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丹 殷麗嬌,云南財經大學經濟學院
?
湖南省城鄉流通發展的差異及對策分析
文/劉丹 殷麗嬌,云南財經大學經濟學院
隨著湖南省經濟的持續發展,我省城市化進程取得了長足發展。流通業對農村經濟的推動作用越來越明顯,已經日漸成為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關鍵驅動力,因此,如何更好地發展農村流通業,縮小城鄉流通差距已成為促進城鄉一體化,改善城鄉二元結構現狀的關鍵所在。
湖南省;城鄉流通;流通差異
流通規模日益壯大,流通總量穩步提升。城鎮居民的消費出現大幅增長,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大量新的消費熱點涌現,消費結構也不斷優化升級,已經從單一的消費發展為多元化的消費。消費環境不斷優化,城市總體流通規模不斷擴大,流通總量不斷提升。物流基礎設施日趨完善,各種運輸方式全面發展。京廣線、滬昆線、湘桂線、石長線、洛湛線、焦柳線、渝懷線等共7大干線,形成了“三縱二橫”鐵路運輸網,大幅提升了我省運輸能力,且省內有洞庭湖,湘江等多條水路。流通組織成分不斷多元化,新型業態不斷涌現。多種主體、多種經濟成份的流通組織得到了充分的發展,不斷有外資和外商進入湖南流通領域,各種私營企業迅速崛起。
流通主體增多,但發展有限。湖南省當前的農村流通體系中,農村合作經濟組織,農產品經銷商在農村流通中已成為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農業經濟人,龍頭企業,專業化合作組織等多樣化的流通主體也不斷涌現。流通方式和業態種類增多,但仍以傳統方式為主。隨著城鎮化的進程不斷加快和農村居民消費水平的不斷提高,湖南省農村地區的流通方式和流通業態也不斷創新。城市的大型超市等商貿企業也開始紛紛擴大農村市場,在農村建立連鎖超市或分店,湖南省著名流通企業步步高連鎖超市,家潤多超市等紛紛在縣及縣以下地區建立分店拓展市場,傳統的集貿市場與新興的農村超市,連鎖超市等業態共同發展。
城市流通基礎設施建設大大優于鄉村。城市的經濟發展水平要高于農村,相應的基礎設施建設,水電網,通訊設施等也比農村更為發達。在流通業發達的中心城市,道路交通四通八達,公路水路鐵路航空等現代運輸設施齊全。而在湖南某些落后的農村,交通還很閉塞,農村公路是廣大農村地區最主要甚至是唯一的運輸方式。城鄉居民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存在較大差異。城市居民有著較超前的消費觀念和價值理念,在發生購買行為的同時會更多地考慮所購買的物品是否符合自己的社會地位,由于經濟較發達,對時尚的靈敏度也較高,促進了城市的商貿流通業發展。而農村的消費觀念和生活方式都較為落后,對時尚的需求也不像城市那樣強烈。
鄉村流通中介組織不發達且規模小。湖南作為一個農產品大省,廣大農村地區的流通又以農產品流通為主,雖有著較豐富的農產品資源,卻沒有與之相適應的農村流通中介組織。在湖南廣大農村地區,有一半以上的農民并不是通過流通中介組織進行農產品生產和流通活動的。湖南農村流通主體主要是個體商戶,運銷大戶。農產品流通交易方式落后,市場組織化程度低,交易各自分散,交易方式也比較單一,缺乏能夠代表廣大農民利益的農村流通經濟組織。相較之下,湖南城市由于流通發展較早,發展規模較大,已形成了步步高集團,康星連鎖百貨有限公司等一批規模較大,組織化程度較高的流通企業。
城市居民的收入和購買力高于鄉村,市場需求大于鄉村。湖南省近年來城鄉居民收入均得到較大的提高,但城市和農村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仍存在較大的差距。收入上的差距直接導致城鄉的流通需求存在較大差異。城市流通秩序較鄉村更規范,鄉村市場監管缺位,城市消費能力的增強和執法力度不斷提高。相對城市而言,偏遠農村地區由于缺乏有效的市場監管和有序的流通秩序,已經成為不良品的聚集地。一些農貿市場,流動小販等的安全監管還十分薄弱。特別是在食品,農業生產資料方面,近年來已多次發生農村假冒偽劣,質量問題,如湖南金浩茶油事件。
加強鄉村基礎設施建設,改善鄉村流通環境。加大對農村流通網絡和基礎設施建設的財政力度,并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切實做好農村流通基礎設施的建設和規劃工作。積極推進鄉村居民形成現代化的消費觀念。現階段的廣大農村地區還不具有與之相適應的消費觀念,很大一部分農村居民更愿意將大部分的貨幣存入銀行而不是進行有目的有節制的適當消費。湖南的農村居民具有較強的消費能力,一旦消費觀念得到轉變,必將促進農村消費需求和流通水平的大幅提高。
積極引導流通中介組織健康發展。加大支持和引導,結合湖南農村的特點,重點發展銷售型流通中介組織。由于湖南省農村的農產品生產規模較大,農產品商品率也較高,通過大力發展銷售合作社,產地代理商等,可以極大地促進湖南農村的流通水平。整合鄉村臨時性和季節性流通組織,增強整體競爭力。湖南省農產品種類豐富,因此具有較鮮明的季節性,隨之也出現了很多臨時性和季節性的農村流通組織。加大正確引導,將個體商販,運銷大戶等零散的流通組織整合集中起來,并且需要其他組織提供各種有效幫助和服務,從而增強整體的流通競爭力,提高農村的整體流通水平,
努力提高鄉村居民收入,擴大鄉村流通市場。只有農民的生活水平得到實質性的提高,農民的流通需求得到增長,才能從根本上促進湖南農村的流通發展水平。要加快農村的產業結構調整,積極發展當地的特色農業,加大政府對廣大農村地區的政策支持和農業生產資料的補貼,從根本上提高農民的收入水平。加強鄉村流通市場監管,規范鄉村流通市場。通過頒布和規劃相關的法律法規,嚴格有效地監管農村流通市場。對農業生產物資,政府應當加強市場準入和監督,并提供相應的鑒定和技術支持服務,對于大多數的日用消費品和家電,加強源頭管理,嚴懲違法廠商和不法商販,堅決杜絕假冒偽劣產品流入農村。
[1]陳麗華.商貿流通業對區域經濟發展的影響機制及效率評估[J]. 商業經濟研究. 2017.
[2]王榮俊.基于農村物流問題的對策研究[J].遼寧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
[3]谷雨芯.農村物流網絡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7.
劉丹(1994—)湖南岳陽人,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產業經濟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