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秋利
常聽身邊的同事說:“XXX什么都好,就是X方面不好。”每每如此,都會想起這段話“每個孩子都是一顆花的種子,只不過每個人的花期不同。有的花,一開始就會很燦爛的綻放,有的花,需要漫長的等待。不要看著別人怒放了,自己的那顆還沒動靜就著急,相信是花,都有自己的花期。細心地呵護自己的花,慢慢地看著長大,陪著他(她)沐浴陽光風雨,這何嘗不是一種幸福。相信孩子,靜等花開。”
當我們慨嘆孩子某一方面沒做好時,我們是否想到這是不是我們的功利思想在作怪呢?我們是否會想到那個年紀的我們又是什么樣的呢?是否會想到總有一天他們也會把事情做得完美?
回想這一屆的孩子,入學時的種種情形:上課隨意講話,今天教的拼音明天就忘了,上廁所不提褲子找你幫忙……二年級時在本子上畫格教了兩節課,還有孩子不得要領……那時曾無數次的慨嘆,這些孩子怎么這樣啊!無奈只好放慢自己的腳步,別人講兩節課的知識,我們學四節課,甚至五節課,為的是孩子們必須學會自己思考,有自己的見解。別的班級一節課完成的練習題我們分三節課來完成,為的是把知識點弄通、弄會。慢慢的,孩子們變了,神情開始專注起來,眼睛開始明亮起來。在學習《夜鶯的歌聲》一課時,抱著試試看的想法設計了一個環節:給夜鶯寫頒獎詞。本沒有抱太大的希望,誕孩子們給了我大大的驚喜。他們在了解了頒獎詞的寫法之后,結合內容,社會背景寫出了令人激動的頒獎詞。孩子的潛力被激發,這何嘗不是一種花開?
孩子們缺少閱讀的習慣,好吧,每節課前開展讀書活動,從開始的漫不經心到現在的精心準備,從開始的臉紅心跳到現在的落落大方,從開始的聽過就忘到現在的深入思考,這些何嘗不是一種花開?
學習了詩歌《中華少年》,布置以組為單位舉行詩歌朗誦會,從分工到準備都由組內同學自己解決,在活動中增長了知識。還有的同學主動創作了詩歌,這又是一種花開。
靜待花開,不僅僅是知識方面,在思想方面更是如此。當我們面對后進生憤怒不止時,可曾想到他們也希望自己是名令人喜愛的孩子。
班級舉行六人七足比賽,各小組積極練習,分工合作。聽得最多的是不要抱怨,要和諧……集體榮譽感油然而生,這何嘗不是又一朵花開?
教育是漫長等待,教育者要能耐寂寞。希望孩子一教就會,一講就動,一點就通,那只是我們的一廂情愿。天下的植物不可能在同一時間開花,也不可能經過同樣的時間便成熟,教育孩子也是如此。很多時候,孩子的豁然開朗、頓悟清醒,也許就在我們耐心等待的一剎那之后。
是的,每個孩子都是花,也許他艷若牡丹,也許他小若米粒,但無論如何,他們都有自己的花期。作為教育者,需要做的就是給予他們溫暖的陽光,充足的雨露,適合的土壤,陪伴他們在自己的天地里成長。相信他們,靜待他們開放。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