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遼寧省阜新市彰武縣中等職業技術專業學校 蘭 鳳
豬呼吸道疾病綜合征的“八大解決方案”
■文/遼寧省阜新市彰武縣中等職業技術專業學校 蘭 鳳
豬呼吸道疾病綜合征是一種多因素引起的呼吸道疾病的總稱,是由病毒、細菌、環境應激、管理、寄生蟲和豬體免疫力低下相互作用造成的。豬呼吸道疾病綜合征一直是養豬場比較頭疼的問題,表現為咳嗽、呼吸困難、以及生長速度降低、飼料利用率降低、食欲減退等癥狀,雖然總體死亡率不高,但可嚴重影響豬場的經濟效益。豬呼吸道疾病綜合征一年四季均可發生,在秋末、冬季和春季發病率最高,通常為30%~70%,病死率為10%~30%,針對該問題筆者結合生產和理論總結出“八大解決方案”。
呼吸道疾病要做系統防控,單純用藥達不到預期的治療效果。要防控呼吸道疾病,要做好以下8個方面。
根據當地疾病流行情況和豬場的發病史,合理制定豬場的免疫程序。分清主次,做好藍耳病、豬瘟、偽狂犬、圓環病毒、流感疫苗的免疫工作,這是主犯;其次考慮豬鏈球菌屬2型、副豬嗜血桿菌病、豬肺疫、放線桿菌胸膜肺炎,這是幫兇;支原體往往是發展的導火索,在制定免疫程序的時候同樣不能忽視。
豬呼吸道疾病的發病率和豬群的環境條件密切相關,要防護呼吸道疾病,就要降低飼養密度,改善通風、控制圈舍內溫度和濕度,避免頻繁轉群、混群,如避免將日齡相差太大的豬只混群飼養,采用全進全出的飼養模式。
制定合理的豬場保健方案,根據季節和疾病流行特點,每年常規保健3~4次,選用廣譜抗菌藥物配合清瘟敗毒、止咳平喘類中藥,添加電解多維,免疫增強因子等藥物,提高機體免疫力。
發病豬和豬群中的瘦弱豬要及時挑揀出來,對病情嚴重的,無治療價值的或者患有嚴重流行病的豬要及時進行無害化處理,這些是豬場的“定時炸彈”,每天巡查及時發現,及時處理。

呼吸道發病的各因素致病后的臨床表現有所差異

做好清潔衛生和消毒工作,切斷病原的傳播途徑。選用效果確實的消毒藥,由于病毒對普通消毒劑不敏感,特別是豬圓環病毒,一般消毒劑不起作用,消毒時應選擇新型的消毒劑,如復合醛(癸甲溴銨戊二醛)。
豬間歇性的干咳通常都是由通風不當以及豬呼吸道內有異物引起的,疾病常見為喘氣病;痙攣性的濕咳通常是由前者過度過來或者傳染性胸膜肺炎、副嗜血桿菌、肺疫等造成。急性呼吸道病應先緩解癥狀再對癥下藥。可以用甘露醇100~250mL、止血敏0.25~0.5g、地塞米松5~10mg靜脈注射,一般0.5h后可以緩解癥狀。對梭菌性感染引起的腹脹,可以考慮配合放氣。
支原體:首選泰樂菌素、泰妙菌素、替米考星;副豬嗜血桿菌:首選恩諾沙星;鏈球菌:首選磺胺間甲氧、頭孢菌素;豬肺疫、放線桿菌:首選氟苯尼考、多西環素;弓形體:首選磺胺間甲氧;配伍:磺胺+泰樂菌素,阿莫西林+多西環素,抗菌譜廣,氟苯尼考+泰樂菌素(替米考星),增效好。
堅持自繁自養的原則,基本上不會出現與其他豬場病情交叉感染,保證了豬場的穩定生產,防止購入隱形感染豬。確實需引進種豬時,應遠離生產區隔離馴化1~3個月,確保安全后方可混群飼養。
加強人員的培訓和管理,盡量減少和降低員工的應激反應。豬受到應激尤其是強烈的應激,免疫機能會受到損害,可導致生產性能下降,嚴重的引發疾病甚至死亡。重視飼養管理各環節和疾病防控,調動飼養人員和技術人員的積極性,做到早發現、早治療。
值得注意的是,疾病預防不能完全依賴藥物,因為藥物的作用是有限的,再好的藥物也要合理使用。疾病的預防也不能完全依賴疫苗,因為不是所有疾病都有疫苗,而且每一種疫苗的保護率也不是100%。疾病預防的關鍵是改善豬場的飼養管理,提高飼養管理水平,豬場發病率降低,豬場員工的信心和積極性提高,進而向良性循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