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博
摘要:當前,由于缺乏對社會信用體系的科學認識,逃騙偷稅、商業欺詐、非法集資等失信現象屢禁不止,加快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是完善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客觀需要,是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的治本之策問題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社會;信用;體系;建設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有信則立,無信則廢。信用是市場經濟的基石,在社會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無論是營造良好的信用環境,強化全社會的誠信意識,還是促進社會和諧與文明進步,都需要加快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
一、科學認識社會信用體系
信用只是一種社會關系,是指人與人之間自覺自愿的反復交往。而社會信用體系是一種國家治理機制,從科學的角度來看,這種治理機制旨在建立一個適合信用交易發展的市場環境。
第一,社會信用體系具有記錄作用,能夠準確儲存失信行為。比如,逾期款款等違約經濟行為會通過金融網絡存入社會信用系統,闖紅燈等交通違規行為會通過電子監控網絡存入社會信用系統,制假售假等違法行為也會通過違法犯罪網絡存入社會信用系統。
第二,社會信用體系具有凈化作用,能夠維護公平正義,改善社會風氣。比如,利用金融信用記錄,可以有效打擊非法集資、金融欺詐、惡意討債、保險詐騙等破壞金融生態環境的問題;通過建立教育科研機構等專業技術人員誠信檔案,可以有效抑制學術不端、論文抄襲、考試作弊等失信行為。
第三,社會信用體系具有預防作用,能夠有效防范失信行為。比如,通過開展納稅信用評定,不僅可以積極引導納稅人誠信納稅,還可以及時防范、查處偷逃騙抗稅等違法行為;建立價格誠信檔案盒數據庫,可以有效防范價格欺詐等價格非法行為,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
總體來看,社會信用體系需要建立在完善的法律基礎之上,需要融入全面充足的信用信息數據,建設社會信用體系目的是為了構建和諧社會,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也需要政府層面強有力的監管體系作為運行保障。
二、加快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意義重大
社會信用體系是市場經濟體制和社會治理體制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快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是全面貫徹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基礎,對增強全民誠信意識、營造優良的市場環境,促進社會發展與文明進步具有積極作用。
第一,完善市場經濟體制需要加快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信用是市場經濟運行的前提和基礎,如果沒有信用作為經濟健康發展的保障,市場環境很容易遭到破壞,經濟運行的效率就會下降,這就會導致經濟發展速度緩慢,影響國家宏觀經濟目標的順利實現。只有加快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才能規范市場運行秩序,有效降低各項交易的成本,從而形成誠信意識深入人心的法制化市場環境,促使市場經濟體制不斷完善。
第二,強化社會管理需要加快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社會信用體系能夠對各種信用行為進行記存、公開、分析和警示。宣傳倡導誠實守信,嚴格懲戒失信行為,是迅速降低社會交往成本和交往風險的重要手段。社會信用體系的有力監管,可以逐步形成全社會保護、激勵誠信行為和防治失信行為的良好氛圍,自然減少社會生活中矛盾、糾紛,對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構建和諧社會具有重要作用。
第三,保護群眾利益,切實改善民生需要加快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近幾年來,違規經營、非法募捐、違法違章建設、非法集資、商業失信等消極社會現象屢見不鮮,失信行為使廣大人民群眾蒙受巨大損失,無論是物質上還是精神上帶來的損害都不容忽視。只有,盡快建立完善的社會信用體系,從源頭上遏制失信行為的產生,才能減少人民群眾的損失,從根本上保障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
三、加快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問題及對策
通過客觀分析,應該清醒地認識到,當前我國的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還不夠完善,各行各業甚至是政府部門中依然存在很多誠信失缺、道德失范的現象,信用不良對和諧社會的構建以及經濟社會的發展產生了嚴重制約。要實現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我們必須高度重視誠信建設,進一步建立和完善社會信用體系。
第一,擴大宣傳范圍,強化群眾教育,打造誠實守信的輿論氛圍。
全國各地都應該把加快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重要內容,文明辦、工會、共青團、婦聯、工商聯等各級政府部門和群團組織要積極號召公共機構和公民個人加強誠信建設,充分利用報報紙、刊物、廣播、電視、互聯網等媒體渠道,加大信用建設相關法律、法規的宣傳教育,廣泛宣傳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內容,積極開展誠信宣傳日、誠信道德講堂等活動,傳播宣講信用文化和知識,為加快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營造良好氛圍。
第二,要統籌使用信用資源,不斷完善信用管理體系。首先,社會信用體系的建設涉及企業、公益機構、社會組織等諸多領域,需要設立專門的組織協調機構,統籌規劃各行各業的信用體系建設;其次,為了更好地整合和管理信用信息資源,需要加強社會信用信息系統平臺建設,尤其是在密切關系群眾生產生活的行業和領域,要建立健全信用信息收集、評價、公示、使用等制度。
第三,加快信用立法進程,完善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的法制保障。
為了加快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要從國家立法層面指導信用促進行為,出臺更加完善的信用體系建設方面的法律法規,制定政務信用、司法信用、企業信用、個人信用等的統一標準和征信程序。通過法律渠道對不同領域的信用信息予以規范。也可以結合實際情況,制定本部門本地區社會信用體系相關的規章制度,規范各自領域內的信息采集、使用及信用信息主體保護等。
當前我國社會經濟已從高速發展階段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加快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是進一步完善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客觀需要,是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的治本之策。社會信用體系的建立和健全,必將促使我國社會經濟朝著更加穩定更加健康的方向迅速發展。
參考文獻:
[1]滿雪東,我國信用體系建設中面臨的問題及其解決途徑[J],商業經濟,2010(11)。
[2]烏云畢力格,鄂爾多斯市社會信用體系研究[J],內蒙古大學,2014(2)。
[3]曹桂芝,我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回顧與展望[J],湖南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6(6)。
[4]韓家平,關于我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再認識[J],征信,2016(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