人員應按期、按時進行繼續教育,不斷學習新觀念、掌握新知識,逐步提升業務能力;會計人員要加強職業道德素養,遵守法律法規,使醫院內部控制工作得到真正落實。
(三)加強醫院管理層的管理力度,確保內控制度得到有效實施
醫院內部控制制度能否得到有效實施,最關鍵的要素在于醫院管理層是否加以重視。醫院管理層應不斷學習法規政策,高度重視醫院內部控制的重要性;醫院管理層應對內部控制活動進行檢查,以了解內控制度的執行情況,并設立明確的獎懲機制,以確保醫院內部控制制度得到有效落實。
(四)強化內部審計和外部監督
醫院內部控制工作的有效執行離不開審計部門的有效控制,醫院可設立監審辦來對內部控制進行檢查。審計人員應相對專業,對醫院的經營活動及財務情況等都可作出正確、公正的審計結論。同時,醫院應當根據公正的審計結論來指導醫院接下來的工作,并激勵院所有部門在不違法違規的前提下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同時審計部門應在采預算、采購、合同、財產、會計、單據、信息化等進行全面監督,確保醫院各工作環節均得到有效改善,使醫院內部控制制度走向良性循環。
結論:本論文對公立醫院內部控制現狀進行研究,在國家宏觀新常態下,拓寬視野,提出完善公立醫院內部控制的對策與建議。公立醫院只有建立科學的內部控制制度、加強醫院管理層的管理力度、強化內部審計和外部的監管力度,才能真正實現醫院內部控制的有效性,使醫院健康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劉淑芬,淺談公立醫院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及相應對策,醫學理論與實踐(J),2016.11
[2]汪令英,羅言,淺談公立醫院內部控制的難點與對策,審計論壇(J),2015.9
[3]倪艷,淺談公立醫院內部控制,商品與質量(J),2014.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