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行的力量
王培|文
古希臘神話中有一個大力神叫安泰,他是海神波塞冬與地神蓋婭的兒子,他力大無比,百戰百勝。但他有一個致命的弱點,那就是他一旦離開大地,離開母親的滋養,就失去了一切力量。他的對手刺探到了這個秘密,設計讓他離開大地,把他高高舉起,在空中把他殺了。這就是著名的安泰效應,啟示人們任何時候都不能失去力量的源泉。
作為一個企業又何嘗不是如此。
一個優秀的企業更是時時引以為戒,深深植根于員工,植根于企業文化,以獲取源源不斷的力量。
60年前,豫光在濟水大地上邁出了前行的第一步,在濟水河畔留下了第一個腳印。
60年來,豫光始終牢記產業報國的發展理念,深深地植根于濟水大地,造福一方百姓,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矢志不渝地貢獻著自己的一分力量。
從蹣跚起步的手工作坊式小廠,到遨游國際鉛鋅市場的行業巨輪,豫光的法寶是什么?
——豫光文化!
濟源因濟水而得名,因愚公而聞名。
坐落在濟水大地上的豫光,無疑深受愚公移山精神的影響。
勛掌礦洞里匍匐前進的油燈,照亮著豫光曲折坎坷的發展道路。無論多么艱辛,多么艱難,豫光人以堅韌不拔的精神,以百折不撓的精神,艱難卻又堅定地邁開前進的步伐。
這就是豫光文化的韌性!
共享。共享成功,共享生活。
一種文化能夠被最多的人接受,它必然代表著最多人的心聲!一種理念能夠被最多的人信奉,它必然代表著最多人的利益!
反之亦然!
共享成功,共享生活。這是豫光建企的初心和本心,也是豫光文化最核心的堅持。
因為始終堅持這樣的本心。

董事長楊安國在2008年的經濟寒冬中莊重承諾:決不讓一個員工下崗,決不讓一個兄弟掉隊。
因為始終堅持這樣的本心。
豫光率先提出:工業出城、項目上山。把蔚藍的天空和碧綠的田野留給子孫。
因為始終堅持這樣的本心。
豫光敢為人先,一再引領鉛冶煉行業的技術革命,將豫光煉鉛法、雙底吹煉銅法推向世界。將勞動的快樂與尊嚴帶給員工。
不忘本心,方得始終。
20世紀60年代,面對企業的困難,員工們高呼:不要工資,要路線,依靠打氣、賣豆腐奮力開展生產自救!
20世紀90年代,面對企業的困難,員工們高呼:公司沒錢大家湊,依靠棺材本、壓歲錢、老婆本硬是捐出了豫光發展的一條坦途!
始終牢記員工利益者,必得員工真心之擁戴!
而員工的擁戴,干群一體同心同德的努力,無疑是一個企業前進的動力之源。
1945年,毛主席在《論聯合政府》中寫道: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
那么對于一個企業來說,員工,只有員工,才是企業發展的動力之源。而企業文化就是駕馭、引導這種力量的旗幟和方向。
豫光的發展已經證明了這一點。
豫光的未來也必將證明這一點。
河南豫光冶金機械制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