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宣洋 李前勇
農村危改中存在的問題應引起高度重視
曾宣洋 李前勇
2016年12月至2017年3月,按照審計署、省審計廳的統一部署,吉安市審計局派出審計組對某縣農村危舊房改造項目管理、資金使用情況進行了審計。針對此次審計調查對象點多、面廣、分散且相關資金撥付手續程序要求嚴密的特點,審計組通過計算機輔助審計與傳統手工審計相結合,采取審查賬務、調閱資料、聽取匯報、實地走訪、入戶調查等方式,延伸抽查5個以上鄉鎮和50戶以上的農村危房改造戶,重點關注政策執行、申報補助程序、資金落實到位、資金管理使用、資金效益及目標落實完成情況,對項目預期目標實現情況進行了綜合評價,積極從完善體制、機制、制度等方面提出建議和意見,進一步促進了專項資金的規范管理,有效保障了黨和政府的相關惠農政策落到實處。審計中也發現農村危改專項資金在管理及使用中存在一些問題,應引起高度重視。
1.滯留欠撥專項資金。由于項目進展緩慢、驗收不及時等原因,當年改造的危房補助資金很難及時發放到農戶手中,造成財政部門未將補助資金按規定及時撥付。2016年當年僅發放到農戶占上級安排農村危房改造資金的7.3%。
2.工作推進緩慢。2016年3月,該縣就對各鄉鎮下達了農村危改任務,但審計進駐后,在審計的督促下,陸續上報農村危改對象及相關資料,但經審計核實,上報的農村危房改造資料比較亂,有的為了按時完成信息檔案的錄入工作,張冠李戴錄入錯誤信息。
3.危改對象的確定程序不夠規范。危改項目實施應嚴格按照“戶主申請、村委會和調查小組調查核實、村民小組會議民主評議、村民委員會張榜公示、鄉鎮政府審核申報”等五個程序進行。但在實際操作中,個別地方簡化了程序,由“村干部或群眾直接到鄉鎮城建辦申請或申報,鎮城建辦審核申報”。審定的危改對象名單有些鄉鎮村沒有在村或鎮進行集中公示,缺乏群眾監督。
4.脫貧名單一再調整,危改指標覆蓋難度大。該縣2016年脫貧任務的貧困戶名單一再進行調整,經多次核查仍無法最終確定,導致危改指標全面覆蓋對今年脫貧而未有穩固性住房的貧困戶難度較大,危改工作被動。
5.危改資料上報虛假。一是虛假申報。非兩紅人員以兩紅人員申報,非五保戶以五保戶申報,非低保戶以低保戶申報,同時,審計還發現財政供養人員也申報農村危改。二是重復申報。同一戶以倒房戶名義向民政局申請,又通過安居辦申請,在一年內或跨年度重復申請危舊房改造指標;三是以“進行差異化補助”為理由,為同一戶在一年內或跨年度多次申請指標;四是改造戶以前年度已經申請完成了危舊房改造,由于新農村建設或整村推進工程等原因,再次申請新建住房;五是為了按時完成信息檔案的錄入工作,張冠李載錄入錯誤信息。
6.危改資金沒有達到應有的扶貧效果。危改對象一般有四種,即“五保戶、低保戶、困難戶和一般戶”,按照“先急后緩、分步實施”的原則進行。前三類對象經濟困難,僅靠危改補助資金無法新建房屋,只能采取危房加固,依然住著破舊低矮的房屋,凡是新建住房的農戶絕大部分為一般戶,住房條件得到大幅度改善,但農村住房兩級分化現象非常嚴重。2016年該縣僅完成建檔立卡貧困戶危房改造任務62%。
以上問題的存在,與基層人員辦事不認真、失職瀆職、優親厚友有關,審計將進一步核實有關情況,要嚴肅財經法紀,追究相關人員責任。
為進一步規范和加強農村危房改造資金管理,提高農村危房改造補助資金使用效益,促進黨和政府的惠民政策落到實處,針對目前存在的問題,提出如下審計建議:
1.嚴格程序,規范運作。危改對象戶的確定及補助金額必須嚴格按照農戶個人申請、村組群眾評議表決、村委會上報、城建部門審定、公告公示等程序。
2.應加強農村危房改造戶檔案的信息化管理,信息、數據的錄入要及時、準確,真實反映農村危房改造的全面情況。
3.多管齊下,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加大對五保戶、低保戶、困難戶危房改造資金的投入力度,降低或取消一般戶危房改造補助。
4.政府要高度重視農村危舊房改造中存在的問題。從政策設計、政策實施、政策執行、效果考核四個方面入手,切實解決補助資金平均化、建房面積不符合實際需求、指標分配不合理等方面的缺陷和不足,充分發揮國家危舊房改造資金在解決居住在危房中的農村分散供養五保戶、低保戶、貧困殘疾人家庭和其他貧困戶居住安全的作用,做到政令暢通、政策落實到位、收到實效。
(作者單位:吉安市審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