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媛
摘要:部編教材的總主編溫儒敏先生就現下中國語文教育存在問題曾發表言論說:最主要的問題是學語文不讀書,讀書少。所以,激發閱讀興趣和拓展課外閱讀是初中語文教材編排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就要讓閱讀教學從課內延伸到課外,達到一點蓮心,香飄四溢的效果。下面,我結合本人近些年的初中語文教學經歷,針對部編教材下的初中語文課外閱讀教學談幾點看法。
關鍵詞:部編教材;引領;語文課外閱讀教學
一、課外閱讀教學的可實施性
部編教材不僅為課外閱讀教學的可實施性提供了保障,還提供了良好示范。
首先,語文新教材的課文數量減少,為課外閱讀教學提供了時間保障;
其次,課型和結構的調整,讓新教材更加重視口語、讀書等方面的內容,得以引導學生加強基本的讀說能力,為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掃除障礙;
最后,新教材的自讀篇目的編排以問題引領,旁批評價和閱讀提示等方式為教師提供了一種教學示范,引導教師在課外閱讀教學上更好的授之以漁。
二、課外閱讀教學的必要性
首先,要想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教師最迫切要做的就是能“治一治”學生不讀書、讀書少的通病,廣泛的課外閱讀量必須有保證;
其次,應對即將到來的考試新變化。部編教材回歸到語文的本質,抓住了讀書這個“牛鼻子”。新教材的使用勢必會帶動考試的新一輪發力,對學生閱讀視野、閱讀速度等方面的考察不可忽視。中考高考勢必也會重視對閱讀的多樣化、多角度測評。但大多數學生對課文似乎有沒來由的排斥心理,相反課外的文章在學生那里的受歡迎程度相對較高,教師就可以借助學生的“懼內好外”的心理,多開展課外閱讀的教學。
三、課外閱讀教學的可操作性
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點,亦是難點,更是必要點。在初中語文課外閱讀教學中,教師該如何借助現有的教育資源大施拳腳呢?
(一)書目選擇須科學
閱讀什么某種程度上對學生閱讀和理解能力的高低起著決定作用。根據初中學生的課外閱讀實際情況來看,學生的課外閱讀出現了值得糾偏的地方,諸如:淺顯化閱讀,趣味主導文質缺失化的閱讀等等。因此,教師在課外閱讀內容地選擇上有必要為學生把關,可遵循以下兩點進行挑選:
1.經典性。“部編本”教材選編課文的標準值得借鑒,要選經典性的,文質兼美的,適當兼顧時代性的篇章。
2.階段性。不同學齡階段書目選擇不同:七年級選擇要廣泛化。文質兼美的同時要兼顧到趣味性,提倡廣泛的涉獵。鑒于學生的閱讀速度、注意力維持的時間長短等因素,建議多推薦古今中外的小說一類的,諸如:《西游記》、莫泊桑的短篇小說集等;八年級選擇可以專題化。可以以重要作家文人等為專題,比如史鐵生專題,蘇軾專題;九年級選擇可進行主題化閱讀。針對中考閱讀要求進行主題化閱讀,比如以人物形象——母親為主題,教師可將眾多作家筆下的母親形象一起進行比較閱讀。
(二)閱讀方法要多樣
部編教材比較重視對學生的閱讀方法的培養,課內閱讀著重培養訓練學生默讀、瀏覽、跳讀、比較閱讀的能力,課外閱讀要鼓勵學生去猜讀、讀整本的書等。允許學生讀得快一點、粗一點,在課外閱讀中讓學生體驗真正的“悅讀”,實現痛快的讀書。
(三)榜樣引領不可缺
做教師,可以不必要做到知識廣博高深,但教師一定要培養博雅的風范,如此方能讓孩子們信服之、學習之,在潛移默化中引領學生更重視文化氣質的修養。語文老師要當“讀書種子”,要有屬于自己的自由而個性化的閱讀空間。
(四)師生地位擺正確
《語文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中明確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課外閱讀教學更應如此!鑒于以往閱讀教學中的不足,要改變師生“皇上”和“臣民”是的依從關系。教師在課外閱讀教學中應該充當“解憂雜貨鋪”里的“老板”角色,當學生有問題時給予建議,當學生有表達的訴求時充分傾聽,把閱讀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感受到閱讀帶給自己的生命活力。
如何成全學生在課外閱讀上的主體地位呢?
1.要給學生充分的閱讀時間。讓學生興致勃勃地讀,潛心讀書,在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從而產生獨特的個性化感悟,進而主動去讀。
2.是充當“橋梁”以聯接學生的主體直接經驗與文本言語。
著名人本主義教育家羅杰斯曾經說過:“凡是教師能夠講述的、能夠傳授的知識,多半是死的、凝固的、無用的知識;只有學生自我發現、探索的知識,才是活的、有用的知識。”這就需要教師既學會“隱身”,又明確何時要“現身”,必要時啟發學生,喚醒學生記憶,借助自己在長期生活實踐中積累起來的相似的直覺經驗去解讀文本的內容。
(五)返璞歸真去活動
閱讀教學活動要有度,防止過多“活動”,把讀書當作活動的“支架材料”。可以階段性的開展讀書交流會,營造平等的生生關系、師生關系氛圍,開放式地引導學生去提出問題,樹立問題意識。提倡批判性閱讀,讓學生敢于發問,敢于向權威、向經典挑戰,自主探究的閱讀實踐中找尋符合時代要求的新思路,新觀念。但教師要切記,最重要的還是引導學生讀書,讀經典的書。
總之,作為新時代的語文教師,只有緊跟時代的步伐,切準時代的脈搏,深刻領會和把握新課程改革中所倡導的現代教學理念的內涵,并將理念潛移默化嵌入到自己的教學實踐中,才能激發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教學效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