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光平,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
?
傳統工藝工作站建設現狀及內涵分析
文/劉光平,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
構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加強文化遺產保護,振興傳統工藝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組成部分。文化部支持相關高校、企業、機構設立傳統工藝工作站,這是振興傳統工藝的新思路、新舉措。傳統工藝工作站目前情況如何?內涵是什么?文章對傳統工藝工作站的建設現狀與內涵進行分析,為其它傳統工藝工作站的建設提供可參考的依據。
傳統工藝;工作站;現狀;內涵
國家對傳統工藝的振興提上了重要議程,《國家十三五時期文化發展改革規劃綱要》《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等國家文件中都著重提出振興傳統工藝的計劃。文化部、工業信息化部、財政部共同制訂了《中國傳統工藝振興計劃》,立足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學習借鑒人類文明優秀成果,發掘和運用傳統工藝所包含的文化元素和工藝理念,豐富傳統工藝的題材和產品品種,提升設計與制作水平,提高產品品質,培育中國工匠和知名品牌。明確提出鼓勵擁有較強設計能力的企業、高校和相關單位到傳統工藝項目集中地設立工作站,幫助當地傳統工藝企業和從業者解決工藝難題,提高產品品質,培育品牌,拓展市場。
為貫徹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關于“振興傳統工藝”的精神,落實“中國傳統工藝振興計劃”的要求,企業、高校和地方開展合作,在實踐中探索振興傳統工藝的有效措施,建立傳統工藝工作站。截至目前,文化部揭牌的共有六個傳統工藝工作站,分別是新疆哈密傳統工藝工作站、湘西州傳統工藝工作站、傳統工藝貴州工作站、青海果洛傳統工藝工作站、安徽黃山徽派傳統工藝工作站、廣東省振興傳統工藝工作站。另外,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與懷化通道縣政府合作正在建立通道侗族傳統工藝工作站。
2016年3月,由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雅昌文化集團、哈密地區行署在哈密設立“新疆?哈密傳統工藝工作站”,這是我國首個傳統工藝工作站。哈密地區將以傳統工藝工作站為平臺,開展非遺傳承人群的研習培訓,為新疆刺繡的“密作品牌”及傳統工藝品提供展示推廣平臺。其主要任務在文化部、教育部組織的“中國非遺傳承人群研修研習培訓計劃”框架下,以傳統工藝工作站為孵化器,開展非遺傳承人群的研修研習培訓工作,解決工作站與合作社、企業、傳承人等開展合作過程中的培訓需求。雅昌文化集團組織了包括“MOODBOX——情緒盒子”、“密扇MUKZIN”、原創潮流品牌“WOOHA”等三個設計團隊,設計團隊將新疆刺繡與現代日常生活中對產品的需求有機對接與融合,創作出符合當下人們審美情趣的新疆刺繡產品,目前共設計、研發、制作出300余件刺繡產品,并開拓市場,舉辦了“密作匠心——傳統工藝工作站階段成果匯報展”,提高產品的社會認知度和影響力。
2016年3月,文化部支持北京木真了時裝有限公司設立駐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傳統工藝工作站。計劃在湘西建立“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展銷基地”、支持企業、高校與湘西合作,把湘西作為傳統工藝的研習基地等。目前,舉辦了為期20天的苗繡研習,通過高品質的集中研習培訓,在保留傳統工藝主要特征的基礎上與現代設計理念結合,研制出符合現代審美及市場要求的作品,并在北京木真了時裝有限公司召開了“木真了湘西傳統工藝工作站第一期研習項目結業匯報暨湘西苗繡現代設計產品展”,對提高當地手工藝從業者的整體水平有很大成效。
在貴州,省文化廳和蘇州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于2016年5月中旬聯合成立傳統工藝貴州工作站。工作站設在貴州省“非遺”中心,蘇州工藝美術學院推動及協調相關高校、設計機構、民藝研究者進入工作站工作。工作站成立以來,蘇州工藝美術學院與貴州苗妹銀飾工藝品有限公司簽約了校企合作項目,建立苗妹銀飾刺繡工作站,派遣設計團隊進駐苗妹銀飾有限公司,開展為期40天的研習,合作設計銀飾刺繡產品100余款。工作站開展相關研修研習與培訓工作,幫助當地培養隊伍、增強傳統工藝發展后勁,并形成可推廣的經驗,整建制地接受貴州傳承人群參與培訓,集中提高傳承人群的保護傳承水平;推動貴州傳統工藝傳承人群學歷班、定向培養學歷班的開展。解決技術攻關,解決如印染固色、銀器防氧化、輔助器具改良等技術瓶頸問題,促進貴州傳統工藝品質整體提升,豐富學校學科建設和科研手段。
2016年7月上海大學駐青海果洛傳統工藝工作站揭牌成立。工作站通過加強傳統工藝指導,推動文化交流,加快人才培養,不斷拓展全州傳統工藝發展空間,提升文化軟實力,帶動城鄉居民就業和增收。
一是開展網絡遠程培訓。根據青海果洛傳統工藝人群居住分散、種類多、知識水平低和傳承人的實際需求,建立網絡遠程教學平臺,重點培訓美術基礎、設計基礎、市場營銷、創意設計、產品設計、知識產權等。二是開展實地培訓。組織青海果洛傳統工藝傳統人、企業管理和經營人員赴上海實地培訓,提升傳統工藝人才的專業水平和傳承傳播、經營管理能力,為青海培養一批具有“工匠精神”的懂工藝、會管理、善經營的高技能復合型人才。三是開展專家調研。上海大學相關專家教授和文化創意專業人員每年開展果洛非遺專項調研,加強傳統民族手工藝等指導,提升青海果洛傳統工藝文化創意水平。四是開展專題講座。因人因專業特長施教海大學專家教授在青海果洛開展以研發傳統工藝、文化創意、產品設計、發展文化產業、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及市場營銷等為主要內容的專題講座,對具有較高技藝水平的傳統工藝傳承人或資深從業者進行一對一輔導。幫助打造傳統工藝文化創意產品品牌。
2017年1月,故宮博物院駐安徽黃山市徽派傳統工藝工作站揭牌成立。工作站以故宮博物院與黃山市政府建立合作機制,文化部、省文化廳提供支持共同搭建平臺型工作站,吸收各方力量參與合作。工作站以歙硯制作技藝、徽墨制作技藝、徽州雕刻技藝、徽州漆器髹飾技藝、萬安羅盤制作技藝、徽筆制作技藝、茶葉等非遺傳統技藝項目為重點,依托故宮博物院豐富的文物資源、眾多的文物專家、高端的設計人才、廣博的文創產品、領先國際的數字化技術幫助我市傳承人豐富創作手法、豐富品種題材、解決工藝難題、拓展應用空間、培育知名品牌。通過辦展、辦賽、開展研習、組織培訓,鼓勵黃山傳承人踴躍參與傳統工藝的研究與再創造;鼓勵社會組織、企業參與徽州傳統工藝的振興。故宮博物院將不定期舉辦“故宮徽派工藝回故鄉展”,開設徽派傳統工藝體驗館。
除了已揭牌的六個傳統工藝工作站,一些高校、企業也正在積極探索工作站的建設,如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與懷化通道縣政府合作正在建立通道侗族傳統工藝工作站。通道縣政府負責征地15畝、協助辦理相關手續,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出全資建設并全面主持工作。組建由骨干教師、非遺傳承人、民間藝人等組成的研發團隊,制訂制度,建立良性運行機制,履行侗民族傳統工藝數字化傳承保護、文化研究、創新研發、社會培訓、展示展銷與傳播推廣、創業孵化、師生寫生實訓與調研等職能,全面推進侗族非遺的傳承與弘揚,完善通道文化創意產業鏈,助推通道文化產業與經濟的發展。目前已取得一系列包含通道非遺元素的設計產品、相關非遺論文、課題等成果。
從國家文化部及相關部門的文件、通知中以及文化部相關領導的講話中可以明確看出傳統工藝工作站的建設內涵。傳統工藝工作站設立的具體目標是:一是以當地相關項目為重點,提高傳統工藝發展水平,改善材料、改進設計、改良制作、提高品質、拓展市場、擴大就業。二是幫助當地培育品牌。通過培育品牌,引入質量控制標準,促進傳統工藝走進現代生活,現代設計和管理走進傳統工藝,促進形成有民族特色、能走進國內外市場的系列產品。三是在振興傳統工藝的過程中,更加深入地發現、認識傳統文化的精髓和價值,恢復和弘揚消失和退化的優秀工藝和元素。四是以工作站為平臺,開展研習培訓、示范引導、幫助當地培養隊伍、增強傳統工藝發展后勁,并形成可推廣的經驗。
文化部強調,工作站的建設與工作的開展要遵循如下原則:一是尊重當地文化,尊重民族傳統,尊重手工藝人,向民間學習。二是工作團隊要接地氣、貼民心,與當地手工藝人平等溝通,注重保護個性,發現價值,激發潛能,做到為生活創新,為民族傳承。三是尊重和保護當地手工藝人的知識產權。建立平等互利的合作機制,維護手工藝人權益。四是堅持自律。工作站建設單位及相關人員不向與工作站合作的手工藝人無償索取或低價購買其作品和產品,不向其索取或購買祖傳傳統工藝作品及產品。
劉光平(1978—),男,碩士研究生,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教師,主要研究方向:職業教育、非遺傳承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