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增寧
高中物理開學第一課“緒論”教學設計
閆增寧
課題:緒論 物理學與人類文明
教材分析:高中物理第一課,也是一堂重要的課,緒論課給學生的第一印象,會使學生對教師的思想情感、精神向往、價值追求、教學風格和特色留下深刻印象。
學情分析:高中第一課,學生會充滿期待,因初、高中物理區別很大,有些學生有一定畏懼感。
教學目標:了解物理學對人類文明、社會進步的影響;認識物理學在學科中的基礎地位;知道高中物理與初中物理在內容和方法上的區別。
教學重難點:物理學習方法
同學們好!見到大家非常高興,能和你們一起學習,我感到很幸福,看著你們渴求的目光,就知道大家大家是懷著怎樣一種心情來到我們學校的,是要大干一番,成就自己的學業,從今以后,老師就會每天和大家一起學習物理,來幫大家實現自己的愿望。
高中物理向同學們展現了比初中物理更精彩,更多姿的世界。
實驗:彈性碰撞
動量守恒演示儀共振擺
離心運動
看著這些有趣的實驗,想知道為什么,那我們就得好好學習高中物理,還有很多很多有趣的現象等著你去解釋。
物理學是研究什么的呢?
1.物理學的分支學科
2.物理學是一門自然科學、實驗科學。
3.物理學研究范圍
物理學的作用:讓學生先自己說出個人感受,再閱讀教材,相互交流感受。
從初中到高中,再到大學,物理教材的難度是螺旋式上升的,如:初中學習了力,但只是簡單力的認識,高中也要學習力,在初中基礎之上加深了一步,較詳細的學習重力、彈力、摩擦力等各種類型的力,再將這些力進行合成和分解,初中學習直線運動,但只是最簡單的勻速直線運動,高中也學習運動,進一步學習勻變速直線運動,平拋,圓周等曲線運動,可見難度逐漸上升。高中該如何學習物理呢?我來介紹一下自己的體會。
學會思考。物理的諧音為“悟理”,意思是讓你從中悟出其中的道理。我很贊成這句話“物理不是老師教會的,而是學生想會的。”我們平時看書、聽課、做題都需要思考,課下更需要思考,我們該怎樣思考呢?
首先我們應該學會對自己多問為什么?老師講過的、自己看過的、練習中出現的知識,尤其是曾經出現錯誤的地方,一定思考為什么,比如:“這句話什么意思?”“老師為什么這么講?”“我和老師做法不同,誰的更好?”等等。遇到自己不會的,老師講完后,必須自己動手做一遍,想“這題我為什么不會?”“我現在有什么收獲?”“下次我該注意什么?”每節課結束,找幾分鐘,或課下,或晚自習,或睡覺前,或早晨,想一想這節課的收獲,想想自己學會了什么,哪道題方法很好,下次注意什么,等等。
例如:畢業生張某,自習課他經常學一段時間后就把書放頭上,閉眼呆一會,我開始還以為他是睡覺,怕我看到,還偷偷用書蓋上,但仔細觀察又覺得他動作很奇怪,沒去打擾他,就靜靜看著,幾分鐘后,他會突然把書拿下來,拿起筆快速寫著什么,這時我才明白,他是以自己的方式思考。最終他在高考中取得143分的好成績,全校排名第一。
注重基礎。在教學中我發現,很多同學在學習中只是注重做題,忽略課本,甚至長期不帶書,課外書買了一本一本,其實任何時候課本都是第一重要的,同學們應該把課本逐字逐句地看明白,有的要弄清每一個字的含義,在深刻理解課本內容基礎上記住物理概念和規律,決不能死記硬背,例如:我們要講到重力,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叫重力,我們應該先弄明白為什么說成是由于地球吸引,而沒有說成就是地球引力呢?如果你弄清其中的道理,自然就把概念記住了,根本就不用晃著腦袋背。平時有些同學不注重理解,你就不會用物理語言表達物理概念、規律,不會用物理語言解釋物理現象,有同學回答問題表達不出來,一著急就說,我心里明白,說不出來,其實你只是自認為明白,這也是不注重課本基礎的具體表現,沒有基礎,就談不上理解,請同學們牢記,課本上的基礎是第一重要的,要反復研究、記憶,切不可脫離課本。
注重觀察和實驗。同學們在學習中,除了看到演示實驗外,還要自己動手做實驗,觀察和實驗是物理結論的依據,大多的物理規律都是在實驗基礎上總結出來的,且物理學習中概念的形成和規律的建立離不開實驗事實的探討和驗證,我們從實驗中可以體會科學家的研究、思考過程,學習他們的研究方法。同學們在實驗中必須親自動手,認真觀察現象,同時用大腦去思考,不能只為了看熱鬧,應從實驗中觀察實驗現象,得出結論,弄清注意事項,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現象等,即在實驗中學會思考。
做實驗要求同學們要實事求是,即使結論不對也不能編一個實驗數據,弄虛作假欺騙老師,應該查找原因,修改后再做,能從實驗中發現不足,你會有更大收獲。
除了課本上實驗外,同學們在家也可以用家中的材料,盡可能地做一些實驗,和家長一起體會其中的樂趣,實驗可以是書上的小制作,也可以是課外書上的有趣實驗,也可以是一道題的實驗驗證等,實驗過程不僅使你學到了知識,提高了學習興趣,還培養了你動手能力,思考能力等。
學會理論聯系實際。我們都已經知道物理與現實生活相聯系,貼近生產、生活,貼近高科技,這也是高考考查的一個重點,老師課上不可能把你所遇到的跟所學知識有關的物理現象都舉例解釋,這就要求你們學會自己用所學知識解釋周圍現象,在解釋過程中進一步思考知識點,從而使基礎知識進一步鞏固,使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提高,下面我給大家舉幾個例子告訴大家如何去聯系實際。
以我自己學習時為例,自己的體會是最深刻的,記得初二剛學完壓強,晚上做衛生抬水,我當時和同學用一個很細的鐵棍抬,原來也一直用鐵棍,手感覺很不舒服,抬一會就一個很深的印子,學完壓強當天我突然明白了勒手的原因,接觸面積太小,壓強較大,馬上換了一個粗的木棍,舒服多了,當時心里特別高興,覺得自己特本事,從此激發了我對物理學習的興趣,產生了強烈求知的欲望,這也注定了我高考報考物理專業。
高考考查五種能力,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綜合能力、應用數學處理物理問題的能力、實驗能力。希望同學們不死記題型,借鑒我講的學習方法,努力提高自身能力,這種能力不是一次培養出來的,而是在三年學習中貫穿始終,逐漸形成的能力,這并不難,如果你有個好的開始,它會逐漸成為一種不自覺的行為。
(作者單位:唐山市開灤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