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景云,西交利物浦大學
?
基于陽光財務模式的企業財務管理創新
文/朱景云,西交利物浦大學
著名的會計學究楊時展先生說過:“天下未亂計先亂,天下欲治計乃治?!边@是從一個國家治亂的高度闡述了會計計量的重要性。從會計行業的特殊性和在市場經濟中的地位看,這種說法絲毫不為過。目前我國沒有什么比腐敗更能夠引起公眾的共鳴,這與我國當前正處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立初期,法制的缺陷、監督的弱化有關。在總結腐敗現象產生的教訓時,發現了一個共同問題,會計監督失控,會計控制失靈。凡是出現腐敗問題的單位和企業,會計秩序和會計管理混亂、會計造假嚴重。有的制度不健全,會計控制流于形式;有的虛擬業績,騙取榮譽和獎勵;有的造假會計資料,為資產流失、偷稅漏稅大開方便之門??梢哉f會計控制的失靈,為貪污、行賄、挪用、侵占準備了溫床。
會計學從產生到現在,已經有400多年的歷史,隨著世界經濟的發展已經成為一門最為成熟的計量和管理技術。從現有的會計體系看待會計法規,會計準則,會計內部控制,高管的財務責任,會計人員的道德律令,企業風險控制等等,這些都從技術的各個方面為防止徇私舞弊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如果嚴格執行,可以將企業的各種風險尤其是腐敗的風險扼殺在萌芽狀態。另一方面,腐敗總是產生于社會再生產過程中,會計控制也是隨著社會再生產的過程中產生,二者的同源性使會計控制防患腐敗變得方便、直接。同時,會計控制是對企業生產經營和單位資金運動全過程的控制,其控制的觸角涉及企業的各個環節和各個方面。健全的會計控制能夠把企業生產經營的各項活動無一不漏的納入有效監控之中。在政府機關提倡陽光財務、預決算公開的同時,企業也可以以此為借鑒進行財務管理的創新。
良好的企業透明度可以幫助投資者獲取公司信息,降低投資風險,從而減少投資者對于企業的風險補償要求,企業因此也可以降低融資成本,更好地融通資金。良好的企業透明度也可以提升資本市場各利益相關者的信心,吸引更多參與者,有效促進資本市場的發展。但從世界范圍來看,中國內地資本市場的總體透明度和會計及公司治理的透明度都相對偏低,與印度、俄羅斯類似,與加拿大、英美等國相差甚遠。企業透明度低的代價之一是融資能力差和融資成本高。
民企的不透明問題有著深層次的制度原因,以關系為基礎的商業模式是一個重要因素。企業家之間依靠私人關系進行商業活動是中國長久以來的傳統,也是在薄弱制度下通過非正式規范保證合同順利執行的重要手段。在這種商業模式下,不同企業通過一張關系網絡聯系起來,形成了一個相對封閉的內部市場,重大的信息僅在關系網內流通,而不為外部相關者知曉。
在各種商業關系中,政商關系是常被企業家運用的競爭利器。但是,這種利用政商關系尋租的商業模式對企業透明度影響重大,特別是當尋租涉及違法違規時,企業更難以透明。在貪腐案件曝光后,這些公司披露的盈余的信息有效度比貪腐案件曝光前大大提升。這顯示案件曝光前,這些上市公司的透明度深受與貪腐官員的千絲萬縷的關系影響。而失去這種關系后,企業的透明度暫時得到了提升。依賴政商關系的尋租商業模式,的確是企業透明度的重大制度陰霾。
中國企業透明度低的另一個原因是復雜的組織結構。國內大部分上市企業采用金字塔式的控股結構,亦即最終控制人采用多層級的中間公司控制上市公司。與扁平式一體化的組織相比,金字塔層級結構無可避免地會在集團內部產生更多的關聯交易。這些交易的雙方若非由母公司或最終人完全控股,也可能會有利益沖突。在金字塔結構下企業透明度較低,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復雜的組織結構造成的關聯交易披露成本很高,其次也有企業出于掩蓋部分交易伴隨的利益沖突的動機所造成的不透明。
“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要真正實現民企的透明化,必須從企業家的觀念轉變入手,同時充分發揮市場“懲惡揚善”的作用,使提升公司透明度成為企業獲取聲譽資產、長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手段。對于很多企業家來說,“家觀念”依然對他們的經營決策有著重大的影響,這也是“家企不分”的主要原因。這一觀念隨著企業的不斷發展壯大,需要逐步轉變為“公眾觀念”,亦即將企業由隱蔽的家族私密的屬性轉變為公開透明的公眾屬性,并強調企業的社會責任和價值。這種觀念的轉變對于正考慮上市或完成上市的民企來說尤為重要。
民企實現上市便要接受從私有公司轉變為公眾公司的文化沖擊,要面臨來自各個方面更為嚴格的監督。一些企業家認為,企業上市就可以獲取資金,快速擴張,做大做強。當然,這些都可能是股票上市的好處,但前提是企業必須隨上市轉變經營觀,并以最大的自律實踐制度化、市場化、透明化的新經營模式。對此,一些民營企業家已經有了充分的認識,宗申產業集團董事長左宗申談及民企上市時就表示“不要以為上市就是上了天堂,對那些不自覺的老板來說,上市恐怕還是入了地獄。不要為了上市而上市,也不要一心想著圈錢,上市募集的資金不屬于你本人,你只有使用權,每一分錢怎么花,都要向你的投資者、董事會、監事會、主管部門交代,并隨時接受股東的質詢。”如果企業上市了,但是企業家的觀念沒有及時轉變,仍然認為企業是個人私有,遲早會做出損害投資者利益的決策,最終投資人會對企業失去信心企業持續發展也將成問題。
最后,提升透明度是一項綜合性工程,會計和其他重大信息披露只是其中一個重要的部分。企業的信息不僅對投資者,也要對供應商、消費者等各個利益相關者進行有效的披露。近期連續曝光的“問題排骨”、“問題奶粉”、“致癌洗發水”等事件反映出消費者危機感的增強,不論這些事件是否屬實,在事件曝光之后都對企業聲譽和消費者信心造成了嚴重的打擊。
消費者的不安心理可能造成對上述事件的過度反應,但更值得關注的是,這種不安的心理源于對企業信息未知的恐懼。如果企業平時就保持高透明度,各種正面或是負面的信息都能及時地披露,那么,即使出現突發事件,也不會引起如此劇烈的社會震動。
提升企業透明度是企業獲取良好聲譽資產和利益相關者信任的重要手段,盡管可能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但這種成本是企業的一種長期投資,可以獲取長久的回報。同時,這種投資所獲取的無形資產不容易被競爭對手所模仿,是一種長期的競爭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