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玥
(黑龍江廣播電視臺,哈爾濱 150000)
從實踐角度談談中國真人秀節目
郭 玥
(黑龍江廣播電視臺,哈爾濱 150000)
中國真人秀節目;發展歷程
筆者畢業于藝術類大學,學習的是廣播電視編導專業,隨后加入黑龍江廣播電視臺,從事電視綜藝節目的制作,至今已經有將近10年的時間,積累了一定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現根據自己的實踐工作經歷,談談對中國目前最火的電視真人秀節目的一些看法。
首先關于真人秀這個概念,目前尚沒有相對統一的定義,很多學者從不同的角度進行過闡釋。但是從工作的實踐經驗來看,“真人秀”三個字每個字都代表了真人秀的一個特點:
“真”是它的特色。它是非虛構的,它的手段是紀實,即在真實環境中采用長鏡頭、同期聲、跟蹤拍攝等手段真實記錄特定人群在一些狀態下的生存狀況,用紀實的手法去反映。我們目前看到的國內的真人秀節目無一例外采用的全部是這種紀實的拍攝手段,首先給觀眾營造了一個真實的氛圍。
“人”是它的核心、根本,即人以真面目出現,展示自我和人性。每一個人都在節目中展示了自己的性格特點,也是節目制作過程中最被突出和放大的特點,往往我們通過節目更多地記住了一些人和他們背后的故事,那其實就是真人秀節目的最核心看點。
“秀”是指游戲規則和限定條件。如果說人是它的核心,真是它的特色,秀就是它的手段,所有的真實必須通過提前制定的規則來完成。一個合理甚至出色的手段,讓人物的性格得到完美的體現,所以三者相輔相成,互相配合。
了解了真人秀的內涵,我們來看看中國真人秀節目的發展歷程。
在二十世紀末期,中國有一些真人秀節目的雛形,制作很粗糙,而且不成規模,真正真人秀的開端應該是湖南衛視《超級女聲》的火爆,它帶火了內地的選秀市場,國內的真人秀節目以選秀和才藝展示為基礎,開始大規模發展?!都佑?!好男兒》《我型我秀》《絕對唱響》等選秀類節目相繼開播,草根才藝選拔類真人秀在內地進入了爆發期,開創了一個全民追捧草根明星的時代。
當時我正處在大學時候,畢業后剛參加工作,也追尋這樣的步伐,在本土制作了一系列選秀的節目,事實證明,這些節目在觀眾中引起廣泛的參與熱情,也在短時期打造了很多明星素人,但是,由于全國選秀節目太過泛濫,也顯露出種種弊端,煽情主義盛行、內容過于低俗、為博眼球不惜炒作惡搞等等,廣電總局發布了一系列針對草根選秀節目的管控措施。我們制作節目的內容也嘗試脫離選秀以及才藝展示的方向,至此,內地真人秀節目也進入了一個相對沉寂的階段。
2010年開播的《非誠勿擾》和《中國達人秀》兩檔節目讓電視真人秀節目重回熒屏。而2012年浙江衛視《中國好聲音》的爆紅讓“版權引進節目”的概念走進了人們的視線。隨后,《中國夢之聲》《對戰最強音》《中國最強音》等類似的歌唱類真人秀節目也紛紛開播。這一時期的國內真人秀節目蓬勃發展,內容也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有情感婚戀類、音樂歌唱類、生活服務類、求職招聘類、游戲競技類等。我們在本土的電視臺也開始制作相關類型的節目,內容也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這一階段的節目普遍靠呈現選手個人故事的方法吸引受眾眼球,而且模式一旦固定,特別容易讓人產生審美疲勞。
2013年明星真人秀開始重新占領熒屏。明星跳水節目《星跳水立方》和《中國星跳躍》以明星跳水為噱頭大玩“虐星”,但由于節目內容不接地氣,并沒有得到出眾的收視成績。而《爸爸去哪兒》依靠星爸和萌娃,成功抓住了觀眾的心,一開播就引發了廣泛關注。
這類紀實性明星真人秀與其他節目最大的不同,就是讓明星去做普通人做的事,通過游戲競技,試圖把明星還原到普通人的狀態,看他們過普通人的生活時會出什么狀況,以此吸引觀眾,讓觀眾產生“明星也不過如此”的共鳴。
隨后,陸續有了《花兒與少年》《花樣年華》《一年級》《奔跑吧兄弟》《兩天一夜》《十二道鋒味》等真人秀節目。中國真人秀節目進入了最鼎盛的時期,而我們制作電視節目的方向也是更加多元化和豐富化。我們幾乎進入了一個全民“真人秀”的時代,但是隨著各種真人秀節目的集中轟炸,觀眾反倒出現了審美疲勞,不知道該看哪個,似乎很喜歡,但是又似乎可有可無,也許這是我們的鼎盛時代,也許這也是觀眾們最迷茫的時代。
針對目前中國真人秀所面臨的現狀,我以實踐工作角度出發,提幾點自己的看法。
1.關于“秀”的制定。所謂“秀”就是我們說的規定情景,說得再簡單一點,也就是讓參與的人來干什么,我們的電視節目很多直接引進國外的經典模式,我覺得不是不可以,但是一定要有個很重要的考量因素,那就是“本土化”,黑龍江地處祖國邊陲地帶,是經濟欠發達地區,所以我們選擇的內容不應該太過于高達上,應該接地氣,同時我們得考慮自身的優缺點,充分發揮長處,比如我們這里冬季長,是冰雪旅游的圣地,那我們就沒辦法和山清水秀的地區相比,但是我們可以充分發揮我們的特點,把冰雪內容發揮到極致,今年的冰雪春晚就是個很好的例子,充分讓中國認識了黑龍江,認識了哈爾濱,所以下一步打造真人秀的內容,要充分考慮我們的地域因素,充分發揮我們的特點。
2.關于“人”的選取。所謂人,就是我們電視節目的主角,現在越來越多的衛視,選擇明星來參加,但是我們看來看去發現,真正適合參與真人秀的明星其實并不多,我們可能會在節目中發現很多明星的短板,這其實是不利于明星形象的,反而對于素人來說,更讓大家關注,因為素人沒有“人設”的包袱,更讓觀眾期待,期待一個陌生的人會給大家怎樣的驚喜,但是這里一定要值得注意的是,我們說素人,可以不是明星,但是不能是一張白紙,他需要有一定的表演功力,能夠完成各種設定的角色和任務分工,同時還要有不一樣的性格,所以建議選擇有表演背景的“普通人”,這樣更觀眾有所期待。
3.關于“真”的程度。既然真人秀的真實是第一要務,那我們應該仔細研究,“真”要達到怎樣的程度,我個人覺得完全的真實,未經過設計的真實,其實是缺乏看點的,我們在錄制節目過程中,嘗試過不加參與和設計 ,但是效果非常不好,看點也幾乎為0,但是很多時候設計痕跡過重,又顯得特別假,所以我覺得有好的編劇和好的角色導演非常重要,這樣讓整個發展既合情合理,又能給觀眾一些意外和驚喜,還有就是內容真實度的選擇,不是完全的真實,而是經過選擇的真實,這樣才能讓我們的真人秀節目有一個更好的發展?!?/p>
(編輯/穆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