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芳
(石嘴山市嘉鵬工貿有限公司,石嘴山753000)
關于工會工作社會化的思考
黃 芳
(石嘴山市嘉鵬工貿有限公司,石嘴山753000)
工會工作社會化;重要性;方法
工會工作社會化是指工會把活動空間向社會領域拓展,同時利用社會力量辦工會的一種雙向互動過程,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工會工作的必然選擇。
目前,問題不在于工會工作要不要社會化,而是如何順應時代趨勢,切實做到社會化。工會固然是社會團體,如果不能有意識地張揚這一特性,滿足于在自己的小天地自我循環,視野將越來越狹窄,也有可能使這一特性自我萎縮,或被社會淘汰。這也就如同做不到與職工群眾的密切聯系,就有可能體現不出群眾化特性,面臨脫離職工群眾危險一樣。工會工作要做到社會化,其內容至少包括以下若干方面。
要樹立開門辦會意識,有系統地分門別類地組建工會專家顧問組織,彌補工會自身力量的不足特別是專業水平的相對欠缺。工會要想有效地維護職工合法權益,不具備一定的知識是不行的,但要求工會無所不知也是不現實的。這就要求工會組織要善于吸引社會上對職工問題、工會問題有熱心且具備相應知識的專家學者,利用他們所長為我所用,讓他們的知識和本領為職工服務,為工會服務。
目前,工會組織在參政議政方面建立了一系列機制、制度,并取得了較好效果。但還應看到,我們還需要在建立健全三方協商機制、聯席會議等制度的基礎上,進一步建立健全工會參與社會的機制,加大社會參與力度,這包括工會如何參與社會事務,以及社會力量如何參與工會事務兩大方面。當前迫切的是要進行工會形象設計,建立新聞發言人制度、工會重大事項公開制度、工會重大課題社會招標制度等,特別是要建立一個負責任的工會團體形象,讓所屬的成員有歸屬感、自豪感、認同感,從而起到團結動員的作用。
適應社會經濟成分、組織形式、就業方式、利益關系和分配等方面的多樣化,工會組織在拓展社會空間方面作了積極探索,包括把工會的觸角延伸到鄉鎮、街道、社區、市場等非傳統工作領域,不僅在正規部門和正規就業者中組建工會,而且延伸到非正規部門和非正規就業者中;不僅注重維護職工作為一個勞動者所擁有的權益即經濟利益,而且注意維護職工作為社會人所擁有的權益如政治權利和精神文化權益;不僅在職工生活工作的單位層次協調利益關系,而且參與協調社會利益關系,等等。應該說,對這個問題在工會內部已經形成共識。問題在于,必須使廣大工會工作者深刻認識到,拓展社會空間是工會工作發展的一個潮流,是確保工會生命力之所在,而不能把它作為一種權宜之計來消極應付。積極參與社會性活動,介入公眾生活,包括一些公益性活動,既可以使受益對象得到幫助,取得社會對工會組織的理解和認同,也可以使工會在必要的時候能夠得到社會有關方面的支持與幫助。工會組織實施的送溫暖工程在社會化方面取得的效果,就是一個明顯例證,它充分說明了工會工作的社會化不僅是極為必要的,也是完全可能的。
語言作為一種符號系統具有很強的無形的力量。如果長久局限于工會自身的天地,不但工會工作視野容易受到限制,而且連語言也受到制約,妨礙工會組織與黨政有關部門的溝通,也妨礙工會組織與其他社會團體的交流。因此,要使工會工作社會化,一個重要方面就是推動工會語言的社會化,多講“普通話”,積極引進社會上通行的語言,為我所用,少講“工會方言”。而工會自身的專業語言一旦成熟,也要有意識地向社會積極推廣,使工會語言社會化,豐富社會語言。
工會工作社會化要求有一支社會化的專業工作隊伍來保證。如果工會工作內容、方式社會化了,而工會工作者本身仍停留在單位化或非社會化狀態,這種社會化也是不穩固的,是難以為繼的。目前,一些地方在新建企業比較集中的地區探索實行工會工作者職業化問題,是一個有益的嘗試,應該推廣到其他層次和領域。建立工會工作者人才庫和資格證書制度,逐步實行工會工作者職業化,一方面可以提高工會工作者的專業水平和維權能力,另一方面可以使其擺脫對所在單位的人身依附,在黨的領導下依法獨立自主地開展工作,增強其敬業精神和維權勇氣。工會工作者不僅可以來自黨政機關、基層企事業,也可以來自大專院校,既可以定向培養,也可以在一線職工中選拔,既可以是勞動模范,也可以是飽學之士、社會賢達。
一些職工感到自己改革開放以來社會地位下降了,一些工會工作者也或多或少地產生自卑原因固然較多,但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我們缺乏對職工群眾和工會工作有組織的宣傳,即報上無名、電視無影、廣播無聲,特別是改革進入攻堅階段,發展處于關鍵時期,無論是職工還是工會組織都面臨許多新情況新問題,如果缺乏對職工和工會組織正面的宣傳,難免會引起一些人包括職工本身的疑慮和沮喪。
一旦把工會工作置于社會化大環境、大氣候之中,就有必要建立一套相應的社會評價指標體系來衡量工會工作社會化的程度與水平。這包括:工會組織是如何參加社會事務的,如何處理與社會有關方面的關系,在社會生活中發揮了哪些作用,社會有關方面是如何看待工會的,是如何評價工會工作的。因此,衡量工會工作水平,既要看黨政的滿意程度,看職工群眾的滿意程度,也要看社會有關方面的滿意程度。
工會工作社會化與群眾化、民主化、法制化,是相輔相成、互為補充的,共同構成一個完整的體系。群眾化指的是工會組織的活動宗旨要堅持為職工群眾服務,代表維護職工群眾的合法權益;民主化指的是工會組織的活動原則要體現民主,尊重職工和會員群眾的意愿,體現下一級工會組織的意愿;法制化指的是工會組織的活動方式要體現依法治國精神,堅持依法治會,依法維權,依法行使權利和承擔義務;社會化則指的是工會組織的活動領域要面向社會,通過這個舞臺開展工作,與社會實現雙向良性互動,達到參與協調社會利益關系,進而維護職工合法權益的目標。沒有社會化,很難做到群眾化、民主化,也很難做到法制化,而群眾化、民主化、法制化本身,也是對工會工作社會化的推動和促進?!?/p>
(編輯/穆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