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產量增加價格呈下降趨勢

小米又稱谷子,是我國五谷之一。進入8月中旬,正處于小米抽穗灌漿的關鍵時期,而作為小米主產區之一的東北降水較多,不少人擔心其產量會不會受到影響。對此,卓創資訊市場分析師聶金曉認為,就目前的情況來看,今年小米產量不僅不會降低,可能還有上升的趨勢。
“據卓創調研統計,2017年產區新谷子種植面積同比增加約二至三成,種植面積約在72.2萬公頃左右。目前處于抽穗定產的關鍵期,整體長勢尚可。若秋季上市前雨量適中,新季谷子總產量將明顯增加。”聶金曉坦言,目前谷子開工率還沒到達旺季,所以需求低于預期,8月下旬河南、山東等地的春小米逐漸開始上市,再加上南方各個加工企業陸續開工,需求量才會逐漸上升。
而在價格方面,從目前的供需總量來看,主要呈現震蕩下行的走勢。數據顯示,截至8月8日,內蒙古赤峰黃金苗小米出貨價3.70~3.80元/千克,較之前每千克下滑了0.20~0.40元/千克,跌幅 5%,環比跌幅20%。相關業內人士表示,造成跌幅的直接原因,就是種植面積增加導致市場供應預期較高。
在聶金曉看來,由于2016年小米供應減少,價格上漲,農戶收益較高,導致今年農戶種植戶種植積極性大增。但也正是由于產量的增高,導致目前價格的低迷。聶金曉表示,7月份在疲弱態勢影響下,小米價格一路狂跌。8月中上旬市場購銷難改僵持,東北產區若出現有效降雨且雨量適中,谷價仍會弱勢下滑。8月下旬,山東、河南等春小米上市沖擊市場,2016年貨源上漲困難。新小米定價或在4.0元/千克以內。上市后還需看新糧的質量與水分情況,均會影響價格波動。
聶金曉坦言,小米用途比較單一,后期供過于求,存在陳糧風險,有可能會造成谷子產量大幅增加導致出現賣難的問題。因此他建議種植戶要密切關注天氣風險,因為目前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靠天吃飯的特點并沒有得到根本性的改變。建議有關部門加強對于天氣的預判,及時引導農戶預防極端天氣。同時建議地方部門引入第三方信息服務,通過信息網站、手機短信、APP、廣播、電視等多種信息推送方式,幫助農戶及時掌握市場信息,做出正確決策。
(徐若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