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學義
《分類與整理》教學設計
◎房學義
分類與整理屬于小學數學統計與概率這部分知識,位于一年級下冊第三單元,它是在學生學會了按一定的標準分類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也是在整個小學數學教材中第一次提出“分類”這個概念,它是今后學習統計表,統計圖的基礎。對于分類這個知識,對學生來說看起來像是全新的一塊知識,但在上一冊教材的有關內容中,已經滲透了分類的思想。在認識物體和圖形時,要求學生把形狀相同的放在一起,就是要學生運用分類的方法,把“形狀”作為分類的標準,把不同形狀的物體劃歸為不同的類。在實際生活中,分類思維也有著廣泛的應用。例如,商店里的物品要分類擺放,便于顧客很快找到想買的東西;學生也要學會對自己的學習用品和生活用品進行分類整理,使自己的學習和生活有規律等等。因此在教學中,要注重將知識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注重學生的實際操作,讓學生在實際活動中找出分類的標準,掌握分類的方法。
教學內容: 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材一年級上冊第27頁 教學學具: 課件,氣球,水果卡片,帽子卡片。 重點難點:學會按不同分類標準進行分類。
教學目標:根據給定的標準或自己選定的標準進行分類,掌握分類的方法,初步感知分類的意義;使學生經歷簡單的數據整理過程,能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圖畫、表格等)呈現分類的結果;在與實際生活的聯系中,體會分類的目的和作用。體驗分類的結果在單一標準下的一致性和不同標準下的多樣性。
一、 創設情境,生成問題
第一次給你們上課,老師帶了一些禮物給你們,快看看一共有幾件禮物?出示畫面:
師:你是怎么知道的?師:都是解決同樣的問題,方法為什么不一樣?
生答略
通過學生的回答,引出“分類”。師:生活中你還在哪兒看到過“分類”的情景。
生舉例
師:同學們說得真好,超市分類可以讓我們更容易地找到商品,房間物品分類可以讓房間更整齊,今天我們就來一起學習“分類整理”。板書課題:分類與整理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一)分類整理
1.描述感知分類的標準。出示:氣球圖片
問:你能把這些氣球分分類嗎?可以怎么分?生答略
2.操作體會分類過程,嘗試記錄分類結果
老師給每個同學都準備了跟氣球一樣的圖片,下面就請同學們先按照形狀分一分,看看每種氣球各有幾個,把你分的結果記錄在紙上。(可以擺一擺,寫一寫)
①展示先分再數的方法,師:你分了幾類?每類有幾個?
②展示象形統計圖的方法。師:剛才的同學分成一堆一堆的,你為什么要排成一列呢?
生:……師:你能看出誰最多嗎?你怎么知道的?
師:看來這一行他是來記錄葫蘆形狀的氣球,我們在下面畫上一個葫蘆形,表示這一行記錄的項目。有一個葫蘆形氣球就畫一個。另外兩行是記錄心形和圓形的氣球,我們也在下面表示出來。
③展示表格記錄數據的方法
師:這個同學記錄方式你能看明白嗎?桃心形狀的氣球有幾個?他用一個數據來表示這一列的數量。(和圖對應) 3表示什么?你怎么知道的?為了更加清楚整齊,我把同學們記錄的畫上線。上面一行都是形狀,下面一行都是個數,每一列又都表示這個形狀的氣球有幾個,這樣記錄真清楚。
④ 展示其他記錄方法,讓學生評價。
小結:同學們不僅能夠按照形狀把這些氣球分為3類,而且自己設計圖表把分類的結果表示出來,你們可真棒!
3.初步感受“一類”和“一個”的區別
(二)感受不同情境下不同分類標準的選擇。
1.嘗試用圖表記錄分類結果
師:春天是出游的好季節,看很多小朋友和家長都來到了公園門口,你能把他們分分類嗎?
生答略。(要說清按什么標準分)師:那我們就選擇其中的兩種分類標準整理一下。
2.展示畫圖的方法 展示學生的不同畫法,讓學生交流看法。
師:看來,只要我們在這一列的下面確定好了是男的還是女的,那么不管我們用什么樣的符號來表示,都能表示這一類的人數。
3.對比體會分類的標準
師:觀察這兩個表,都是在分這些人,為什么分得的結果不一樣?
生:因為兩次分的標準不同,第一次是按大人孩子分,第二次是按男女分的。
師:那有什么是相同的呢? 生:答略。
小結:看來分類的時候,分類的標準不同,分類的結果也不同。但是不論怎么分,最后的總數都應該一樣。
4.體會不同情境下分類標準的選擇
A情景:門口買票 B情景:戲水樂園
小結:看來雖然分類的標準有很多,但在生活中我們還要根據需要選擇合適的分類標準。
1. 同學們,請打開課本的第29頁,看到第一大題,你們知道在這些交通工具里哪些是汽車嗎?用你喜歡的彩筆把車圖上顏色吧!
2.29頁2、3題獨立完成
3.如果把咱們班的同學分為兩類,可以怎樣分呢?
這節課我們通過親身體驗得出數據,再整理制成統計圖,并根據統計圖的分析使問題得到解決,實際上統計就發生在我們的身邊。你們知道自己家里人和鄰居都喜歡什么顏色嗎?請你們課外進行調查,統計一下他們最喜歡的顏色。
(作者單位:山東省臨沭縣大興鎮新龍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