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豫光集團建企六十周年之際"/>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甲子豫光 行業驕子
——寫在豫光集團建企六十周年之際
本刊記者 薛璇 |文
六十年來,身處王屋山畔的豫光人經歷過篳路藍縷的艱難創業,體驗過愚公移山的堅持不懈,直至今天,已經成長為一艘產業巨艦,占據著科技創新的制高點,引領著中國鉛鋅產業前行的方向,構筑了中國有色金屬行業的一座精神巨雕,譜寫了一組砥礪奮進的英雄史詩。
六十年搏風擊浪,日月可鑒報國情;六十年創業發展,天地做證赤子心。2017年,正逢河南豫光金鉛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豫光集團”)建廠六十周年。在人類歷史上六十年僅是凝眸一瞬,但對于豫光集團來說,六十年是一部愚公移山、臥薪嘗膽的光榮史,是一部革故鼎新、不斷攀高的改革史,是一部爭創標桿、產業報國的自信史。
歷史的篇章總是飛揚著精彩的墨跡。從頭戴老鱉燈、鋼釬大錘打洞到現代化的花園式工廠,從燒結鍋的土法煉鉛到世界領先的富氧底吹冶煉工藝,六十年來,身處王屋山畔的豫光人經歷過篳路藍縷的艱難創業,體驗過愚公移山的堅持不懈,直至今天,已經成長為一艘產業巨艦,占據著科技創新的制高點,引領著中國鉛鋅產業前行的方向,構筑了中國有色金屬行業的一座精神巨雕,譜寫了一組砥礪奮進的英雄史詩。

有一種精神如一輪明月,映照在豫光前行的道路上,成為豫光人奮斗的坐標。無論從哪個角度、哪個時期來看,我們都必須端視豫光人的戰斗身影,觸摸豫光精神的鋼筋鐵骨。那么,豫光精神如何濃縮?
——家國天下。無論是創業初期還是轉型跨越時代,豫光人始終心系國家,志存高遠,竭力勤勉。這種國家至上、產業報國的情懷和信念漸漸凝成為豫光精神的主體和核心。
——創新攀越。創新需要智慧的支撐,攀越需要勇敢的底氣。一旦目標確定,豫光人便矢志不渝,義無反顧,以一股耿耿信念,敢于劍挑不可能完成的極限挑戰,涌現出一代又一代為科技創新而勇敢攀越的豫光群像。

——忠誠事業。豫光人以對事業的深厚感情,堅守著崇高的職業品德、事業追求和人格操守,成就了自身的精神高度,六十年來,這種堅貞的情懷在豫光扎根落地,枝繁葉茂。
豫光精神成為豫光走向輝煌的諾亞方舟,這種精神歷久彌堅,傳承至今,永不褪色。在豫光精神的支撐下,豫光從無到有,由弱變強,歷經風雨之后,以其獨有的“豫光煉鉛法”、“豫光經驗”、“豫光模式”,走出了一條快速發展、多元化運行、現代化經營的成功之路,并在全國得以復制推廣,對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發展的貢獻巨大,積累的經驗彌足珍貴。
從勛掌鉛礦的荒丘溝壑、簡易工棚,走到廠房林立、管廊密布的現代化鉛鋅工業基地,豫光的滄桑巨變,令人驚艷炫目。時間像一朵朵玫瑰,綻放在豫光前行的每一步上。從創業初期開始,那種臥薪嘗膽、艱苦奮斗的狀態始終注入在豫光人的靈魂中,成為豫光精神的樸素源頭。

1957年5月,河南省計委批復建立濟源綜合冶煉廠,6名干部、23名工人背著簡易的行囊來到王屋山下,此時此地,便成為豫光事業的起點。
“腳蹬鼓風機,手搖軋面機,朱承洗養了只大公雞?!敝两瘢斈甑膭摌I者們還清楚地記著礦山上的三只“機”,這就是當時的“機械化”,手動的機械都湊不夠三個,出于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用一只大公雞來湊足三個。
今年75歲的楊廷貴老人是豫光歷史的見證者之一。1958年進廠的楊老,當時只有16歲,他的第一份工作就是掄大錘,因此落了一個“楊大錘”的外號?!爱斈辏械墓ぷ魅强咳斯ぃ治珍撯F掄大錘,每個人手上全是裂口,工資一個月24塊錢,沒有星期天,在那樣艱苦的環境下,我們流行的口號是‘大錘雨點化、推車火箭化、鏟土閃電化’,全憑的是一種創業精神?!?/p>
沒有鼓風機,人拉風箱;沒有運輸工具,肩扛手抬。像楊老這樣的壯勞力,曾經每天要擔六十多擔的礦渣爬上二百五十二個臺階,每擔重一百六七十斤,午飯是兩個饃就白開水。說到當年的困難,我們頓覺眼眶濕潤,但楊老不以為然:“嗨,當年就是那個條件嘛,什么都不想,就是為國家、為企業完成任務……”
上世紀60年代,國民經濟遭遇困難,濟源綜合冶煉廠原料不足、銷路不暢、資金缺乏,隨時都有停產的危險。廣大干部職工為了渡過難關,響亮提出“不要工資要路線,艱苦奮斗闖難關”,端起煤油燈下井采礦,扒開鉛渣撿鉛粒,到社會上回收廢舊鉛料炒紅丹,同時,大搞技術革新,開展生產自救,千方百計克服前進道路上的困難。
之后,“文革”十年,其間豫光人經歷了難以想像的艱難困苦。1978年,企業更名為“河南省濟源黃金冶煉廠”。直至1987年5月,濟源黃金冶煉廠經歷了三十個春秋,企業從小到大,開發生產出黃金、白銀、電解鉛、礦燈、充電架、蓄電池、安全帽等產品,擁有了一支技術熟練的職工隊伍。
1987年9月1日,濟源縣委組織部任命楊安國為濟源黃金冶煉廠廠長,正式開始實行廠長負責制,企業進入了發展的快車道。金銀鉛一期、二期、三期,中國第一套富氧底吹煉鉛產業化應用、中國首條“豫光煉鉛法”出爐、再生鉛一期、二期……今天,當翻閱厚重的廠志時,每一項石破天驚的歷史節點,僅用數百文字帶過。
拂去歷史煙云,撣落鏖戰塵埃,一組組豫光群像漸行漸近。人們不會忘卻在每一次技改期間干部員工們守在現場數日連續奮戰,也不會忘卻面對市場云譎波詭時的咬牙堅持,六十年間感人的事跡太多,但是,總是有一種豫光精神貫穿在豫光人的字典里:為國爭光,眾志成城,團結拼搏,攻艱克難,絕不放棄……
六十年后的今天,豫光早已告別了人抬肩扛的時代,實現了從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的轉變,實現了從原生資源冶煉向“原生加再生”齊頭并進的轉變,實現了從低附加值產品向高端化、高附加值的產品的轉變,可持續發展能力得到不斷提升,企業效益升級倍增。豫光的巨變,原因何在?——一代又一代的豫光人聚集在豫光精神的高山之下,刨挖創新的一個個泉眼,攀越技術的一座座山峰。





1996年,鉛熔煉鼓風爐點火成功;2002年,中國第一套富氧底吹煉鉛技術在豫光成功用于實踐;2002年7月,豫光金鉛在上交所開鑼上市;2004年12月,10萬噸電鋅工程竣工;2006年,銷售收入和產值雙雙突破100億元;2008年,躋身中國企業500強;2010年4月,“豫光煉鉛法”成功投產,實現了中國鉛冶煉技術的飛躍。2014年,“雙底吹連續煉銅”技術在豫光成功實現工業化,2016年,“雙底吹”連續煉銅技術產業化開發與應用通過科技成果評價,評價委員會一致認為該技術創新性強,整體技術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建議加速推廣應用。國家工程院院士邱定蕃激動地說:“你們實現了一代人的夢想?!?/p>
2016年,豫光集團實現銷售收入228億元,穩坐中國鉛鋅行業第一把交椅。早已實現華麗轉身的豫光,宛如一棵大樹,根深葉茂,風雪不侵。
歷經半個多世紀的砥礪征程,縱觀今天豫光的崛起,可以用“震撼”二字來形容——綜合實力雄厚,經營成果豐碩,發展后勁十足。豫光成功的秘訣是什么?“辦企業就像騎自行車,永遠在路上。”豫光集團董事長楊安國早就說過這樣一句充滿哲理的話。
早在2002年,豫光就在全行業第一家將富氧底吹-鼓風爐還原煉鉛工藝成功運用于工業化生產,引起業界轟動。2009年,豫光首家將燒結機全面關停淘汰。
2010年,豫光又一次開行業之先河,被業內譽為“豫光煉鉛法”的全新煉鉛工藝成功投產。這是豫光歷史上最具劃時代意義的大事件:該工藝徹底顛覆了傳統的煉鉛技術,利用爐內的熱高溫直接還原煉鉛,粗鉛生產成本和硫化物排放大幅降低,生產過程節能降耗60%,操作環境大為改善。2012年1月24日,在人民大會堂召開的國家科技獎勵大會上,豫光人光榮地領取了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的證書。
“原生資源日趨緊張,發展再生鉛產業,實現資源的回收利用,是鉛冶煉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边@一句話,給了豫光人先行先試的信心。這既是出于解決環保之痛和原料之困而作出的戰略抉擇,也是以全新攻略謀劃企業未來的深耕厚植。
2007年3月,豫光引進意大利安吉泰克的CX系統,建成一期年處理18萬噸廢鉛酸蓄電池綜合回收生產線;2010年10月,二期廢鉛酸蓄電池處理系統工程建成;2012年2月,豫光又建設了位于江西源豐的18萬噸廢鉛酸蓄電池回收處置中心。豫光形成了年可處理54萬噸廢鉛酸蓄電池的再生鉛系統,成為全國最大的再生鉛企業。
為了與回收處置系統相配套,豫光在全國16個省市布局了67個廢鉛酸蓄電池回收站點,帶動再生資源向規?;?、現代化、網絡化方向發展,以全新的方式引導廢鉛酸蓄電池實現“大遷徙”,開創了中國廢鉛酸蓄電池回收的嶄新路徑,被業界譽為“豫光兵法”。
“這里放出的水可以喝?!痹谠ス饩C合廢水回收系統的現場,每一位來訪者都放心地喝了達到飲用標準的回收水;花園式工廠空氣清新,綠樹成蔭?!碍h保就是效益”,豫光人正以行動宣告著綠色環保的鮮明態度,展示了節能減排的豐富內涵,也不斷吸引著業界驚艷的目光。


2012年1月,國家環保部總量司副司長黃小贈帶隊對豫光金鉛進行現場核查。在中水站的控制室,黃小贈對同行的專家說:“我就是學水的,看到這樣的設備和規模,我提不出任何意見。如果每個企業的水處理都能做到像豫光這樣,就不會出現問題。”核查結束后,黃小贈由衷地感慨:“作為上市公司,能夠不計成本地主動在環保事業上做出如此的投入,這種負責的態度難能可貴。”
從原生鉛到再生鉛,從原料進廠到全部“吃干榨凈”,從引進消化到吸收、再創新,這是一場不斷突破自我而前行的傳奇,豫光因此成為同類企業一直模仿卻無法超越的目標。前行的每一步,都浸滿了一代又一代豫光人辛勤的汗水,凝聚著創新攀越的智慧,彰顯著敢為人先、勇爭一流的精神追求。
六十年來,豫光人在冶煉爐的熊熊火焰中散發著人性的光芒,沒有對事業的忠誠精神是難擔重負的,在這種精神底色下,豫光的每一個員工身上,都具有著雄鷹般的目光、黃牛般的隱忍、群狼式的勇猛……
李冀遠,河北衡水人,現任熔煉廠工段長;妻子林彩霞,廣西人,現任動力廠中水班班長,兩人是東北大學的同班同學,畢業之后,二人共同選擇了豫光。上班十年,從懵懂的青年學生到生產線上的骨干,是豫光造就了他們的七彩人生。李冀遠說:“工作是一個不斷學習的過程,我剛畢業時沒有實踐經驗,豫光在煉鉛工藝上有著很成熟的實踐經驗,我在豫光一點一滴地學習,現在我對底吹爐還原爐這一塊比較熟悉了,幾次被派出去為其他單位搞技術服務?!?/p>
有一種目光叫守望,有一抹情懷叫堅守。在甘苦交融、酣暢淋漓的工作中,干部員工與企業結下了濃厚的情緣,無論外部誘惑有多大,大家始終胸懷感恩之心,不離不棄。
黃曉豐,現任玉川冶煉廠連吹二工段工段長,從2002年來豫光上班至今,他硬生生地與冶煉爐打了十五年交道,已經成長為豫光自行培養的開爐專家和“豫光工匠”,面對其他單位拋出的橄欖枝,他該如何選擇?
2015年6月13號到7月13號,黃曉豐受公司指派前往三門峽某銅冶煉公司實施技術服務。6月20日,由于對方指揮措施不當,造成熱渣從煙口溢出,對方計劃停爐大修,如果按此建議,需要重新開爐,損失巨大。黃曉豐拿著手電筒,仔細查看了爐窯設備和各類管道,大膽提出了否決意見:“可以恢復生產!既然讓豫光來開爐,我就代表豫光對這個爐子負責?!睂Ψ截撠熑吮е礼R當成活馬醫的態度,同意了他的意見,授權他全權指揮恢復生產。經過37個小時的搶修之后,黃曉豐和他的技術團隊終于確保了成功復產。之后,還有兩次危急時刻,憑借著平時積累的工作經驗,黃曉豐相繼處理了液位高、爐內結殼等難題?,F場一位設計專家看到黃曉豐的處理措施后,贊譽地說:“以后底吹爐一定都讓你們豫光人來開?!秉S曉豐成為業內小有名氣的技術“大拿”,對方的董事長兩次與他談話,給予高薪待遇,希望他能留下來工作,黃曉豐不為所動,毅然回到了豫光,繼續從事他的本職工作。


員工是真正的英雄。豫光的歷屆班子始終堅信,發展依靠員工,發展造就員工。今天,留在我們記憶里的不只是節節攀升的數字,更有一個個寫滿激情的人生故事?,F任豫光集團生產安全處處長盧笛剛上班時,只是一個拉平車的工人,1989年,他被公司輸送至大學學習環境治理,畢業之后一直從事安全環保工作。“是豫光成就了我,把我從一個工人一步步培養成企業的骨干。我從小家境較差,又是長子,負擔較重,以前下班后在大街上吃碗砂鍋面都感覺幸福得很,在豫光上班后,1997年我買了人生中的第一套房,1998年之后也買了車,現在條件好多了?!北R笛的臉上洋溢著幸福的微笑。
精神是信念的支柱,信念是發展的脊梁,豫光能夠從單一的鉛鋅冶煉企業向產業集群華麗升級,忠誠事業、團結奮斗是豫光精神的濃厚內涵,也是推動豫光改革發展的強大精神力量。長期以來,豫光兒女秉承著這種精神,在與全國同步建成小康社會的進程中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
在創業時代,堅持就是力量;在成長時代,技術就是力量;而在跨越時代,目光就是力量。
豫光是一方熱土,從孱弱的綜合冶煉廠,到花開天下的有色金屬產業集團,演繹著一個國企的艱難成長和輝煌篇章。從很早時間起,豫光人就遙望到遠方。在經濟快速發展中,單一的鉛冶煉無法實現企業的穩健經營和快速發展。
今天,豫光集團已經構筑了銅、鉛、鋅、貴金屬、化工、裝備制造、科研、資本運作一體化的產業集群發展模式,實現快速轉型發展。多品種、多領域的多元化產業結構,讓豫光的“朋友圈”越做越大,為企業發展營造了有利的產業支撐和戰略支撐。
從零基礎開始涉足鋅冶煉,豫光人身上有一種奇特的魅力,敢做別人不敢做的事,敢爭別人不敢爭的“第一”。學習、建設、投產、達標、增效、精細化管理等動作一氣呵成。
2003年,豫光開始建第一期鋅冶煉項目;2005年5月8日,產出了第一塊鋅錠;2008年9月,建成第二期鋅冶煉項目。豫光鋅業公司副總經理倪恒發介紹說:“我們采用濕法和火法相結合,產能發揮到極致,綜合回收有價金屬,廢渣吃干榨凈,指標能耗控制得非常好目前豫光鋅業公司的生產裝備、工藝技術、投資回報、綜合效益在全國同行業中名列前茅。”
制造型的企業需要一種“工匠精神”,這是現代工業不可缺少的顏值,更是獲得不斷“點贊”的本錢。豫光集團在裝備制造上也是可圈可點,自行開發設計的全自動剝鋅成套裝備、各類鑄錠機、矯直機等遠銷各地,更值得一提的是,豫光機械制造公司已經開始為意大利安吉泰克公司提供破碎機的錘頭,安裝在外方的成套設備中。
“替用戶創造價值,做世界最具競爭力的產品?!苯裉?,豫光擁有40萬噸鉛、30萬噸鋅、12萬噸銅、100萬噸硫酸產能,成為目前為止中國最大的單一原生鉛生產企業。豫光在自我突破、跨越發展的同時,品牌的知名度、公司的美譽度不斷提升。志合者,不以山為遠。豫光以其優良的產品質量,成為江森、風帆、駱駝、雙登、天能、超威等著名蓄電池企業的優秀供應商。4月19日,江蘇雙登公司執行總裁周平到訪豫光,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在和豫光金鉛合作十四年的過程中,我們一起成長,豫光金鉛的產品品質,不僅得到我們客戶的認可,更得到了全行業共同認可?!?/p>
2002年上市和在倫敦金屬交易所(LME)、上海期貨交易所的雙注冊,對豫光的品牌又是一次無形的宣傳,徹底打開了企業的發展空間。豫光金鉛銷售總監李曉東底氣十足地說:“我們不是靠低價占領市場,而是靠品質。美國江森自控是我們的大客戶之一,這幾年來豫光做產品評審時,每年的分值都在增長?!?/p>
進入豫光集團的企業展廳,“愚公移山 產業報國”八個古銅色的大字映入眼簾,一幕幕場景浮現歷史,一幅幅照片再憶崢嶸,一項項創新技術占據翹楚。這些影響整個行業、整個地區的經驗,不是一蹴而就的,那是源于一代又一代豫光人的奮斗基因。


地無分南北,年無分老幼,今天,當我們走近豫光老一代創業者時,感恩之心、回報之心、奉獻之心依然閃耀著動人的氣息,無論時光如何變遷,那份赤子情懷始終不渝。
午后陽光透過窗戶灑進房間,照著幾位老人滿頭的白發,已經退休的老人們聽說我們要來采訪,不約而同來到會議室里,當年的老同事、老戰友見面之后,激動地握著手,久久不分開。撫今追昔彈指間。如今,像他們這一代創業者,都成了白發蒼蒼的老人,眼前豫光滄海桑田的變化,令他們感慨萬千。
83歲的朱承洗老人,在豫光建廠時從商業系統調入,曾任冶煉廠副廠長,他們家三代都是豫光人,采訪前一個小時他還在醫院輸液,手上還貼著醫用膠布,讓孫子攙著來到會議室,他用顫微的聲音說:“黨的事,豫光的事,我一直放在心上……”
81歲的程廣華老人,從豫光調出后,在濟源市人大常委會退休,他說:“我雖然調出了豫光,但是和豫光的關系從來沒有斷過。我也一直很懷念在豫光工作的那段日子?!背虖V華打開一個紙包,拿出一枚已經褪去了光澤的獎章,這是1958年他代表豫光去省里參加工業交通機械手工業代表大會時,省里發給他的獎章,當時程老22歲。2016年老伴去世以后,他在整理遺物時,發現了這枚替程老收藏了六十年的獎章。程老對豫光宣傳部的工作人員說:“我有一個愿望,我想把這個獎章捐給豫光,我今年81歲了,我保留這個獎章,不如放在豫光更有意義?!?/p>
同心、同向、同步、同力,盡管這些耄耋老人早已離開工作崗位,但他們的心從來都未曾離開豫光,豫光對這些退休的老同志視為親人,每年都召開老同志老干部座談會,促膝談心,共話桑麻。

在濟源市,有一個流傳已久的順口溜:一條彎街倆崗樓,東邊有個老遜球,西邊有個不翻頭,兩座破廟一群猴。這是對上世紀80年代濟源城市面貌的調侃描述。而今,濟源市容市貌今非昔比,早已成為國家級衛生城市、國家級森林城市、國家級園林城市、中國優秀旅游城市。
據資料顯示,2016年,濟源市規模以上工業中,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以64.8億元的增長值,位列32個大類之首。作為濟源市的龍頭企業,六十年間,豫光集團累計生產鉛521.7萬噸、鋅244.9萬噸,黃金879.6噸、白銀9699.8噸,實現銷售收入1780.3億元,上繳稅費44.3億元,為振興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報效國家、造福員工、回報社會做出了突出貢獻。豫光精神也得以走出濟源,走出行業,走向全國,這是豫光6000名員工的驕傲,更是中國有色金屬行業的自豪。
新甲子,新夢想,新跨越。在企業夢想和國家夢想的互動交融中,豫光人心中激蕩著圓夢的旋律:“創建中國有色金屬冶煉標桿企業,關鍵指標達到行業一流,競爭實力和行業引領能力顯著增強,為夯實公司長遠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六十年來,豫光集團作為中國鉛鋅冶煉行業領軍企業,始終堅持“綠色冶煉”的發展觀,先后突破了制約公司發展的資源、環境、循環經濟等領域的前沿關鍵技術,兩次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工藝技術裝備、環保治理水平在行業持續領先,完全具備創建中國有色金屬冶煉標桿企業的基礎。
——豫光集團正在實施“工業出城,項目上山”的宏偉規劃,以創建“安全一流、環保一流、質量一流、指標一流、管理一流、文化一流、環境一流”的標桿企業為目標,用先進的指標體現一流,用持續的發展保持一流,量化了2017年至2020年各年度的具體目標,在全體干部員工的積極參與下,標桿企業創建工作正在有序推進。
這就是豫光創建標桿企業的底氣和信心,也是豫光精神不可磨滅的印記,標桿之夢將給豫光的未來呈現一個極富想象的空間,對當代有色金屬行業賦予了更多有益的啟迪,所蕩起的漣漪波及今后數年。
盤溪河日夜川流不息,見證了豫光人六十年的不懈征程,我們仿佛聽到了河水嗚咽地訴說著豫光的艱辛和贊嘆。豫光的經驗昭示著國有企業創業發展、轉型發展的許多哲理,也感動著太多的人。豫光把艱難和不易留給自己,把成果奉獻給行業和社會,更助推了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的轉型升級。
走過流金歲月,歷經風雨滄桑。在我們眼中,豫光已然定格成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的一座豐碑、一座精神雕塑。六十年的歷史,已經成為豫光人不可磨滅的驕傲回憶。今天,夢想煥發出鼓舞人心的力量,激蕩起豫光人的強烈共鳴。昨天的驚鴻一瞥,是留給今天的歷史;今天的奮進,也必將成為明天的無悔記憶。甲子輪回中,豫光又一次站在新的征程上,踏著時代的節拍,昂首向前,抒寫著豫光人的光榮與自豪。
(本刊實習記者王籽楠對本文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