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芝
隨著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廣泛應用,以及新課程理念在初中語文學科教學中的實施,必將引發教育教學思想、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等學科課程方面的深刻變革,因為這不僅能為學生提供了最優質的學習文化環境,能大力開發并向學生提供更為豐富的學習資源,而且它能有效地拓展語文教學視野,有利于語文學科教學進行新的整合,有利于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幫助學生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形成并發展語文素養和語文實踐能力,有利于學科高效課堂的打造。
一、現代信息技術之于語文教學的益處
(一)現代信息技術能夠提高中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
傳統語文教學中,教師主要靠語言直觀來進行教學。比如“聽力”教學是主要是靠平時的聽寫來練;“說”只停留在與身邊人的交際交流上;“讀”的范圍除了課本之外,課外書籍的涉獵常常不足,語文閱讀的多樣性較差,學生的閱讀能力普遍偏低;“寫”則只是停留在寫日記或者寫作文。而將信息技術引入到教學中改變了這樣的現狀。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可以使老師運用選擇地道的語文聽力訓練軟件播放聽力材料。同時,學生可以通過互聯網擴展其交際圈,將說的空間范圍無限擴大,將閱讀的范圍擴展至無限,從而提高閱讀的效率和能力。寫作能力從表面上看來是自我的內修性能力,與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沒有關系。但實際上,正是現代信息技術提供的豐富多彩的試聽材料和多角度思考討論問題為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起到了較大的作用。現代信息技術從改善學生聽、說、讀、寫方面促進了教學效果的提升。
(二)現代信息技術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打開學習大門的金鑰匙,有了興趣,做任何事情都不會有負擔。美國教育學家布魯納說:“學習的最好刺激,就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語文教學是一門藝術,而且是一門藝術性很強的實踐活動。如果教師不注重教學的藝術性,把書本知識硬塞給學生,這種教學便激不起學生學習興趣。”[1]換句話說就是學生只有對所學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才能激發他們積極探索知識的動機,才能更好的實現有效學習。另外,據科學研究正是,人類主要是靠視聽覺來獲取信息,人靠視覺占83%,靠聽覺占11%。在中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將聲情并茂、試聽交融、動靜交錯的教學資料呈現給學生,可以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突出信息的形象性,加深學生對已獲得的信息的記憶保持。現代信息技術可以引起學生的隨意注意,教師可利用注意的規律和信息技術鮮明的靈活性與形象性,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的課堂效率和學習效果。
(三)現代信息技術有利于學生交流與互動
新課改要求“學生在個人鉆研的基礎上,積極參與討論與其他學習活動,善于傾聽、吸納他人意見,學會寬容和溝通,學會協作與分享”[2]。信息技術應用于語文教學實踐中,不僅使學生通過網絡學習更深更廣泛的課外知識,還可以使學生利用互聯網平臺合作學習,從而在完成老師布置任務的同時,提高學生討論問題,合作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通過網絡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將個人觀點與他人分享,既可以加深對正確認識的印象,又可很快改正錯誤的認識,其發散思維能力也會得到發展。
(四)現代信息技術有利于擴充學習內容,拓展思維空間
現代信息技術不僅改變了教學的形式,也改變了教學的內容。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可以大幅度的擴充學習的內容,從而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現代信息技術可以將圖像、聲音、文字、動畫等等都形象地呈現在學生的面前,可大大豐富教學內容。”在語文教學的過程,教師可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將課文的背景及相關知識、圖片、視頻等引入課堂,使學生能更快捷的理解核心知識。
二、借力現代信息技術,打造語文高效課堂。
運用信息技術,渲染氣氛,使學生產生如見其人、如聞其聲、身臨其境的感受,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求知欲望。 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只有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激發學生高漲的學習熱情。借助多媒體,把教學過程、教學內容設計得形象生動,感染力強,讓學生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從而引起濃厚的學習興趣,激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因此我們可以根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對象,將文字描述的抽象情景、意境,創設成能激發學生學習的一種場景,變成聲情并茂的導入、講析,其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如學習《沁園春·雪》時,運用多媒體播放我國北國雪景和這首詞的電視音樂,使學生既為優美的畫面、雄渾的歌聲所感染,又被磅礴的氣勢、豪邁的情懷所折服,自然而然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產生一種學習和探究課文的強烈的求知欲望。又如北魏著名地理學家酈道元所作的《三峽》,是一篇優美的寫景散文,文中描繪了長江三峽四季的風光之美。教學時,單憑對課文抽象文字的講解,是很難讓學生感受作者的人格魅力、感受三峽的美,激發他們熱愛祖國山河之情的。我在教學時,運用多媒體播放長江三峽的視頻資料(《話說長江》中三峽部分視頻剪輯)。隨著畫面的出現,音樂的響起,教師聲情并茂的表情朗誦,學生在視聽方面都得到了美的享受,同時抽象的文字瞬間就變成具體可感的形象了。這樣,同學們的學習興趣就會油然而生。再如教學《黃河頌》一文時,用音樂電視《黃河大合唱》組歌導入,同時播放黃河壺口瀑布等壯麗景色圖片,以強烈的氣勢感染學生,渲染課堂氣氛,從而引起學生心靈上的共鳴,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并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
三、結語
在教學課中進行語文教學的整合,能化難為易,變抽象為具體,使教學生動形象,能夠全方位地調動學生思維,充分發揮視覺和感知的作用,把學生領入多姿多彩的語文世界,讓學生輕松、愉快、主動、有效地學習,從而達到優化語文課堂教學,提高語文教學質量,全面提高學生創新素質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毛思磊,劉桂華. 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的有機整合[J]. 科技信息,2010,(31):679.
[2]張紅梅. 信息技術讓語文課堂更精彩[J]. 學周刊,2012 (11):10-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