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煉鉛工藝的新高度
張軍力|文
在眾多的鉛冶煉工藝中,“豫光煉鉛法”獨樹一幟,被業界廣為推崇。這是中國乃至世界煉鉛工藝的新高度,也是作為行業領軍企業的豫光,歷時八年嘔心瀝血的巔峰之作,更是豫光60年發展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榮獲2011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豫光煉鉛法”問世之初,行業矚目。
環保和高能耗一直是有色金屬行業面臨的兩大突出問題,即使之前應用最廣的氧氣底吹氧化-鼓風爐還原工藝,在生產過程中,由于富鉛渣需要鑄塊、冷卻后,才能投入下一道工序重新加熱熔化,消耗了大量能源,這方面的潛力需要進一步挖掘。并且資源短缺、產能過剩以及環保要求的日益嚴格,也亟須更好的綠色冶煉工藝出現。
作為有色金屬行業的龍頭企業,豫光從不缺乏向創新挑戰的勇氣,他們挑起了這個沉甸甸的責任,研發煉鉛新工藝,以技術創新解決環保問題,加快綠色發展的新步伐,從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綠色低碳的“液態高鉛渣直接還原技術”研究自立項之日起,就得到了多方大力支持。2005年以來,分別被地方政府和河南省政府列為重大科技攻關計劃、省重大科技專項,獲得了政府的資金支持。
自主研發四個字,注定了這次的技術創新是一場硬仗,而這一場硬仗,有了堅實的后盾,還需要沖鋒在前的將軍和士兵。
2002年,豫光開始規劃、設計液態高鉛渣直接還原研發項目。研發團隊就如何才能讓高鉛渣直接進行還原冶煉的問題,殫精竭慮,嘔心瀝血。從研發、試驗到項目建設,整整用了八年時間。
八年寒來暑往,八年冬去春歸。在這八年里,從高級工程師趙傳和到工程指揮長王擁軍,再到每一位技術人員、爐前工,大家都用實際行動在堅持和期許中,向著8萬噸/年熔池熔煉直接煉鉛環保治理工程的目標大步邁進。在這八年里,謀篇布局,眾志成城,經歷了豎式爐試驗、臥式爐試驗、5萬噸/年液態高鉛渣直接還原項目的艱難歷程,最后一舉實現了年產8萬噸工業化大生產的成功。
他們,靠著執著的信念,靠著昂揚的斗志,終究打贏了這場硬仗。
這項烙著深刻豫光印記的工藝技術被應用于工業化生產。2010年4月8日,順利投料試產,讓豫光提前五年實現了行業“十二五”規劃技術攻關的目標。
這個被稱為“豫光煉鉛法”的新工藝,在生產中逐漸凸顯出它的優越性。
工藝流程短。整體工藝采用短流程作業,集成創新了氧氣底吹氧化、液態渣底吹還原兩段式、雙底吹全熔池直接煉鉛工藝,取消了高溫熔融液態渣澆鑄-冷卻-熔化過程,縮短了工藝流程,省去鑄渣機,淘汰鼓風爐,減少了二次污染和煙塵率。
采用清潔能源。在高鉛渣直接還原的過程中,由于采用了天然氣替代焦炭,達到了清潔生產和低碳排放的雙贏目標,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綠色冶煉和低碳經濟。
排放量低。二氧化硫排放濃度約100毫克/立方米以下,二氧化硫排放量只有鼓風爐的10%;運用生物污酸處理技術,廢水及有價金屬回用,污水達到零排放。
能耗低。充分利用氧化熔煉高鉛渣的潛熱,使能耗顯著降低。粗鉛能耗指標比“富氧底吹熔煉-鼓風爐還原煉鉛工藝”低25%左右;高鉛渣直接還原爐能耗僅是傳統鼓風爐煉鉛能耗的50%。
加工成本降低。噸粗鉛加工成本節約150元左右。
這個被稱為“豫光煉鉛法”的新工藝,贏得了專家和業界的一片贊嘆。


2008年,“液態高鉛渣直接還原”技術通過中國工程院院士邱定蕃任主任委員的專家組的成果鑒定,被評價為“技術先進、實用性強、節能效果明顯,總體技術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2010年4月16日,有色金屬冶煉專家王忠實參觀了還原爐試產現場后興奮不已,一再囑托:“好的技術,一定要在行業推廣!”
2010年10月,在“液態高鉛渣直接還原產業化研究與應用”成果鑒定會議上,以中國工程院張國成院士為組長的專家組,鑒定這一工藝技術已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他激動地說:“今天非常高興到豫光金鉛的現場看了這個煉鉛工藝,我覺得很感動。中國的煉鉛技術發展到今天,已經達到一個世界領先水平,豫光把還原的過程由鼓風爐改為液態鉛直接還原,這改得很好,整個過程非常節能,產量也大,各方面效果、指標都很好。”
目前,“液態高鉛渣直接還原”技術已取得5項專利授權,是擁有中國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直接煉鉛核心技術。
豫光董事長楊安國在該生產線試產之際講道:“豫光還原爐的工業化生產作為2009年環保危機后第一家試產項目,它的成立不僅在豫光的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義,在淘汰落后設備、上檔升級、提升產業自動化水平上,在國內、國際同行業中也刮起了一陣旋風,彰顯了我們在環保方面具備的實力和面對市場挑戰穩固的地位。”
誠如斯言。該工藝在進一步提高回收率的同時,極大降低了能耗,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清潔生產,使我國鉛冶煉技術水平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是煉鉛工業史上又一次大的飛躍,擺脫了我國百年來鼓風爐煉鉛的歷史,在鉛冶煉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義。對實現節能減排、保護環境,發展循環經濟,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和示范作用。
在贏得認可和榮譽的光環下,“豫光煉鉛法”被貼上了“工藝先進,技術領先”的標簽。但事實上,除了“先天”的工藝優勢之外,豫光更多依靠的是“后天”的努力,靠的是不斷進取、不斷突破的創新精神。
2014年年初,國內鉛精礦嚴重短缺,導致加工費主流成交價格持續低迷,50%鉛精礦的加工費已經降低到1400~1600元/金屬噸,投用高品位鉛礦熔煉粗鉛已毫無利潤可言。為此,豫光提出了使用鉛膏搭配低品位金銀雜礦,進行底吹熔煉的新工藝路線。在工藝攻關小組的努力下,將鉛膏投用比例穩定在了40%左右,年實際處理量約為同期的2.32倍。新工藝一方面開創了同行業投用高比例鉛膏的先河,降低了原料采購的壓力,盤活了資金,提高了產品的競爭力。另一方面,為廢鉛酸蓄電池回收體系的進一步擴張奠定了基礎。
2016年,通過工藝創新,不斷優化物料配比模式,氧化爐煙塵率由原來的15%~20%降至現在的8%~10%,粗鉛產量突破10萬噸,創歷史新高。氧槍壽命由原來的20多天提升到60天,刷新了歷史紀錄,達到了行業最好水平。
2017年,豫光迎來建企60周年。“豫光煉鉛法”的誕生地——直接煉鉛廠,也經過了六年的風雨兼程,粗鉛生產能力從試產初期的8萬噸提升至目前的10萬噸,還原爐渣含鉛從試產初期的4%降低到目前的2%,這一成績離不開“液態高鉛渣直接還原”工藝在不同形勢、不同困難下的優化和發展。
新的起點,新的征程。豫光提出了創建中國質量標桿的目標,這是又一個新的標桿。面對原料供應依然趨緊、物料結構依然錯綜復雜以及工藝優勢逐漸被削弱等諸多不利因素,豫光將重點針對物料搭配、工藝控制進行優化,并且計劃用粉煤代替天然氣,從而實現降低成本,增加效益的目的。
豫光60年的發展離不開堅定的信念和創新精神,在60年的發展歷程中,豫光有了燒結-鼓風爐冶煉工藝,有了富氧底吹氧化-鼓風爐還原熔煉技術,有了液態高鉛渣直接還原煉鉛技術,在可以預見的將來,豫光還會有新的煉鉛技術,還會不斷超越自己樹立的標桿。
推陳出新,永不止步,向著百年豫光的目標,前進!
(本文作者系豫光直接煉鉛廠廠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