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孫靜云,北京物資學院
?
淺析“新零售”對我國傳統快遞業的影響
文/孫靜云,北京物資學院
隨著“新零售”概念的提出,毫無疑問將對我國傳統快遞行業產生巨大影響。本文分別論述了以阿里巴巴和京東為代表的“新零售”的內涵,在此基礎上分析了“新零售”時代將會對我國傳統快遞業的造成的影響。
新零售;快遞業
2017年電子商務的持續發展和國家郵政局的政策保護下,我國快遞業依舊蓬勃發展,使順豐、“三通一達”集體順利上市。但在近期的經濟會議中馬云先后提出:“未來將沒有電商,只有新零售”、“傳統快遞企業再不變革,未來的商機就不是你們的了”等觀點。數據也顯示,曾經氣勢如虹的中國電子商務總交易量從2011年74%的增速下降至2017年的19%預計值,漲速放緩即將直接影響快遞業務量的增長速度。[1]特別是在阿里巴巴和京東的“新零售”之后電子商務極可能成為“過時”的商業生態。[2]未來企業的競爭不再是單個企業之間的競爭,而是商業生態模式之間的競爭。“新零售”時代的到來無疑將會改變我國整個商業結構,對電商依賴性極強、沒有深度商流關系的傳統快遞業將很難適應“新零售”時代。趁大家今天探討新零售的業態的時候,望物流企業能不被表面的繁榮所迷惑,而能看到幕后暗藏各種危機,早日思考轉型和創新。
美國Amazon推出無人超市Amazon go,阿里巴巴的盒馬鮮生和天貓小店,劉強東宣布打造的京東便利店都是“新零售”的模式。關于“新零售”我們又一次實踐走在了理論前面,因此“新零售”還需要實踐和理論的不斷探索、升華。[3]目前關于“新零售”的內涵尚無統一的定義,我們可以綜合國內兩大電商巨頭阿里巴巴和京東為代表的現有關于“新零售”的模式的描述對“新零售”的內涵進行分析。
阿里官方和京東對于“新零售”綜合定義大概為:以消費者為中心,全面打通會員、支付、服務等方面數據,運用大數據、移動互聯、智能物聯網等先進技術將零售數據化,通過數據驅動,完成線上、線下與現代物流技術完全融合,并在需求端實現“隨處隨想”的升級體驗,優化整個零售系統的資金流、商品流和信息流,實現人、貨、場三者之間的最優化匹配。
簡而言之,新零售是對線下超市商業業態完全重構的新零售業態,其根本目標,就是要滿足人們隨時隨地、隨心所欲的全方位需求。
傳統快遞業在發展中一直處于被動的根本原因就是其不具備商流的控制能力,過于依賴電子商務的發展。下面將具體分析“新零售”對傳統快遞業的影響及原因:
不管阿里還是京東的“新零售”戰略,他們需要的不再是是單一的快遞服務,而是需要把末端的物流、體驗、用戶社交、用戶數據等融合的一體化的供應鏈服務。“新零售”時代的物流將逐漸轉變為“二段式物流+末端共享經濟”的全渠道新模式,例如阿里的物流模式將變為:品牌方—干線物流—菜鳥倉(心怡物流)—城市配送由上海萬象+南京晟邦等負責—天貓小店、菜鳥驛站末端站點——末端取貨;京東物流模式將變為:品牌方——干線物流——京東全國云倉——京東城市配送——京東快遞+達達眾包物流平臺。模式的轉變使快遞業參與度的降低,將直接導致傳統快遞業的業務量急劇下滑。
2.2.1 落地配企業
現服務于阿里的菜鳥物流體系的企業中就已經包含了許多具有本地化優勢的落地配企業,如上海萬象、南京晟邦、陜西黃馬甲等。一般阿里的城市配送將優先分配給這些阿里扶持的企業。這無形中直接沖擊著與平臺電商有深度關系的傳統物流企業。
2.2.2 共享經濟平臺
近年來,共享經濟逐步成為發展的新趨勢,典型的代表就是京東“新達達”和“閃送”平臺,例如:最后一公里的外賣平臺,除了送外賣之外,現在已經逐步參與到送快遞業務;“閃送”平臺,則分流了傳統快遞的同城件、重要商務件。
業務量的下滑,快遞集團總部為財報數據,可能使用各種方式壓縮末端的利潤,形成惡性循環。
2.2.3 電商自建物流社會化
京東成立物流子集團,全面實現物流、供應鏈體系社會化。在京東物流相關聯平臺上的品牌,在依靠京東的供應鏈服務的同時,快遞服務自然歸京東物流,這無形也轉移了傳統的快遞企業的業務流量。
本文可以看出“新零售”對傳統快遞業的沖擊是不可避免,但傳統物流企業不能坐以待斃,必須思考轉型和創新之路,把資金用到技術上去,把資金用到人才上去,而不是把資用到市場拼殺上去,這樣才可能能抓住未來的商機。
[1]黃剛.商業本質透析:新零售,干掉的不是零售,干掉的是傳統快遞[Z].物流指聞,2017
[2]黃剛.2017中國物流之殤[Z].物流指聞,2017
[3]洪濤.“新零售”與電商未來趨勢[J].商業經濟研究,2017,8:5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