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_本刊記者 裴 培
“趣”為媒 愛同行
——記河南電力“閃電羽群”
文/圖_本刊記者 裴 培


11月4日,陽光燦爛,微風和煦,平頂山城建學院體育館內喝彩聲、助威聲此起彼伏,2017“平高智能杯”河南電力混合團體羽毛球邀請賽正如火如荼開展,這是“閃電羽群”組織開展羽毛球賽的一個縮影。
自成立以來,雖然是以微信群為媒介的非官方組織,但“閃電羽群”已多次組織開展全省大規模的比賽,吸引了數千人加入到羽毛球運動中。比賽不僅加強了各單位的溝通,搭建員工互動交流平臺,而且培養了員工的競爭意識,鼓勵大家以更健康的體魄面對工作,享受生活。
“好球,漂亮!”“加油!”在河南電力混合團體羽毛球邀請賽賽場上,選手們揮汗如雨,頑強拼搏,奮勇爭先,以敏捷的身手、嫻熟的技巧、精彩的扣殺,一次次將比賽推向高潮。
由于參賽人數眾多,賽事組委會精心編排賽程,多場比賽同時開打。比賽越多,對選手體力的考驗就越大,但這絲毫沒有影響他們的精神狀態和比賽態度。不管賽程如何緊密,在賽場上,選手們依然生龍活虎,神采飛揚,不僅給裁判員和現場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吸引了很多市民前來觀看。
在選手們眼中,羽毛球比賽是體育競技,是榮譽角逐,是技術比拼,是體力抗衡,也是智慧較量。他們沉浸其中,樂在其中。“平時只要有比賽就會參加,不僅能鍛煉身體,還能和全省系統內的羽毛球運動愛好者切磋交流,提升自身水平,真是太好了!”剛結束小組淘汰賽的新鄉隊選手王睿龍迫不及待地和記者分享自己的感受。
商丘供電公司員工周鵬打趣自己是個“球癡”,他每周至少要抽出三次練球時間,一有空還在網上學習教程視頻。“羽毛球運動不僅能鍛煉身體、放松心情,還能認識朋友。每個選手都能影響身邊的同事來參賽,未來參賽人數一定會更多,比賽規模一定會更大。”周鵬說道。
“通過比賽不僅進一步宣傳運動精神,而且倡導‘快樂工作健康生活’的理念,鼓勵大家把比賽時勇于進取、奮力拼搏的精神運用到工作中去,使河南電力系統各項工作再上新臺階。”平高集團工會副主席王硯玲說。
“這次比賽吸引了平高集團和公司的各直屬單位、地市公司等單位近300名羽毛球愛好者,他們從微信群中獲得消息后,從省內各地紛紛趕來。”“閃電羽群”秘書長寧武軍告訴記者,“越來越多的羽毛球愛好者加入比賽,賽程由最初的半天增加到了一天半。”
談起“閃電羽群”的創建和發展,寧武軍笑著說,這里面有故事。2013年11月的一天,為方便約出來打球,省電力公司孫志敏、古生福、張鷹、馮蘭英、張洪濤等幾個癡迷打球的職工商量組建一個微信群,還根據比賽中羽毛球在空中來回運動的樣子給群起了一個形象的名字,即“左右飛翔”。
微信群剛組建時只有31個成員,當時誰也沒有想到它的影響力能擴大到整個河南電力系統。2014年,在公司運維系統的一次會議休息期間,張洪濤、張鷹和其他幾個同事談起“左右飛翔”微信群,既然大家都喜歡打球,何不把參會的7個市公司都加進來一起打比賽,共同分享運動的魅力。和預料的一樣,比賽很成功,之后越來越多的職工接觸到微信群加入進來。當微信群涵蓋了河南電力系統的所有單位時,張洪濤、張鷹、寧武軍他們就為微信群起了一個更響亮的名字即“閃電羽群”,而“左右飛翔”改成省公司駐鄭代表隊隊名。
雖然是非官方組織,但“閃電羽群”在管理規范上一點兒也不遜色于官方的。據了解,群里每個代表隊都有特別設計的隊徽、隊旗和隊服,每次比賽選手們都要穿上印有隊徽的隊服,在隊旗上署上自己的名字,以增強凝聚力和集體榮譽感。在開幕式上,主辦方代表和隊長拿著寫滿隊員名字的隊旗合影留念也成為一項議程,儀式感十足。
“截至目前,‘閃電羽群’已經擴大到22個分群,成員從31人增加到1000多人。”群秘書長寧武軍介紹,他們常年開展全省規模的對抗交流賽,以友誼推動比賽,以比賽促進交流,以交流帶動進步。
“閃電羽群”最大的亮點是純公益性質,以賽事為橋梁,為貧困地區學校籌集善款,傳遞正能量。記者了解到此次羽毛球邀請賽參賽的每個隊員自發捐款50元、100元不等,然后由各參賽隊代表把隊員們愛心捐款裝入紅色信封投進捐款箱。“其實大家都有參與公益的愿望和熱情,只是缺少一個平臺。‘閃電羽群’提供了這個平臺,在這里大家可以借比賽之機奉獻愛心。”寧武軍說道。
比賽共籌集善款28400元,為省公司對口扶貧村南陽市南召縣皇后鄉娘娘廟村小學每名學生發放兩身校服,并設置獎學金,鼓勵孩子們用功讀書、奮發圖強。比賽現場作為代表接受捐款的娘娘廟村村委委員丁付印告訴記者,供電系統職工的捐助為孩子們撐起了求知成才的夢想,一定會把他們的殷勤關懷帶給孩子們。
據了解,這并不是“閃電羽群”第一次開展愛心捐助活動。今年5月13日,“閃電羽群”新鄉代表隊主辦的“十分有愛”杯羽毛球交流賽,123名羽毛球愛好者在新鄉揮動羽拍,以球會友。與此同時,他們還向省電力工會“十分有愛”工作室捐贈圖書近4000冊,為當地留守兒童獻愛心。“今后還會繼續籌備這類活動,把愛和感動播撒到更多的地方。”張鷹說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