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峰
農村環保存在的問題與建議
張海峰
農村環保是我國環保工作的重要方面,近年來在農村環保工作成績顯著,但仍存在環保體制機制不健全、相關投入不足、污染治理技術不成熟以及農民環境意識有待提高等問題,本文對上述問題進行了闡述并提出了建議。
雖然我國在農村環保工作方面已有顯著成效,但是我們要清楚地意識到,仍有許多不足之處急需完善。
我國農村環保機制體制不健全。第一點是,基層環保隊伍的人員素質需要進一步加強。農村污染面積廣且污染面大,我國各省的大部分鄉鎮包括行政村都組建了農村基層環保管理隊伍,但在落實過程中出現了人員素質較低,缺乏專業性和技術性的問題。其中,本科學歷及以上的人員數量極少,并且絕大部分都不具備相關的專業知識,執法能力嚴重不足。這就極大地阻礙了環保工作的開展,造成了環境監測工作存在空白,保護工作秩序混亂。
第二點是農村環保長效管理得不到保障。盡管一部分地區制定了農村環保基礎設施長效管理制度,但是落實起來不盡如人意。例如,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就不像工業項目有一系列的制度制約,農民完全可以隨意地噴灑農藥和施加化肥,可以隨意在水域內進行水產品養殖。再比如污水處理,城市污水處理費用來自于自來水收費,而農村大部分是由村集體和地方政府承擔,并沒有做到“誰污染,誰治理”。
農村環保投入嚴重不足。環保資金總量投入不足。根據相關數據,一個一百戶左右的中等自然村要想進行全方位的環境綜合治理至少需要五百萬元的資金支持,然而以江蘇省為例,一年的相關資金僅夠完成三千多個中型村莊的環保任務,這是遠遠不夠的。污水處理廠出現了有錢建廠,無錢運營的問題。以青島市農村為例,僅垃圾處理和污水處理兩項就需要十億資金,然而相關經費只有兩千萬。除了數量問題,在投入方式上也不夠科學。環保、水利、漁業、林業、發改、環保等多部門都有著農村環境保護和治理任務,但在資金使用時并不能及時交流溝通,獨立完成使得資金分散,或者在同一個項目上重復進行資金支持,這樣的做法都大大降低了資金利用率。
農村污染治理技術不成熟。農村污染情況十分復雜,我們一直缺少一種具有普遍性的環保技術。當前采用的大部分工藝通過實踐的檢驗之后發現難以解決農村環境問題現狀,也不能得到學術方面、政府以及廣大農民群眾的認可,我們還是需要盡快找到具有規范性、適用性的工藝技術。在污染設施建設方面也有一定欠缺,相關農村污染治理設施有著接口不匹配的問題,存在著許多非標構筑物以及設備,各種工藝技術的運行參數也沒有統一標準,這就導致設備維護存在障礙,大范圍的推廣工作也有著相當大的困難。農村環保產業體系有待凈化,現如今參與農村環保設施相關建設的企業大都規模較小,實力較弱,技術不夠成熟,經常會出現偷工減料、惡性壓價等問題,嚴重影響了農村環保體系的健康運轉。
農民環境意識有待提高。目前的環保只能說是國家和政府的環保,并沒有貫徹到每一位農民的思想當中,他們覺得環保工作與自身的利益并不相關,因此在實際過程中,環保工作會受到農民的阻礙。例如,在農民住宅附近放置的垃圾桶常常遭到損壞;想要在他們家門前鋪設管道,有時還會被索要賠償。這些做法嚴重影響了環保工作的開展。
為解決上述問題,我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完善農村環保機制體制。要想解決人員素質問題,上級環保部門需要派專人深入村鎮,對農村環保工作進行指導。上級環保部門對在職環保工作人員要定期進行培訓,提高專業素質,進行知識的更新。除了對現有人員的培訓外,還應進行人才的引進。
農村環保應采用城鄉環保設施運營一體化模式或第三方運行管護模式,前者是由縣級政府組建運營公司,統一負責城鎮和農村環保基礎設施,后者是由縣級政府與擁有環境污染治理設施運營資質的單位簽訂合同,專門負責農村環保基礎設施,兩種模式都有利于農村環保基礎設施的正常運行。
繼續加大相關投入。政府應該把解決農村環保相關經費問題當做統籌城鄉發展的大事,農村環保設施運行與城鎮基礎設施運行同等重要,國家對農村環保工作資金投入總量需要加大。在解決經費方面,我們要進一步打開融資通道,利用國債、低息貸款等開展農村環保工作。我們還可以從各級環保引導資金中分配一部分專項資金。
除此之外,加強部門整合也十分重要。政府應制定一個部門先進行農村環保工作計劃的制定,其余各部門共同參與,進行資金投入和監管工作,要讓資金得到最大化利用。
全面提高農村污染治理技術。我們應該盡快地整合現在已經投入使用的農村污染治理技術,然后對這些技術進行全方位的分析、總結和評價,從中找出或者歸納出普遍適合農村地區使用的環保技術,要求具有運行效果好、建設投入少、占地面積少、維護成本低、操作簡單、遠程可控以及自動化等特點。可以建立技術庫,不斷對現有技術進行更新和完善,在選擇治理技術時也方便高效。在技術標準方面,建議相關各部門共同協商制定規范,提高農村環保工程項目的統一性。
采取有效手段增強農民的環保意識。現在的農村主要是依靠標語和傳單這種形式進行環保宣傳教育,而一些口號式的內容空洞難懂,一些專業用語過于晦澀。還有就是,宣傳教育都是一陣熱度,沒有持續性,這就使得宣傳效果減弱。因此,我們要有針對性的進行宣傳工作,與農民進行交流,通俗地對政策進行解釋,并聯系到他們的切身利益。
(作者單位:青島市環境保護局黃島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