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連
【摘 要】移動互聯的時代背景下,新聞傳播語境及傳媒業格局發生了巨大變化,各類傳統財經媒體正在遭遇前所未有的轉型沖擊。隨之而來的是,受眾對媒體的現實和心理需求也正一步步發生轉變。如何緊跟媒體發展的新趨勢、積極探索模式創新,為廣大受眾提供更有針對性、更高效率、更受歡迎的增值服務,成為當今擺在各財經媒體面前的一個現實而又緊迫的課題。
【關鍵詞】財經媒體;個性化服務 ;產業融合; 媒體融合
進入移動互聯網時代,新聞傳播語境及傳媒業格局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各類傳統財經媒體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轉型沖擊。隨之而來的是,受眾對媒體的現實和心理需求也在一步步發生轉變。如何緊跟媒體發展的新趨勢、積極探索模式創新,為廣大受眾提供更有針對性、更高效率、更受歡迎的增值服務,成為當前擺在各財經媒體面前的一個現實而緊迫的課題。
應當說,傳統媒體也好新媒體也罷,在當今媒體業界競爭中,服務水平和服務能力正成為媒體產業鏈上尤為關鍵的一環。作為省級專業財經媒體,《安徽經濟報》以指導經濟、服務企業為辦報宗旨,不斷強化財經媒體的專業服務能力,并由此走上了媒體融合與產業融合的發展軌道。
一、互聯網大潮下的受眾需求之變
一直以來,我們始終把為讀者提供優質的新聞內容作為媒體業務水平的最終體現,往往將服務居于次席。在這種發展方式的引導下,媒體服務始終走在受眾需求之后,呈現“慢半拍”的特征。服務被作為新聞內容產品的延伸,居于次要地位,被反復強調和精心設計的往往是選題策劃和重點報道,而不是個性化服務,過度關注新聞本身,服務理念由此湮沒在其中。
以前,受限于傳播方式和媒體資源的稀缺性,企業與媒體之間的合作形式十分單一。企業與媒體之間的合作更多的是版面合作、企業形象展示,表現形式則是“見諸報端”。由此,媒體與受眾之間的關聯度欠缺,往往是以新聞傳播為主導,只有少量的互動交流。
隨著科技的發展和媒體競爭的白熱化,受眾需求越來越呈現多元化、多層次化甚至高層次化,對作為財經媒體重要受眾的廣大企業來說更是如此。我們忽然發現,企業想要的東西和以往大不一樣了,這讓很多財經媒體措手不及。
在新媒體時代,媒體渠道不再像以往那樣單一,受眾選擇愈發多樣化,選擇成本也有所下降。在這種形勢下,企業選擇合作媒體的時候往往會進行綜合考量。媒體覆蓋范圍和覆蓋人數相對較廣,擁有多平臺運營的矩陣效應,往往會帶來顯著的規模效應,這樣的媒體是企業選擇合作伙伴時的最優選擇。另外,在什么媒體進行傳播?傳播什么內容?何時傳播?這其中涉及媒體平臺、發布時間節點和傳播策略等一系列問題。企業在與媒體開展合作的過程中,一方面是為了展示自身形象和擴大影響力,更為重要的一點是,企業借助媒體的資源優勢,謀求資本對接及產業合作發展的意愿十分強烈。
企業對于媒體的選擇和要求日趨多元化,帶來的是二者合作形式的多元化。雙方的合作形態正由單一的報紙宣傳擴展至網站、微信、微博、APP等多業態組合,由“文章打天下”走向榜單評選、品牌推廣、高端論壇、專項賽事等雙向互動形式。這既是企業借力媒體進一步擴大并將其自身影響力的內在需求,也是推動媒體服務模式創新的時代選擇。
二、受眾更注重個性化服務
由“受眾”到“用戶”角色定位的轉變,意味著受眾在選擇與媒體合作上更有主動性,媒體面臨的是更為“挑剔”的受眾。
隨著企業受眾由新聞產品的閱讀者變為媒介傳播活動的參與者,媒體的服務理念也應適時而變、主動求變。
解構媒體原有屬性,實現平臺構建和立體聯合,通過跨平臺跨行業合作,打通媒介有效傳播的“毛細血管”,實現媒體綜合效益最大化,從而重塑媒體與受眾的關系。在這種形勢下,媒體必須運用互聯網思維,一方面,傳統媒體要與新興媒體加速融合“發酵”;另一方面,實現與企業自媒體深度融合,并提供有價值的服務,建立“互聯互通,合作共贏”的平臺。
在與企業的交流中,我們發現,當前企業建立的網站、微博、微信公眾號等自媒體發展迅速,但其公信力和傳播力畢竟有限,遠沒有達到其所期望的宣傳效果,往往到最后淪為“信息孤島”。利用主流媒體的公信力和優勢資源,帶動企業自媒體的有效運營,進一步擴大企業的品牌影響力,勢在必行。在此背景下,安徽經濟報社在加快新媒體建設的同時,著力與企業加強合作,籌建“安徽媒企協同互聯平臺”項目,并得到了省委宣傳部的高度重視與項目資金支持。
經過探索,我們確定了該平臺圍繞“跨界融合互聯,媒企協同共進”的主旨,定位為:深耕傳統媒體公信力品牌優勢,打造可助力企業發展的融媒體傳播平臺;在大眾傳媒與企業自媒體融合發展中,實現組織上集聚交流研討;在傳播內容上,隨時與合作企業進行無縫對接;通過大數據等前沿科技,為注冊的企業用戶提供個性化、多元化的綜合性服務;構建“智慧融媒體”,打造成為企業品牌傳播支撐平臺。
從“安徽媒企協同互聯平臺”的建設運營可以看出,新興媒體正通過小眾化和分眾化傳播方式,進一步細分媒介市場和受眾資源。這其中,企業接觸各大媒介的盲目性減少,傳播定位更為精準,媒介服務更加有效。
三、以產業融合促媒體融合
互聯網帶來的變革使不同產業之間的界限逐漸模糊起來。越來越多的媒體正加速與其他產業進行滲透融合,其與信息業和通信業正融合成為“信息服務業”,互聯網也以其強大的生命力快速聚集用戶??茖W技術的變革和產業模式的創新,正倒逼傳統媒體在與新媒體融合的同時,更加關注產業的融合。
以提升服務能力為抓手,以產業融合促進媒體融合,安徽經濟報社近年來做出了卓有成效的探索。
以安徽省第四屆工業設計大賽為例,安徽經濟報社作為協辦單位,再一次深度參與了這一全省性賽事。今年7月份,大賽一啟動,在大賽組委會辦公室的統一調度下,安徽經濟報社就組織開展了一場聲勢浩大的工業設計大賽“江淮行”活動。這期間,我們走遍了江淮大地16個地市,行程上萬公里,在近20所高校進行了面對面的推介,相繼舉辦了19場專題推介活動,14名省內外工業設計知名專家為全省數千家企業進行了16場次專題培訓,20多家中央駐皖及省內主流新聞媒體現場采訪了50余家工業設計典型企業。從大賽的宣傳發動到初評終評活動,直到最終的頒獎環節,安徽經濟報社提供了媒體宣傳、組織評審、協調溝通等多項服務,獲得了大賽組委會辦公室和承辦方蚌埠市的一致好評。得益于報社在各個環節的推動作用,安徽省第四屆工業設計大賽今年的參賽數量和質量都獲得了較大提升。
安徽經濟報社深度參與工業設計大賽,全方位、多角度服務賽事各項環節,對于大賽的順利舉辦發揮了重要作用。對于政府層面來說,通過購買服務有利于發揮承接單位的專業性,從而更好地服務大賽,辦出精彩的賽事;對于企業來說,《安徽經濟報》通過全媒體的報道手段,向外界推介了一批安徽工業設計典型企業,得到企業界好評;對于安徽工業設計產業來說,《安徽經濟報》通過開設專欄、組織專版,以及邀請中央及省直主流媒體集中采訪,為這一新興產業提供了強大的輿論支撐,成為產業發展的推進器;對于報社自身來說,在協辦安徽省級工業設計大賽的過程中,報社的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在內容、渠道、平臺、經營、管理等方面進行了融合發展的有益探索,著力打造了一批形態多樣、手段先進、具有競爭力的新型主流媒體矩陣,推動了融媒體的發展。
當今,當好企業的“服務員”,已經成為財經媒體在移動互聯時代轉型發展的一大核心競爭力。為了提升服務的質量,財經媒體還須緊盯政府和企業需求不放,在細化服務環節上下足功夫。
(作者單位:安徽經濟報社)
責編:姚少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