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讓雄
(廣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廣東 廣州 510430)
10?kV配電所大修施工的風險控制
劉讓雄
(廣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廣東 廣州 510430)
識別了某配電所大修施工中的各種危險源,并對其進行風險評估;根據風險等級,從優化施工流程、完善過渡方案與做好安全卡控3個方面制定了Ⅰ級風險控制策略;從做好技術交底與把好質量“三關”2個方面制定了Ⅱ級風險控制策略;并針對實施各項控制措施后仍有可能失控的風險制定相應的應急預案,建立完整的風險控制體系,實現對配電所大修施工中各種風險的有效防控。
配電所;大修;風險控制;應急預案
某10?kV配電所負責廣州-深圳鐵路常平站-筍崗站50?km電力貫通線路的供電,同時擔負相應編組站的所有生產與信號供電,供電任務繁重。為提高設備技術水平,該所于2016年進行了全面大修,全所除交直流屏設備外,其他設備全部更新換代,共計更換了24面高壓開關柜、8面控制屏、7面保護屏、2面遠動屏及所有控制與保護電纜、1臺貫通調壓變壓器、2臺貫通饋出隔離開關及相連接的高壓電纜等。
大修過程中,舊設備拆除、新設備安裝、過渡設備運行等相互交叉進行,施工場地狹窄,施工組織復雜,安全風險高。依據GB/T?28001—2011《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要求》,建立如圖1所示的風險控制流程,加強對項目的風險識別與風險評估,強化風險控制,實現了該所大修施工的安全平穩。
“危險源”是指可能導致人員傷害或疾病、財產損失、工作環境破壞,或這些情況組合的根源或狀態。根源是指能量和有害物質的存在;狀態是指能量和有害物質的失控。因此,危險源包括一切可能對人-機-環系統帶來損害的不安全因素,是事故發生的必要條件;它既可能是人的不安全行為,也可能是設備與環境的不安全狀態或二者的結合。危險源的識別是建立安全管理體系的重要基礎。要實現施工安全的有效管理,首先必須充分識別施工過程中的所有危險源。

圖1 風險控制流程
針對本次大修施工的特點,識別存在的主要危險源及其危害性,并按照人、機、料、法、環5大要素進行分類,如表1所示。

表1 主要危險源一覽表
“風險”是指某一特定危險情況發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組合。危險情況指人員傷亡或疾病、財產損失、環境破壞等;后果是指嚴重性。危險情況發生的可能性與后果的嚴重性一般都分為5個等級。風險評估就是根據危險情況發生的可能性與后果的嚴重性進行綜合分析,確定不可接受(Ⅰ級)、不愿接受(Ⅱ級)、可接受(Ⅲ級)和可忽略(Ⅳ級)4個風險等級。具體確定方法如表2所示。

表2 可能性等級、損失等級與風險等級對應關系表
按照表2所示的方法,對表1中所列出的主要危險源,逐一評估其發生的可能性與后果的嚴重性。將方法因素中的施工總體方案不合理與過渡方案不完善、環境因素中的高壓帶電設備、電氣設備拆卸與吊裝以及人的不安全行為等評為本項目的Ⅰ級風險,其他危險源為Ⅱ級風險。通過風險評估,評定了本次大修施工危險源的風險等級,為制定相應的控制措施提供依據。
對Ⅰ級風險,要制定專項控制措施,通過對危險源的全面防控,降低其觸發事件的可能性等級與損失等級,從而將風險降低至可接受的程度。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施工總體方案是否合理,事關整個項目的成敗。該配電所大修改造需將主要設備全部更換,要在既有設備位置安裝新設備,同時又要保證正常供電,如何騰挪施工空間,先拆哪一部分,后拆哪一部分,先安裝哪一部分,如何過渡,每道工序如何銜接,先后順序如何安排等成為本次施工總體方案的核心。經現場反復考證與優化,制定了如圖2所示的施工流程,根據施工流程再制定每一步流程的詳細方案。實踐證明,圖2所示的流程有效降低了總體方案不合理所產生的風險,保證了整個項目的順利實施。
設備的拆除需要停電,停電時間最多幾個小時,而拆除并安裝調試好1個單元的設備往往又需要幾天時間,要保證施工不影響正常供電,必須采取過渡措施。過渡方案是施工總體方案的關鍵所在。
根據該所的供電負荷分配與既有設備布置,結合施工組織流程與相關規范,制定了3個關鍵點的過渡方案,要點如下。
(1)?過渡方案1。拆除電源一(1—10號)開關柜時,將拆除的4,6,8,9號柜移至高壓室內的空地,臨時安裝后作為過渡柜;將電源一進線電纜與北饋東、南饋東和母聯的饋出電纜分別移接至4,6,8,9號過渡柜。由于高壓電纜長度都有較大富余,直接移接即可;而相應的保護與控制電纜長度不夠,需通過加裝過渡箱將其連接至過渡柜,恢復既有電源一的正常供電功能。待新的電源一(1—9號)開關柜安裝調試成功后再申請停電,將過渡柜的高壓電纜改接至對應的新柜,由新電源一承擔供電任務。

圖2 施工流程
(2)?過渡方案2。拆除電源二(11—26號)開關柜時,將拆除的23,25號柜移至過渡柜一側臨時安裝,將電源二進線電纜、北饋西、南饋西、母聯、北貫通和南貫通的饋出電纜分別移接至過渡柜的4,6,8,9,23,25號柜。4,6,8,9號過渡柜的保護與控制電纜保持不變,只需將23,25號過渡柜的保護與控制電纜通過過渡箱接入,恢復既有電源二的正常供電功能。這一過渡措施一直延續至新的電源二柜全部安裝調試成功,再改接至新的電源二柜供電。
高壓開關柜新柜布置與過渡方案1、過渡方案2供電電纜聯接如圖3所示。
(3)?過渡方案3。新的綜自屏全套設備需要安裝在既有保護屏位置,但其必須在拆除既有保護屏、控制屏與遠動屏之前先期完成安裝、本體調試與二次電纜敷設,以實現新綜自系統與新高壓開關柜間的同步聯調與投運。整個施工期間,既有的保護屏與控制屏設備與既有的高壓開關柜同步分單元退出運行,待新的電源一與電源二設備全部正常運行后方可整體拆除。因此,新的綜自系統需要采取臨時就位措施。為降低新的綜自屏就位移動時的難度與風險,本方案選擇在既有保護屏前0.9?m處,加裝底架與移動導軌,臨時安裝綜自屏;同時,所有的二次電纜均必須考慮移動過程中及最終就位所需的預留長度(實際按延長1.5?m預留)。

圖3 新高壓開關柜布置與過渡柜電纜聯接示意
大修施工全過程都處在高壓帶電設備的環境中,同時伴隨大量高壓開關柜等設備的拆卸與吊裝,人的任何不安全行為都可能觸發嚴重的人身安全事故。為此,制訂了專門的安全防控方案,做好以下幾個安全卡控。
3.3.1??開好每日的“新三會”
(1)?每日開工前召開“日施工實施方案布置會”,重點論證、完善前1日制定的施工方案,并進行安全交底,明確當日施工中的各種風險與防控措施。
(2)?在此基礎上召開“日施工生產會”,重點布置當日施工內容、人員分工與安全配合事項等。
(3)?每日施工結束后召開“日施工實施方案制定會”,根據施工總體方案與當日施工具體實際,制定第2天的施工實施方案,明確施工內容、施工方法,并進行相應的安全預想等。
通過“新三會”中的安全預想、安全論證與安全交底,將每日施工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一一擺明,將施工總體方案分解細化到每日,并逐一交底,讓所有參加施工的人員明白當日施工存在的安全風險與防范措施。
3.3.2??實行“三位一體”聯防互控
(1)?施工人員嚴格執行各項安全規定與安全防范措施,做好安全自控。
(2)?施工負責人專門負責現場安全監控。
(3)?施工單位指定安全總監,設備管理單位指定負責施工配合的專員參加每日的“新三會”,檢查“新三會”制度執行情況,完善日施工安全措施。同時負責施工現場的安全盯控,隨時制止任何違規違章與不安全行為。對比較復雜的停電施工等項目,必須經施工負責人、安全總監與配合專員3人共同檢查,確認安全措施完備并簽字后方可開工。
3.3.3??嚴格執行“三不動、三不離”制度與“營???????業線施工八不準”措施
(1)?未聯系登記的不動,對設備性能、狀態不清楚的不動,對使用中的設備未經授權的不動。
(2)?檢修完未復查試驗好的不離開,影響正常使用的設備未修好的不離開,發現異響、異聲而未查明原因的不離開。
(3)?施工計劃未經審批的不準施工。
(4)?未按規定簽訂施工安全協議書的不準施工。(5)?沒有合格施工負責人的不準施工。
(6)?未經培訓并考試合格的人員不準施工。
(7)?沒有召開施工協調會,沒有準備好必需、充分的施工料具及其他準備工作的不準施工。
(8)?未登記要點的不準施工。
(9)?配合單位人員不到位的不準施工。
(10)?沒有制訂安全應急措施的不準施工。
通過這些措施,規范所有人員的施工作業行為,完善施工過程中的各項安全卡控,有效防范人的不安全行為所帶來的風險。
Ⅱ級風險等級雖然低于Ⅰ級風險,但這并不意味著其發生后果的嚴重程度一定比Ⅰ級風險輕,只是其有可能發生的概率要低一些,因此同樣不可忽視,應采取如下措施加以有效控制。
大修施工一般在施工招標完成之后再定設備廠家,這會造成施工設計時,設計單位無法考慮設備技術接口上的具體細節,只能將此工作交施工單位完成。配電所大修改造需更換的高壓開關柜、綜合自動化系統與遠動系統一般都由不同的廠家生產,相互間存在大量的接口。如果事前沒有充分考慮,各方接口銜接不好,設備進場后就存在諸多細節對接不上的問題;若進場后再調整與返工,不僅效率低,更重要的是將延誤施工時間。因此,簽訂設備供貨合同時,應明確由開關柜生產廠家提供設備內部接線圖給綜自系統廠家,由綜自廠家根據開關柜設備內部配線圖來調整綜自屏的布線;對開關量、控制量與遙測量等的采集以及遠動規約的銜接則由綜自廠家與遠動廠家對接,做好各方的技術交底,降低設備接口銜接不好可能延誤工期的風險。
4.2.1??把好審圖質量關
配電所大修改造時,設備拆除、安裝、過渡、運行交叉進行,成百上千根控制與保護的新舊電纜成堆地敷設在狹窄的電纜槽內,成千上萬個接線端子要連接,施工人員發生接錯線的概率很高。一般接錯線并不難以排查,麻煩的是沒有及時發現施工圖紙存在的問題。若按有問題的施工圖紙敷設電纜與配線,再加上人為接錯線,就有可能使問題的處理變得復雜,大大延長問題的處理時間,延誤工期,嚴重時甚至打亂整個施工計劃。因此,開工之前務必要把好審圖關,及時排查圖紙可能存在的問題,尤其是要重點審查設備間的相互聯鎖關系部分。設備進場后,經認真查對后才能正式接線。本次施工就排查出電源一進線柜與電源一柜、電源二進線柜與電源二柜間均少了1根聯鎖電纜,主母二柜也少了1組到北饋西柜的交流電壓電纜等,由于解決及時,沒有影響后續施工。
4.2.2??把好電纜長度計算關
本次改造需安裝24面高壓開關柜,全部重新敷設二次電纜,同時還涉及6面過渡柜的臨時安裝,需要敷設幾百根電纜。不同規格型號的電纜總量不同,每個屏間的電纜長度也不同,同時還要考慮綜自系統屏平移所需的預留長度等。因此,購買電纜時必須根據施工方案、施工圖與現場實際準確進行長度計算。否則,買多了造成浪費,增大成本;買少了會影響順利施工,甚至可能造成敷設的電纜預留長度不夠而給后續施工造成嚴重影響。
4.2.3??把好過程質量關
隨著施工進展與環境條件的變化,有的風險會自然消除,但同時新的風險又會增加。把好過程質量關,是識別施工過程中新增風險并加以防范的有效途徑。比如:
(1)?更換調壓變壓器室內的貫通隔離開關時,發現受現場條件限制,該隔離開關操作機構及操作桿只能安裝在開關的左側;訂貨時將此特別提醒廠家,防止了設備運抵現場安裝時才發現不合適所造成的退貨與工期延誤;
(2)?拆除開關柜時,其控制與保護電纜的另一端仍然與對應的保護屏、控制屏及交直流屏是連接的,為防止可能的帶電與觸電風險,拆除開關柜的同時將所有舊電纜的一頭全部采取絕緣包扎措施;
(3)?為防止運行人員因對過渡設備與新設備不熟悉而產生的誤操作風險,應提前做好過渡設備與新設備編號及名稱標識等工作,在設備投入運行的同時貼上相應的標簽,做到新設備、過渡設備與既有設備一目了然,防止混淆,避免誤操作。
墨菲定理警示人們:“任何一個事件,只要具有大于零的機率,就不能夠假設它不會發生。”采取風險防控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控制和降低風險,但卻無法完全避免事件的發生。風險失控,本身也是一種風險。應對風險失控的措施就是制定相應的應急預案。應急預案可以分為綜合應急預案、專項應急預案與現場處置預案3個不同的層次。對于施工現場來說,主要是針對具體的裝置、場所或設施、崗位制定相應的應急處置措施,明確事故相關人員應知應會內容;通過應急演練,做到一旦發生事故,能夠迅速反應、正確處置。因此,關鍵是要明確具體事件的處置方法與流程。根據本次施工實際需要,主要制定了以下幾個應急處置流程。
(1)?人員受傷應急處置流程。對不同程度的人員傷害明確不同的處置策略;對不同的傷害類型(電傷、有毒氣體傷害、燒傷、機械損傷或高處墜落等)明確不同的處理方法。
(2)?局部供電中斷應急處置流程。對施工過程中發生意外事件導致施工受阻,短時間無法恢復正常供電的,根據供電中斷的不同原因與不同地點,明確不同的應急替代方案以恢復供電。
(3)?全所供電中斷應急處置流程。如果發生全所無法正常供電的情形時,則明確應立即啟動越區供電流程,改由相鄰的2個所供電。
(4)?火災應急處理流程。火災將給人的生命安全與設備安全帶來巨大威脅,也會帶來巨大的財產損失,必須防微杜漸。一旦發現火災苗頭,必須迅速判斷是電氣起火還是普通明火,并明確滅火與防止火勢擴大的措施。
這次大修施工期間,上述應急預案均沒有啟用,說明風險控制有效。
通過對該配電所大修施工的風險控制實踐,得出以下3點結論。
(1)?配電所大修施工,安全隱患很多,要確保施工安全、質量與工期,必須增強風險防控意識,結合不同工程的具體實際,充分識別存在的危險源,有效開展風險評估,并根據不同風險等級制定相應的風險控制措施。
(2)?風險會隨著施工進展與環境條件的變化而變化,應加強對施工過程中新增風險的識別與動態防控,才能更有效地防止意外與風險失控。
(3)?風險失控本身也是一種風險,應通過制定與完善應急預案來降低風險失控可能造成的損失。因此,應急預案是風險控制體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
1?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GB/T?28001—2011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要求[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11.
2?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GB?50652—2011城??市軌道交通地下工程建設風險管理規范[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11.
3?中鐵電氣化局集團有限公司.TZ?207—2007鐵路工程施??工技術指南[S].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2007.
4?中鐵電氣化局集團有限公司.TB?10306—2009鐵路通信、?信號、電力、電力牽引供電工程施工安全技術規程[S].??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2009.
5?國家質檢總局.GB/T?29639—2013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編制導則[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13.
2017-06-18。
劉讓雄(1971—),男,高級工程師,主要從事鐵路供電系統運營維護研究及供用電技術教學工作,email:83442269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