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
小米公司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雷軍認為,發展數字經濟的核心是創新融合,并表示,“人工智能(AI)是賦能時代最重要的驅動力。”
又見烏鎮勝初見,“數字蝶變”謀新篇。
12月3日,以“發展數字經濟促進開放共享—攜手共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為主題,第四屆世界互聯網大會在浙江烏鎮開幕。
會場內外,白墻黛瓦間,如何在數字經濟浪潮中達共識、求發展成為不少與會嘉賓探討并挖掘的話題。
小米公司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雷軍認為,發展數字經濟的核心是創新融合,并表示,“人工智能(AI)是賦能時代最重要的驅動力。”
民生周刊:近日,一項研究表明,小米智能手機銷售又重回世界手機銷售榜前五。那么,您如何看待小米的回歸?
雷軍:在過去20年,中國數字經濟取得了豐厚的成績。在智能手機領域,世界前六強,第3、4、5、6位都已經是中國公司。智能手機與技術發展,為普及移動互聯網發揮了巨大作用。
以“小米印度”為例,與去年同期相比,小米在印度的銷售增長率約為300%,成了印度2017年第三季度第一大手機品牌,也是印度市場發展最快的智能手機品牌。上個月,小米在烏克蘭的市場份額已經升至17%,同比暴增102%。在白俄羅斯,小米已經連續4個月市場份額第一,其中在7、8、9月份都超過了30%,小米在海外市場不斷取得新的突破。
中國普及了互聯網,對互聯網帶給我們的變化感觸沒那么深刻,但是還有一些國家沒有這樣的經歷,這對于小米來說一方面是潛在的商業機會,更為重要的是小米帶去的不僅僅是智能變革,而是以數字迭代為基礎的賦能風暴。
伴隨著智能手機的迭代升級,中國不僅為世界輸出商業模式,在競爭的過程中,更是把我們的人才、思想和資金帶到其他國家,讓各個國家的人分享數字紅利。
民生周刊:提及賦能時代,不得不提其核心驅動力5G和人工智能(AI)這兩個重大科技學技術。這兩項技術帶給行業哪些實質性的進展?
雷軍:一方面5G帶來的變化是峰值網絡速率達到10Gbps,網絡傳輸速度比4G快10~100倍。帶寬的增長對數字內容的發展有很大幫助。同時,另一個變化在IoT(物聯網)領域。
IoT不是新詞,但目前設備并沒有被真正連起來。現在,當我們談論數字經濟時代,下一步互聯網還能做什么時,多數指的是人與人之間的連接。5G帶來的新機會是IoT(物與物之間的連接),而且IoT設備之間的連接就是5G要解決的核心問題。
而發展人工智能(AI)是共識、是趨勢,不做就意味著被淘汰。
民生周刊:小米作為一家智能手機公司,布局人工智能后,小米的變與不變是什么?
雷軍:許多人認為小米是一家智能手機公司,這是不準確的。
事實上,在小米創辦之初,就以“鐵人三項”的模型,為小米未來的發展定位。小米是一家以手機、電商和新零售為一體的融合發展科技公司。無論驅動時代的生產力怎么變,我們20年積累的互聯網技術、方法論、商業模式,各行各業進行融合發展的思路不變。
站在另一個角度看,融合本身就是謀變,就是創新的結果。同時,人工智能要在技術上取得突破、實現應用,就是融合前提下的創新求變。
小米做人工智能(AI)有著自己獨特的優勢,主要體現在過硬的產品能力,廣泛的大數據獲取能力,以及充分的生態鏈及loT連接能力上。
2017年第二季度小米的市場增長率達到58.9%,重返全球前五;第三季度小米的增長率更是達到了102.6%,全球市場份額已經從去年同期的3.7%增加到7.4%,小米持續強勢反彈,站穩了全球前五。
同時,MIUI全球聯網激活用戶已經突破3億。小米云服務經過5年成長,數據總存儲量已經突破200PB。這為小米生態云的建設提供了最為堅固的支持,5年時間孵化100家小米模式的智能硬件公司,預計僅小米智能硬件2017全年收入即可突破200億元。
小米以手機為核心連接一切設備,截止到11月5日,小米IoT平臺聯網設備超過8500萬臺,日活設備超過1000萬臺,合作伙伴超400家,已經穩居全球最大的智能硬件IoT平臺。
小米有用戶、有設備、有數據,做人工智能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民生周刊:人工智能(AI)將賦予小米用戶怎樣的體驗?
雷軍:新一代小米旗艦機將在2018年發布,AI將全面賦能小米的各項場景和服務。
比如,小米Note 3 的智能AI 美顏,自拍效果非凡;3個月前,小米AI音箱首輪公測,24小時預約突破100萬,14天搜索量破億。通過對智能設備的連接,小米AI音箱成為智能家庭控制中心。
目前,最能體現人工智能技術應用的是智能音箱產品,其次是手機拍照和相冊,AI技術革命,可能剛開始會從一兩點突破,接著就覆蓋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滲透的速度越來越快。
所以人工智能將不僅僅是賦予一個產品某項獨特的功能這么簡單,而是為小米的各項場景和服務進行全面賦能。包括硬件產品、軟件服務、loT、云服務、新零售等方方面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