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曉虹
摘要:更新與轉變教育觀念是現代教師的立教之本,在教學中,教師更新教育觀念要在教學語言上下功夫。
關鍵詞:表揚鼓勵;商討探究;探索求知;親切商量
更新與轉變教育觀念是現在小學教育深化改革的核心,它直接制約著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等方面的改革方向、深度和效果。作為一位教書育人的老師,具有生動形象的教學語言是完成課堂教學任務得力的手段,它是教師借以傳播知識熏陶學生心靈的主要途徑,而生動形象的語言直接影響著教書育人的效果。現在,教師就如何更新與轉變教育觀念,改進語文閱讀教學中的語言,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對學生要多用表揚鼓勵性的語言,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
課堂教學中老師對學生要多采用贊揚和鼓勵性的語言。對學習程度比較差的學生,要多鼓勵多肯定,他們就會重拾信心,迎頭趕上。對行為表現不夠好的學生,老師要不斷表揚他們的閃光點,就會激發他們積極向上的的進取心。如果老師對這些特殊生責備、冷落、輕視,他們就容易產生自暴自棄,那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就會被湮沒,他們身上的種種潛能就會消失殆盡。
我曾教過這樣的一個女生,這個女生歌唱得很動聽,可就是學習基礎差,不愛學習。課后我就找她談話:“你歌唱得這么好聽,如果學習跟不上,那也是不會有作為的!你能跟老師說說為什么上課不聽嗎?”她低著頭小聲說:“老師,我聽不懂。”于是我建議她上課先認真聽課,能聽多少是多少,做作業時如有不懂的隨時問老師。聽了我的話后,她抬頭看了我一眼,當她看到我真誠的目光時,她信了。慢慢地,她上課變認真了、專心了,即使有聽不懂的地方,她也盡量努力讓自己聽下去。學習只要稍有進步就及時給她表揚、鼓勵。為了盡快提高她的學習成績,課余時間給她補上必要的基礎知識,還充分發揮她能歌善舞的特長。在學校組織的班班有音樂的比賽中,讓她教大家唱歌,并讓她擔任領唱,樹立起她的信心,激發她的學習興趣。這個一向聽慣了批評的孩子,居然也能認真聽課,認真做作業了,從此成績大有進步。由此足以說明,當學生在學習上遇到困難,特別是學生對學習失去信心時,作為老師更應該對學生多加留意,對他們要特別注意鼓勵、肯定、引導、點撥,讓他們使勁跳一下也能摘到樹上的桃子,然后再半扶半放地讓學生自己一步一步地走向成功。
二、對學生要用商討探究性的語言,激發學生的創造活力。
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發言、討論、爭論都是他們進行思維活動的重要形式。要想讓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真正主人,就必須讓學生在課堂上打開思維,生生之間暢所欲言,互相交流討論,才能不斷激發學生的創造活力。教學中我會用商討的口吻與學生共同切磋琢磨,通常會說“這樣說可以嗎?”“大家同意嗎?”“有不同想法嗎?”采用這樣商討征求性的語言又把新的問題拋給學生,不斷激活學生的思維創造力,學生就會進行思考,自我分析、自我糾正,直到找出最佳答案。
如《將相和》一文中有這樣一句話:“藺相如說著,舉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教學時我向學生拋出了這樣的一個問題的:“藺相如真的要和和氏璧同歸于盡呢,還是故意裝模作樣做出撞璧的樣子嚇唬秦王呢?”學生們認真思考后,都紛紛說出自己的想法。對于學生的不同見解地回答,我總是笑著地問:“誰還有不同的想法嗎?請說出來。”最后針對學生的不同答案再進行討論,最終達成大家一致的看法。此時的學生在課堂上是主動去探求、獲取知識,而不是被動接受知識。教師通過這樣商討探究性的語言,課堂就成了師生間、學生間的交流活動場所,學生的思維能力不斷被激發,課堂充滿創造的活力。
三、對學生要用探索求知性的語言,激活學生的思維能力。
作為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盡可能多的給學生創設各種問題情境,用探索性的語言與學生一起求知,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創新、創造精神。
如教《將相和》一課時,我從課文的主要段落十六自然段入手輻射全文,先請學生把這一自然段讀上幾遍,然后以探求的口氣問:“誰能根據廉將軍說的三句話提幾個問題?”學生讀完這段話后踴躍發言,有的學生說:“課文中從哪里看出廉將軍立過大功?”有的說:“藺相如真的只靠一張嘴爬到上卿的地位嗎? 為什么?”針對學生提的問題我用求知的口氣問:“同學們提的這些問題,誰會聯系全文回答?”這時一位男生舉手站起來回答:“澠池之會上秦王沒占到便宜卻不敢拿趙王怎么樣,是因為廉將軍在邊境上做好了準備,可以看出廉將軍立功了。”還有學生站起來說:“廉頗對趙國是有功勞的,是因為趙國有廉頗和藺相如這兩位文武將保衛趙國,所以秦王不敢攻打趙國。”對學生的回答我都微笑著作了肯定,接著又用探求的口氣說:“同學們對‘藺相如真的只靠一張嘴爬到上卿的位置嗎?為什么?這問題的回答好像有些困難哦,不過沒關系,老師和你們一起讀書體會。現在請同學們默讀‘完璧歸趙的故事,也就是課文第一到第十自然段的內容,看看誰能從這些段落中找到答案。”
學生通過品讀課文,再通過同桌交流,然后紛紛舉手發言,一位學生說:“藺相如借口璧上有小毛病把璧要了回來,而不說壁上有大毛病可以看出他很機智,不是只靠一張嘴。”另一位學生說:“秦王答應以城換璧后藺相如又推脫和氏璧是無價之寶,要舉行個隆重的典禮,他才肯交出來,后來趕緊叫手下人化了裝把璧送回國。可以看出他非常機智勇敢,不畏強暴,不是僅靠一張嘴。”……從學生的精彩回答中,不難看出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而且老師在課堂上充分運用探索求知性的語言激活了學生的思維,極大地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的習慣和創造性學習的能力。
四、對學生要用親切商量性的語言,創設和諧、民主的課堂氛圍。
在課堂教學中建立和諧、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創設愉悅和諧的教學氛圍,這樣非常有助于師生之間的情感交融。教學中有經驗的教師很善于用自己親切商量性的語言去感染學生,不斷地啟發引導學生接受老師過來的信息。如教《落花生》一課的練習環節時,我教導他們用“成熟”造句。第一個同學說:“秋天是個果實成熟的季節。”另一個同學說:“小東看見家里比較困難,從不向媽媽要錢買零食吃,媽媽夸他變得成熟懂事了。”我微笑地肯定說:“你們說得很好。今后造句我們要在理解這個詞的基礎上進行,就容易多了。”在融洽、和諧、民主的課堂氛圍中,學生心情舒暢,學習興趣更加濃厚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