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經
6月2日上午,在布魯塞爾舉行的第12屆中歐工商峰會上,李克強發表了題為《共同奏響高水平互利合作新樂章》的演講。李克強在演講中表示,產能過剩是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周期性現象,是結構性問題,也是全球性問題。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世界經濟下行導致需求萎縮,是造成鋼鐵等行業全球產能過剩的根本原因。
歐盟此前多次對中國鋼鐵產業發難。在2016年5月的七國集團(G7)峰會前夕,歐盟委員會主席讓-克洛德·容克(Jean-Claude Juncker)稱,“如果有人要扭曲市場,歐洲不能毫無防備”。容克將歐盟的就業問題歸咎于中國鋼鐵,稱中國的過剩產能相當于歐盟年鋼產量的兩倍,促成了2008年以來成千上萬工作崗位的流失。
針對和歐盟之間的鋼鐵貿易,李克強提到,中國86%的鋼鐵產量滿足內需,去年出口歐盟的鋼鐵只有647萬噸,還從歐盟進口122萬噸的鋼材。
李克強強調,中國去產能的力度在世界上更是絕無僅有。在前幾年淘汰落后鋼鐵產能9000多萬噸的基礎上,2016年又退出鋼鐵產能超過6500萬噸,2017年中國還將壓減5000萬噸左右。中國鋼鐵去產能涉及約50萬職工分流安置,比歐盟鋼鐵工人總數還多17萬人。
李克強認為,把產能過剩歸咎于中國是不客觀的,也是不公平的。去產能的責任需要各方共擔,最重要的不是相互指責而是共同行動。中方愿在全球鋼鐵論壇框架下加強分享削減產能的經驗做法,建立中歐鋼鐵貿易機制,促進全球鋼鐵產業健康發展。
另外,中國鋼材出口補貼也是歐美等國家指責焦點之一。李克強指出,中方對鋼鐵出口不僅沒有補貼,相反10年前就開始采取一系列措施控制出口,包括加征出口關稅,目前最高稅率仍達20%。
事實上,自2016年以來,中國鋼鐵出口就已經開始下降。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17年4月,中國鋼材出口649萬噸,較上月減少107萬噸,同比下降28.5%,這也是中國鋼材出口量連續第9個月呈下降趨勢。1~4月,中國鋼材累計出口2721萬噸,同比下降25.8%。
日前,發改委公開表示,作為國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混合所有制改革第三批試點企業將進一步擴大范圍,提高覆蓋面,在篩選數十家中央企業的同時,重點從省、自治區、直轄市選擇試點企業,形成規模協同效應。

發改委表示,按照完善治理、強化激勵、突出主業、提高效率的要求,混改已經在電力、石油、天然氣、鐵路、民航、電信、軍工等領域及其他行業領域開展試點,積極推進,改革成效逐步顯現。到目前為止,兩批近20家中央企業混改試點正在順利實施,第三批試點企業將進一步擴大范圍。
發改委認為,這次混改的特點,不僅在于企業的選擇(既有一般企業層面,又有集團層面),更在于試點要實現企業制度創新的目的。如引入戰略投資者,優化企業股權結構;加強董事會建設,積極探索黨的領導與完善公司治理的有機結合;實施經理層市場化選聘和身份轉換,有效提升企業經營決策能力;加快實施薪酬制度改革和勞動用工制度改革;探索員工持股可行路徑等。從而形成協調運轉、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和市場化的激勵約束機制。
日前,環境保護部印發《關于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執行大氣污染物特別排放限值的公告(征求意見稿)》,從6月1日起,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執行大氣污染物特別排放限值。
公告提出,對于排放標準中已有特別排放限值要求的行業(包括鍋爐),自2017年6月1日起,新受理環評審批的建設項目執行大氣污染物特別排放限值。對于目前沒有行業污染物排放標準或行業污染物排放標準中未規定特別排放限值的,待相應的行業排放標準制修訂后或標準修改單發布后執行,執行時間與行業排放標準實施時間或標準修改單發布時間同步。
公告規定,對于火電、鋼鐵、石化、化工、有色、水泥以及鍋爐等排放標準中已有特別排放限值要求的行業,自2017年10月1日起,執行大氣污染物特別排放限值;煉焦化學工業自2018年6月1日起,執行大氣污染物特別排放限值;對于鋼鐵燒結、球團工業,以標準修改單方式提高大氣污染物特別排放限值要求,自2018年6月1日起,執行標準修改單規定的大氣污染物特別排放限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