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玲 陳各才 阮中寶
(泰州市人民醫院,江蘇 泰州 225300)
冠狀動脈病變嚴重程度與血清脂蛋白磷脂酶及脂聯素水平的相關性
劉 玲 陳各才 阮中寶
(泰州市人民醫院,江蘇 泰州 225300)
目的探討血清脂蛋白磷脂酶A2及脂聯素水平與冠狀動脈病變嚴重程度的關系。方法選取冠心病患者106例,根據Gensini積分分成3個實驗組:積分<30分(31例)、30~90分(38例)、>90分(37例);同期體檢健康老年人30例為對照組。4組成員均于清晨空腹采血,1 500 r/min離心,10 min,留血清待測。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和實時熒光定量法檢測血清脂蛋白磷脂酶A2及脂聯素水平,進行積分與各種檢驗指標的相關分析。結果與對照組比較,3個實驗組血清脂蛋白磷脂酶A2水平均明顯升高、脂聯素水平均明顯降低(P<0.05),且有隨積分的增高血清脂蛋白磷脂酶A2水平升高、脂聯素水平降低的趨勢(P<0.05)。冠狀動脈病變嚴重程度與血清脂蛋白磷脂酶A2水平呈正相關(r=1.318,P<0.05)、與血清脂聯素水平呈負相關(r=-0.969,P<0.05)。結論血漿脂蛋白磷脂酶A2和脂聯素聯合檢測,可判斷冠心病患者冠脈病變嚴重程度。
冠狀動脈病變;脂蛋白磷脂酶A2;脂聯素;酶聯免疫吸附法;實時熒光定量法
冠狀動脈病變的形成和發展與多種因素有關,是一個復雜的病理生理過程,是老年人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其治療關鍵是明確冠狀動脈病變進程中與病變嚴重程度的相關因素〔1,2〕。本實驗研究選擇不同程度冠狀動脈病變患者,檢測血清脂蛋白磷脂酶A2及脂聯素水平,分析其與冠狀動脈病變嚴重程度的相關性。
1.1臨床資料 選取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于泰州市人民醫院心內科住院,行冠脈造影確診為冠心病的患者106例,根據美國最新心臟病協會Gensini積分評估標準,分為3個實驗組:積分<30分組,31例,男15例,女16例,平均(54.8±2.6)歲;30~90分組,38例,男18例,女20例,平均(60.3±4.5)歲;>90分組,37例,男21例,女16例,平均(58.1±3.4)歲。同期體檢健康老年人30例為對照組,男18例,女12例,平均(59.6±3.2)歲。4組成員均排除糖尿病、肝腎功能不全、腫瘤及未服用血管緊張素類的降壓藥和調脂藥,在年齡、性別等方面均具有可比性。
1.2樣本采集 4組受試者均于清晨空腹采集靜脈血5 ml,1 500 r/min離心,10 min,留血清4℃待測。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ELISA)試劑盒,酶標板封閉40 min,洗滌3次,3 min/次;加入待測樣本100 μl/孔,37℃60 min,洗滌3次,3 min/次;加入酶標抗體100 μl/孔,底物顯色3~5 min,加入終止液終止反應,20 min內上Epoch酶標儀檢測,嚴格遵守試劑盒操作步驟進行。試劑盒由長春鼎國生物有限公司提供。血清脂蛋白磷脂酶A2及脂聯素mRNA水平的檢測引物序列由北京鼎國生物有限公司合成。采用實時熒光定量PCR儀檢測,凝膠成像后用凝膠圖像分析系統分析結果,mRNA表達水平以光密度值表示。試劑盒由塔克拉生物有限公司提供。
1.3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6.0統計軟件進行t、χ2檢驗及Spearman相關分析。
2.1各組血清脂蛋白磷脂酶A2及脂聯素水平比較 與對照組比較,3個實驗組血清脂蛋白磷脂酶A2水平均明顯升高、脂聯素水平均明顯降低(P<0.05),且隨積分的增高血清脂蛋白磷脂酶A2水平顯著升高、脂聯素水平顯著降低(P<0.05)。見表1。
2.2各組脂蛋白磷脂酶A2及脂聯素mRNA水平比較 與對照組比較,3個實驗組脂蛋白磷脂酶A2 mRNA水平均明顯升高、脂聯素mRNA水平均明顯降低(P<0.05),且隨積分的增高脂蛋白磷脂酶A2 mRNA水平顯著升高、脂聯素mRNA水平顯著降低(P<0.05)。見表2。

表1 各組血清脂蛋白磷脂酶A2及脂聯素水平比較
與對照組比較:1)P<0.05;與<30分組比較:2)P<0.05;與30~90分組比較:3)P<0.05;下表同

表2 各組脂蛋白磷脂酶A2及脂聯素mRNA水平比較
2.3血清脂蛋白磷脂酶A2及脂聯素與冠狀動脈病變嚴重程度相關性分析 Gensini積分與血清脂蛋白磷脂酶A2水平呈正相關(r=1.318,P<0.05)、與血清脂聯素水平呈負相關(r=-0.969,P<0.05)。
冠狀動脈病變主要是冠狀動脈血管管腔狹窄或阻塞,從而導致心肌缺血缺氧〔1,2〕。血清脂蛋白磷脂酶A2是一種酶類物質,產生于斑塊中的巨噬細胞和炎性細胞,它能水解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上的氧化卵磷脂,生成促炎性物質,導致炎性病變加重,進一步破壞血管內皮細胞,促進斑塊的形成、發展及破裂〔3,4〕。脂聯素能維持胰島素的敏感性且能抑制糖原異生過程,它是一種膠原樣蛋白,由體內脂肪細胞分泌,參與機體的氧化應激過程〔5〕。以往研究〔6,7〕表明,冠狀動脈病變的復雜病理生理過程與機體內的炎性因子、脂肪因子關系緊密。本研究結果提示血漿脂蛋白磷脂酶A2和脂聯素聯合檢測,可判斷冠心病患者冠脈病變嚴重程度,對冠心病患者的預后評價有一定的臨床價值。
1李春亮.超敏C反應蛋白、血漿脂蛋白磷脂酶A2水平與冠心病嚴重程度相關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6;11(28):36-7.
2劉福成,陳魯原,黎勵文,等.冠心病患者血漿脂聯素、血紅素加氧酶1與冠狀動脈病變程度的相關性〔J〕.中國動脈硬化雜志,2010;18(6):395-8.
3高閱春,李 全,何繼強.超敏C反應蛋白水平與冠心病嚴重程度及預后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12;15(8):840-3.
4陳 津,蔡安平,李希大,等.血漿脂蛋白相關性磷脂酶A2濃度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嚴重程度的相關性〔J〕.嶺南心血管病雜志,2015;21(5):587-90.
5Pischon T,Giman CJ,Hotamisligil GS,etal.Plasma APN levels and risk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men〔J〕.JAMA,2004;291(14):1730-7.
6馬建英,譚麗娟,潘娜娜.法舒地爾對急性心肌梗死大鼠細胞炎性因子表達的影響〔J〕.臨床心血管病雜志,2011;27(4):313-6.
7周朝元,張 杰,付慶林,等.心外膜脂肪脂聯素水平與冠狀動脈病變程度的關系〔J〕.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15;17(3):270-2.
R541.4
A
1005-9202(2017)23-5818-02;
10.3969/j.issn.1005-9202.2017.23.030
阮中寶(1970-),男,主任醫師,博士,主要從事基礎心臟病及心臟電生理研究。
劉 玲(1984-),女,主治醫師,碩士,主要從事動脈粥樣硬化研究。
〔2017-10-21修回〕
(編輯 袁左鳴/王一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