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艷
摘要:幼兒教育關系到千家萬戶的切身利益,而且關系到中華民族未來發展,是各級各部門和全社會都應該給予充分重視的一件大事。
關鍵詞:幼兒教育;獨立;溝通
幼兒是祖國的未來,是民族的希望。或者說,現在幼兒教育水平和取得的效果會非常明顯地影響到未來我國人才的培養,影響到我國未來建設是不是有足夠數量的合格人才。因此,做好幼兒教育工作,不僅關系到我國未來人民群眾的文化素質,還關系到整個國家在國際上的競爭力。
一、加強幼兒師資隊伍建設
教育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基石,是提高國民素質、促進人全面發展的根本途徑。師資隊伍建設情況,直接影響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影響著一代、甚至幾代人的成長,影響著中華民族的振興。尤其對于幼兒階段的教育來說,是整個教育體系的基礎,是民族發展的基石,如果沒有良好的師資力量,高水平的幼兒教育就無從談起。加強幼兒師資隊伍建設,一方面,要通過工作環境、待遇等方面的傾斜,學習更專業的業務知識,豐富教育教學經驗,引進人才。另一方面,對現有師資隊伍加強有針對性的培訓,提高現有教師隊伍的整體水平。為此,教育主管部門和各幼兒教育機構要給教師創造更多的機會,讓他們接受更好的繼續教育或者專業性更強的培訓,以快速提高自身素質。
二、促進教育教學方法的改進
幼兒的發展應該是多樣性的、不拘一格的、有個性的,幼兒是以主體身份在與外部世界的相互作用活動中發展的,幼兒的認識、理解、想法、感受和活動的方式等主體性要受到尊重。幼兒教育要創設有利于幼兒發展體現其主體性的機會與條件,通過幼兒自主、創設性的活動,促進其發展。因此,各幼兒教育機構和一線教師都需要認真學習《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以全面性、啟蒙性和保教相結合為指導原則,更好地把握不同年齡幼兒心理、生理的特點,與時俱進地轉變工作作風,突出以人為本的理念,從不同角度促進幼兒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的發展。尤其是針對幼兒個別差異、興趣、能力設計不同難度、不同類型的教學方法,最大限度地引導幼兒差異化、個性化發展。同時,加強與家長的溝通,通過定期召開家長研討會、開辟家長園地、制作家園聯系卡、觀摩教學活動、離園時談話和在各幼兒園主頁中開辟幼兒識字專題網站等形式,讓家長了解幼兒學習情況,做到心中有數,使其積極參與幼兒教育中。
三、抓好幼兒教育要加大幼兒教師專業能力的培訓力度
學前教育關系到兒童一生的發展,學前教育有利于兒童奠定終身學習中需要的基本學習態度、學習習慣、正確的學習方法和濃厚的學習興趣。幼教工作者的責任是重大的,首先要熱愛幼教事業、關愛幼兒、尊重幼兒,對幼兒要有愛心、耐心、細心和責任心,并有終身學習理念,不斷提高理論和專業素養。在改革浪潮中,國家加大幼兒教師專業能力的培訓力度。
四、針對幼兒心理開展課堂教學
就我國現在的幼兒教育模式而言,幼兒教育最核心的組成部分便是集體教育活動,即課堂教學。很多幼兒教師都會苦惱,幼兒很難像小學生那樣乖乖坐在座位上聽教師講課,甚至會擾亂教師講課,影響整個班級的教學秩序。筆者認為,幼兒如果能很好地坐在座位上聽教師上課,則對于幼兒而言并不是好事。因為幼兒正處于活潑好動、對世界充滿好奇的時期,如果過早地將他們束縛,不僅扼殺他們好動的天性,反而限制他們思維的發展,更不能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幼兒的課堂教學應該是特點鮮明的,尊重幼兒的認知特點,讓幼兒在游戲中學,讓幼兒能主動、快樂地學習。幼兒時期的個性對其長遠個性發展至關重要,幼兒教師要在尊重幼兒個性的基礎上展開教學,切忌強迫教學。
五、加強與幼兒的情感溝通
幼兒教育與其他階段教育的最大區別在于教師與幼兒的情感溝通。對于其他階段教學,師生之間關系最佳狀態為亦師亦友。對于幼兒而言,幼兒園教師就像他們的媽媽一樣。由于幼兒和幼兒教師相處的時間遠遠超過幼兒和父母相處的時間,對于身心還處于啟蒙狀態的幼兒而言,幼兒對幼兒園教師會產生深深的情感依賴。教師的一個眼神、一句表揚都觸發幼兒的思想,幼兒園教師要有使命感,像媽媽一樣對待自己的學生,多一些耐心,多一些關懷,并且無微不至地關心和愛護。
幼兒教師要有愛心奉獻情感。筆者曾經帶過一個小班的學生,總是用自己的怪異行為擾亂班級,導致教師頭疼不已。如果在其他成長階段,教師可以用批評教育和真心關懷相結合的方法幫助這個學生。但是在幼兒階段,教師應該充分體現出媽媽一樣的愛心,用自己的愛心感化幼兒,引導幼兒逐漸改變。筆者認為,和幼兒進行情感交流最重要的在于教師要讓幼兒悅納自己,才能使雙方情感交流順暢,幼兒才能自信快樂地生活成長。
六、保證幼兒教育階段的經費投入
開展幼兒教育,尤其是開展良好的幼兒教育,離不開持續而穩定的經費投入,這是幼兒教育中師資隊伍發展、教學條件改善的基礎。為此,各地要千方百計地將學前教育經費投入的規定落實到位,并且要保障經費的穩定投入和逐年增長,為教職工工資足額發放及幼兒園發展提供充足的資金來源。一方面,要加強對公辦幼兒教育機構的經費投入,對于符合規定的民辦幼兒教育機構,要給予相應經費扶持,加快普惠園的建設速度,適當擴大“以獎代補”范圍。另一方面,在政策規定和可監督、可控制的范圍內,多渠道籌措資金,鼓勵社會資本積極參與到學前教育機構興辦和發展事業中,構建多種類、多形式學前教育機構相互促進的局面,滿足社會對學前教育的多層次需求。
總之,抓好幼兒教育,幼教工作者要對幼兒實施德、智、體、美等能力方面發展的教育,促進其身心和諧發展。制定切合實際的幼兒教育機構發展模式,并結合經濟發展和其他各方面客觀條件的改善,不斷轉變工作思路,促進幼兒教育機構健康、持續發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