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珣
巴東縣高鐵新區城市規劃設計方案淺析
◎曾珣
本文主要介紹了巴東縣高鐵新區的城市規劃設計方案,從項目概況到每一個具體的環節設計,均給出了詳細的設計方案。
規劃概況。高鐵新區位于神農溪景區、天臺山景區、小龍景區(擬建)、巴東金絲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小神農架景區圍合區域,北至五峰山,西至綿竹峽,南至滬蓉高速,東以大土坪村為界,總面積約32平方公里。隨著北緯30°之“巴東秘境”唱響全國以及巴東“旅游+城鎮化”發展戰略的提出,規劃區以其核心的地段優勢、便利的交通條件、絕佳的人文景觀資源,成為巴東對外的城市形象展示窗口,肩負著巴東旅游重新崛起的重任。
規劃目標。以高鐵新區建設為引擎,以發展全景旅游為主線,把城區當作景區,整合縣城規劃區至小神農架以南區域生態資源,打造150平方公里的原生態自然油畫,建設全國知名、長江三峽庫區唯一的國家金絲猴自然保護區旅游服務總部基地。
項目規劃的功能定位:依托高鐵、高速的互聯互通,打造鄂西生態文化旅游圈上重要的區域性旅游集散服務基地;驅動旅游業態和城鎮化深度融合,建設世界生態動植物公園,實現景區、新區共興互融,打造國家級生態旅游示范區;
把握旅游與朝陽產業發展趨勢,發揮溪丘灣北緯30°生態優勢,打造全國知名的健康養生產業基地;依托國家級金絲猴自然保護區,建設金絲猴研學總部基地,打造金絲猴旅游產業園,形成金絲猴自然保護區游賞——高鐵新區金絲猴研究、宣傳、以及旅游產品生產產業鏈。
空間結構??臻g結構遵循“一帶三核五組團”的原則,即平陽畫廊景觀帶,高鐵旅游服務核、城市生活服務核、休閑旅游核,七彩田園觀光組團、田園野趣休閑組團、巴土情懷樂活組團、高鐵旅游服務組團、神龍湖岸活力組團。
用地方案。以山體、水體構建生態網絡,組團式布局城市建設用地,營造旅游景區的空間結構,總用地32平方公里,城市建設用地6.3平方公里。
規劃理念
集聚樞紐,功能復合。以高鐵站、快速通道為節點,聚集交通樞紐、物流中轉、文化產業園、旅游集散功能,打造山、水、城、景交融的旅游新區、特色城鎮。
空間縫合,聯動開發。提升巴東旅游服務功能,協調高鐵新區與主城區以及宜昌、神農架等之間旅游合作,打造區域性旅游服務基地。景區與城鎮化并舉,以旅游的理念謀劃城鎮化,以景區的標準建設新城鎮,促進城鄉一體化,實現“旅游+城鎮化”發展戰略目標。
城水共生,秘境巴東。以EOD山水為本底,地域特色文化為脈絡,突出秘境巴東文化旅游特色,打造底蘊豐厚、多元包容的文化巴東。
規劃策略
保護利用生態資源。因地制宜,“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保護與利用山水資源,打造山川秀美、生態良好、宜居宜業的巴東新區。
改善區域氣候環境。利用綠色建筑、海綿城市、城市風道、水域升華改造等措施改善區域氣候小環境。
重塑歷史記憶空間。重塑巴東地域河碼頭、青石巷、扁擔街等特色空間,恢復歷史地名,還原記憶中的生活場所,打造民俗風情濃郁的特色水街,讓鄉愁與現代聯姻,賦予新的旅游功能內涵。
該項目采用聚合手法,圍繞水、山、城謀劃三大核心項目,實現多種產業共生共榮,打造百億級產業鏈群。其核心項目有藍色走廊、心靈走廊和幸福走廊三大項目。
藍色走廊——打造30里水景畫廊:整合所有涉水治理工程、綠化景觀打造,分級筑壩蓄水,建設神龍湖,與平陽河共同打造平陽30里水景畫廊,規劃水上飛行基地、表演廣場、沙灘浴場、濱水兒童樂園、水街等。構筑依岸蓮相應,碧翠豐姿挺的動靜相宜水鏡。
心靈走廊——打造平陽生態油畫:圍繞天臺山景區,金絲猴自然保護區等飛播紅楓等彩色樹種,形成天然生態油畫,塑造“七彩幻化仙境,四季共耀平陽”的旅游圣鏡。布置高山度假村、山野主題酒店、五峰山引望閣、八寶山養心圣地、銅礦嶺戶外運動公園、萬米空中棧道、五峰山低空飛翔基地、山地小火車等旅游服務配套。達到讓夢想駐足,讓心靈休憩的境界。
幸福走廊——打造平陽生態旅游城:構造文城一體、景城一體、產城一體的幸福走廊,重點建設美食街、藥膳街、濱水餐飲、主題酒店、金絲猴產業基地,非遺文化園、老紅軍療養村、銀發養老社區等旅游特色項目;高鐵站換乘中心,學校、醫院等服務設施齊全。形成一個處處見鄉愁,卻幸福感爆棚的新城。
統籌多元交通資源,強化內外對接,構建順暢快捷的現代立體交通網絡。對外,依托高鐵、滬蓉高速、國道348三大動脈,無縫連接周邊區域及各個景區;對內,打造“一橫兩環”路網骨架,布置2個500車位、5個50~100車位停車場;有機串聯山水風貌,打造結構合理、銜接有序、連通便捷的綠廊慢行生態網絡。建設3條環形綠道——內環為神龍湖濱水綠道,串聯各功能區;中環為周邊山體綠道,串聯羅漢山、尖子山、石羊山、五峰山、鳳凰山、銅礦嶺等山脈景觀;外環綠道串聯神農溪、綿竹河、天臺山、小龍景區、小神農架等景區景點。3環之間通過放射性慢行串聯。打造城鎮繁華與自然之間的有機聯系, 進而和諧幸福,出而清幽雅靜。
水系梳理。水系梳理推薦方案:系統梳理區內水系結構,遵循自然匯水路徑,于綿竹河、平陽河分級設壩,形成約2.5平方公里神龍湖,與夾板溪、平陽河等水系形成串聯各功能組團的“藍帶”,水魅蜿蜒而活力無邊。
水系梳理備選方案:遵循生態可持續理念,規劃形成季節性濕地,提升區內環境質量,推進自然環境及野生動植物物種保護,促進可持續發展。
岸線改造。優化區內水系現狀岸線條件,因地制宜打造直立岸線、臺階岸線、生態濕地岸線、自然護坡岸線四種親水空間,以宜人的岸線景觀體系,構筑和諧自然的空間。
視線控制。結合現狀地形及門戶節點,合理布置景觀節點,規劃視線廊道,利用高低錯落、遠近結合的觀景點讓游客對高鐵新區產生“遠近高低各不同”的新奇感受。
景觀規劃。系統整合山、林、水等生態自然資源,汲取寇公文化、民俗文化等歷史人文資源精華,形成既能彰顯自然特色、又深具文化底蘊的“平陽八景”,塑造風景地標與風貌景象。以“群山半落青天,一水中分平陽”的意境感知自然、體驗人文。
伴著高鐵新區建設,平陽的新生之日,必是幸福巴東的輝煌時刻。
(作者單位:中國建筑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