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強德
(寧夏石嘴山市網信辦,石嘴山 753000)
●理論研究●
貫徹群眾路線要找準定位
張強德
(寧夏石嘴山市網信辦,石嘴山 753000)
群眾路線;準確定位;貫徹方法
“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是新形勢下貫徹群眾路線需要深入研究回答的重大課題。 回答解決好 “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的問題,我們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才能獲得最廣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眾基礎和力量源泉。要把握好 “為了誰”,找準目標方向;明白“依靠誰”,獲取力量源泉;常問“我是誰”,把握自身定位,這樣宣傳思想工作才能站得牢、立得住。
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是我們黨永葆先進性、無往而不勝的法寶。焦裕祿同志是人民的好公仆、干部的好榜樣,40多年來,人民群眾之所以始終牢記焦裕祿的英名,最根本的原因是他始終堅持群眾利益至上,心中裝著全體人民。群眾工作同樣是我們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生命線,只有發揚我黨宣傳群眾這一優良傳統,滿腔熱忱地投身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的“三貼近”工作實踐,才能使宣傳工作永葆活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做好宣傳思想工作,要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作為宣傳部門,要解答好“為了誰”就要真心服務群眾,首先要踐行工作職責,把宣傳思想文化工作落實到“一切為了人民”的生動實踐中。一是要深入宣傳黨的最新理論成果,在統一思想上下功夫。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干部群眾,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統一思想凝聚共識,進一步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用黨的創新成果武裝黨員、教育人民,不斷創造為廣大群眾所喜聞樂見的方式,要推進基層大講堂、理論 “六進”等活動,根據人民群眾在不同時期的思想實際,用最新的理論成果去分析和回答現實中的新問題,幫助人民群眾解疑釋惑,讓廣大人民群眾在耳濡目染中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二是要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在凝聚力量上下功夫。深入持久地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宣傳教育,使之貫穿到媒體傳播之中,落實到精神文化產品創作生產之中,使之真正成為人民群眾的自覺追求。運用大眾化語言和精神文化產品生動活潑地傳播主流價值,做好 “最美人物”和首屆“石嘴山好人”評選,開展“做文明有禮的石嘴山人”活動,堅持面向基層、面向一線、面向普通群眾,選樹典型、推廣典型。大力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深入開展 “我們的節日”等活動,彰顯主旋律、傳播正能量、弘揚真善美、貶斥假丑惡。三要提高輿論引導能力,在鼓勁加油上下功夫。要堅持團結穩定鼓勁、正面宣傳為主的方針,牢牢把握正確輿論導向,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為建設開放富裕和諧美麗新型工業城市營造氛圍。四要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在激發活力上下功夫。深入推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凈化未成年人的成長環境。要堅持不懈地開展學雷鋒活動,著力培育文明道德風尚,大力弘揚以“五湖四海、自強不息”為核心的石嘴山精神,使之融入每個市民的思想觀念、道德情懷和行為規范,形成廣大市民的精神認同和文化認同。五要抓好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在優化環境上下功夫。把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作為最大的民生工程,狠抓各項工作措施,開展各項專項整治,努力培養一流的市民素質,營造一流的人文環境,形成一流的社會風氣,提升城市整體文明水平。六是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在增強文化軟實力上下功夫。要以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文化發展為了人民、文化發展依靠人民、文化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以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為契機,加快推進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建設,促進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保障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深化“我為鄉親送戲來”、“舞動石嘴山”和基層“廣場文化藝術節”三大文化品牌,努力推出更多更好,反映基層群眾生活的文化精品。
群眾路線是黨的根本工作路線。焦裕祿為了除“三害”,深入發動群眾,抓典型、樹樣板,打了一場人民戰爭,焦裕祿精神實質就是一種依靠群眾干好工作的工作方法。群眾中蘊藏著智慧和真理,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推動社會歷史變革和前進的根本力量。我們黨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宣傳思想工作是黨和政府聯系人民群眾的橋梁與紐帶,肩負著打牢全黨全體人民團結奮斗共同思想基礎的神圣使命,是增強黨在基層凝聚力、戰斗力的重要方面,宣傳思想工作歸根到底是群眾工作,基層是我們工作的廣闊天地,群眾是我們事業的力量源泉,堅持群眾路線,是推動宣傳事業自身發展的內在要求。實踐證明,思想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為群眾所掌握,就能成為改造社會的力量;新聞輿論充分反映人民群眾的社會實踐,就能產生廣泛的影響;文化產品把人民群眾作為表現主體,從平凡生活中汲取養分,就能創作出感人的作品;道德建設符合人們的思想和生活實際,就能增強針對性和感召力。宣傳思想工作只有毫不動搖、一以貫之地堅持群眾路線,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才能保持勃勃生機,推動事業不斷發展。要更好地實現、維護和保障群眾的利益,把鏡頭和版面更多地讓給群眾,多反映平凡人物的工作生活,多表現普通百姓的精神境界,讓千千萬萬勞動者成為宣傳的主角。要在思想上引導、精神上滿足、生活上關心廣大人民群眾,努力推出更多更好富有時代特色和濃郁生活氣息新聞正品和精神文化產品。
“我是誰”?成龍在電影《我是誰》中,為“我是誰”所困擾,歷經千辛萬苦,努力尋找答案。生活中我們有時也會迷惘,忘了我是誰,這個時候總有一個聲音在我耳畔縈繞,“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我深情地愛著自己的祖國”,小平同志給了我們最好的回答。當前,世情國情深刻變化、經濟體制深刻變革、社會結構深刻變動,人們思想活動的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差異性不斷增強,社會輿論呈現多層次、多類別、多樣化的特點。在激烈的市場競爭和利益驅動下,我們有些宣傳干部迷失了自我,忘了“我是誰”,使得在經濟大潮中不同程度的追求經濟利益最大化,新聞宣傳工作中出現了娛樂化、商業化傾向;有償新聞、虛假報道、低俗之風和宣傳文化工作脫離生活、不接地氣、不深入基層,不貼近群眾的問題時有發生。這就要求我們正確把握自己的位置,認清自己,定位自己。要在思想認識上,解決好重視不夠的問題。不斷深化認識、深化實踐,始終擺正同人民群眾的關系,深入基層、深入群眾,把黨的群眾路線自覺貫徹到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各個方面。 要在工作作風上,解決好貼得不近的問題。緊緊圍繞“四風”問題聽取意見,沉下身心,走基層、進農村、下車間、訪一線,與廣大基層干部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大力宣傳我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提高市民知曉率,自覺參與各類志愿服務活動,真情關注基層、真心傾聽意見,親自體驗生活。深入到基層一線掌握第一手材料,深入到基層實際感悟時代脈搏,樹立宣傳干部的良好形象。要在狠抓落實上,解決好工作不到位的問題。把深化“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作為宣傳文化系統踐行黨的群眾路線教育的生動實踐,加強“走轉改”長效機制建設,推動“走轉改”常態化,通過深入基層,加深對我市經濟社會發展新階段特征的理解,加深對我市宣傳思想文化現狀的定位,找準工作的坐標。要堅持“眼睛向下”,把更多的目光給予群眾、把更多的政策傾向基層,胸懷群眾、著眼群眾、服務群眾,切實把握宣傳文化工作的切入點、落腳點、著力點,努力做好宣傳思想文化各項工作。□
(編輯/穆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