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臺開發區衛生和計生局,山東 煙臺 264006)
試論我國計劃生育政策對經濟發展的影響
于天明
(煙臺開發區衛生和計生局,山東 煙臺 264006)
在全世界范圍內多個國家,人口問題都是一個非常嚴峻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人口增長速度過快。我國針對這一問題提出了計劃生育政策,這是我國一項基本國策,經過多年的實施,我國人口增長速度過快的情況有了顯著改善,并且對我們國家綜合實力的提高以及經濟的發展都有了非常明顯的促進。本文將具體分析我國計劃生育政策對經濟發展形成的具體影響。
計劃生育政策;經濟發展;影響
計劃生育是中國一項基本國策,必須長期堅持不動搖,假設我國沒有實行計劃生育,那么我國人口會出現盲目的增加,經濟發展會受到顯著影響,不管是對于個人還是對于我們國家的發展,都存在不利影響。我國當前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包括耕地少、人口多、基礎差、資源人均占有量相對不足[1]。實行計劃生育,主要是為了能夠實現社會經濟與人口的相適應發展,是對人口以及社會經濟的一種宏觀調控,所以我們必須抓緊、抓好計劃生育工作。
1、有效控制了人口數量
在新中國成立初期,因為戰爭的存在使得人口出現大量傷亡,為了對外敵進行更有效的抵御,提升我國戰斗力,實現生產工作的恢復,必須依靠大量的人進行國家的建設。毛主席當時提到“人多力量大”,所以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政府鼓勵多生多育,對生育沒有進行限制,所以我國在那段時間人口出現了迅速的增長,成為世界人口第一大國。通過實行計劃生育政策,并且堅定貫徹執行,我國人口增長速度在一段時間內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人口總數也有了明顯的控制。
2、提高了人們生活水平,加快了經濟發展
人口增長速度過快,人口數顯著增加,短時間內顯現了好處,用于社會經濟建設的可用人力增多,但是同時也導致了很多社會問題,包括增加了城市人口壓力,人們的就業以及住房問題無法得到有效解決,同時人口過快增長也對國家經濟的發展形成了明顯制約。通過實行計劃生育政策,人口數量得到了控制,城市的壓力也得到了有效緩解,社會經濟發展得到推動,人們生活水平得到了明顯的提高。
3、人們素質有了提升,思想得到解放
以往人口數量太大,大部分人無法接受正常教育,尤其是女性人群,以往需要頻繁地生育,加上沉重的勞務使得女性的生活圈子受到了局限。通過實施計劃生育政策,女性人群解除了限制,融入了社會生活,也能夠接受教育,思想也相應更加廣闊、開放。另外女性在家庭以及社會中的地位也有了明顯提升,女性也能夠參與到社會的建設中。總體而言,通過實行計劃生育政策,我國國民的素質得到了明顯的提升,社會有了更明顯的進步。
1、出現嚴重人口老齡化問題
新中國成立初期,由于普遍的多生多育直接大幅度提高了人口數量,近些年通過實施計劃生育政策,明顯減少了人口數量,不過卻出現了人口老齡化問題。而且由于社會經濟的發展,醫療技術的進步,老人的壽命更長,老齡化程度更為嚴重。當前青年人口在總人口中僅占較小比重,意味著勞動人口在總人口中僅占據較小比重,所以年輕人的負擔加重,一般兩個年輕人需要贍養四個老人,還需要撫養小孩。這樣就使得我國勞動力短缺問題逐漸明顯,對我國經濟發展造成了阻礙。
2、男女性別比例失衡
我國老一輩人均存在一個落后觀念,即養兒防老,女兒終究要嫁到別人家,所以我國重年輕女觀念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存在。這樣就導致男性數量明顯提高,女性相對減少。計劃生育政策的實施目的是對人口數量進行控制,但人們由于傳統重男輕女思想的影響,可能利用先進的醫學技術去提前檢查胎兒性別,如果是女孩直接流產,所以男孩的出生率明顯高于女孩,這也導致了當前越來越嚴重的男女比例失衡。如果這個問題持續存在,婚姻問題將會成為一個嚴重的問題,同時社會的和諧也會受到影響。
1、微觀層面的影響
(1)家庭負擔的增加影響了家庭人口紅利。對于獨立的家庭而言,計劃生育的實施最明顯的影響就是對生育的子女數量進行了控制,同時由于社會人口平均壽命延長,所以少年撫養所占比例明顯降低,老齡化撫養比顯著升高[2]。以往因為計劃生育實施降低了社會總撫養比,被認為是人口紅利,不過降低的總撫養比并非就是降低的總撫養量。按照邊際作用遞增規律,家庭中子女越少,其每個子女對于父母的重要性就會越高,這也是當前社會普遍溺愛出現的主要原因。當前我國青年、少年、兒童消費支出份額大,其實屬于強制性消費,這種消費成本并非來源于消費者本身,更多是來源于其父母,實質是父母支持性消費。這種購買人和消費人存在差異,所以只要購買人經濟能力降低,則消費人也將無法消費。
(2)計劃生育減少了消費,同時也增大了貧富差距。學者凱恩斯認為,收入每增加一單位,其造成的消費增量其實是遞減的,社會基尼系數的提高使得同等國民產出下的支出水平下降。計劃生育的實行,大大提高了財富的集中度,而富裕家庭又具有連代性特點,當兩代人的財富集中在一個獨生子女身上,那么在之后的很長一段時間,社會貧富差距會顯著加劇,這也是網絡用語富二代、草根的真正內涵。有研究針對上海小孩撫養花費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在2013年,一個0-3歲的小孩養育需要花費32000元以上,一個4-6歲的小孩養育需要花費31000元以上,一個7-12歲的小孩養育需要花費31000元以上。調查發現,大約35%的父母認為養育小孩是一個非常沉重的負擔[3]。相反,由于貧困人口和工薪階層在社會中占有較大比重,所以相應會增強其消費能力、存款動機。由于計劃生育造成的明顯的貧富差距,預期政府會在財產稅方面進行有關政策的制定,以使得這種情況得到緩解,這樣會增加富裕家庭預防性儲蓄,這樣就會更加減少消費。
(3)計劃生育改變了勞動力市場結構以及產品市場結構。企業作為產品生產主體,市場是其導向、立足點是客戶需求、生產及經營的目的都是盈利最大化[4]。計劃生育的實行提升了兒童市場的活躍度,由于家長對小孩過度的關愛使得商家發現了商機,營銷策略對準了兒童以及青少年方面。對于企業而言,未成年人比成年人在消費市場方面有更大的潛力。當前經濟學界怎樣向內需轉型是研究的熱點,打開獨生子女消費以及打開農村市場將是未來我國提升內需的重要點。自計劃生育實施以來,第一代獨生子女已經變為成年人,在社會消費中逐漸成為主力人群,從長遠來看,這代人將使中國傳統消費模式得到改變。
此外,計劃生育也改變了勞動力市場上供求關系,在20世紀末,我國形成了農民工進城的潮流,城市經濟發展以農村打工人群作為主要補充,不過由于近些年城市中生活成本以及房價的明顯提高,城市企業以及就業人員中存在的競爭更為激烈。由于計劃生育的實行,個體受到的教育水平不斷提高,人口紅利也明顯降低,我國的經濟發展由于勞動力短缺受到了嚴重的阻礙[5]。而且,計劃生育使得性別比例得到增加,由于人口統計結果存在一定偏差(主要由于違法多胎導致黑戶人口增加),所以產業發展以及就業政策會受到明顯影響。
2、宏觀層面的影響
(1)對財政政策的影響。國民生產總值(GDP)是財政的重要組成部分,GDP通俗來講是對商品市場的活躍程度進行反映。通過實行計劃生育,使得居民投資、消費對政府社會福利以及投資行為的敏感性都明顯降低,具體原因分析如下:計劃生育控制了生育,所以減少了家庭自發性消費,對于農村地區居民而言,吃飯是其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所以農村地區是人口推動型消費增長[6]。雖然計劃生育使得未成年人消費市場得到擴寬,不過并非全部人群的消費都得到了刺激,實質上仍然是人口增長使得消費促進被帶動。另外計劃生育明顯影響了財政政策在代際間承接的變動性,學者研究發現財政政策是否能夠可持續取決于人口因素,當前農村和城市中存在的生育率差異會對財政政策的代際平衡形成阻礙。
(2)對貨幣政策的影響。人口老齡化的不斷深入,會使得國家每年需要負擔的養老金更多,每年都會出現很明顯的養老金缺口,政府必須通過增加財政投入將這個缺口彌補,才能使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的平衡得到維持。這樣中央財政會面臨更多赤字,所以可能導致貨幣濫發的風險,最終會間接甚至直接向中央銀行透支,對中央銀行貨幣政策的實施獨立性形成影響,同時也會影響中央銀行貨幣政策。另外,計劃生育的實行使得出現了越來越多的針對兒童和老人的保險業務及教育養老基金,這些都可能影響我國貨幣政策在執行方面的效果。由于計劃生育出現了各類金融創新,使得超額準備金剛性的假定被改變,因此即便調整再貼現率、存款準備金率也不會明顯影響廣義M2。
(3)對國際收支的影響。宏觀經濟政策的實行主要是為了維持國際收支平衡,不過近些年我國出現貿易順差、巨額外匯儲備,利潤被迫得到升值。通過實行計劃生育,可以通過提升資本邊際產出率、提高邊際投資傾向、降低邊際消費傾向、提升國民收入增幅等多種方法使得資本賬戶、經常賬戶的盈余得到增加,從而形成國際收支順差。計劃生育相對減少了人口絕對數量,造成了相對意義上的消費不足,則國外非人口紅利的國家會承接剩余品,必然會形成貿易順差,通俗來講也就是產出增速較消費更快,實際上這其中的主體都是作為勞動主體的個人。
通過上述分析可知,計劃生育的實施對我國經濟發展的多個方面都造成了影響,其中存在積極影響,同時也存在消極影響。因此我們必須全面地對待計劃生育這一基本國策,根據每個時期的實際情況進行相應的調整,確保計劃生育為我國經濟發展提供更多積極的幫助。
[1]張曉燕:淺析計劃生育與社會經濟的發展[J].東方企業文化, 2013,(10):254.
[2]阿提姑·木太力甫:試析計劃生育政策對國民經濟發展的影響[J].現代養生(下半月版),2016,(9):267-267.
[3]李國春:探析農業經濟發展與農村計劃生育的關系[J].中外企業家,2016,(9):14.
[4]王沫迪:科學發展觀視角下的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淺談[J].才智,2014,(28):346-346.
[5]郭震威、茅倬彥、袁艷等:略論新時期計劃生育的轉型發展[J].中國計劃生育學雜志,2016,(6):364-367.
[6]謝慧蓉:淺析全面二胎原因及對經濟發展的影響[J].新經濟, 2016,(3):78.
(責任編輯:王瑞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