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位佳慜,吉林電視臺都市頻道
?
當前新聞職業道德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
文/位佳慜,吉林電視臺都市頻道
隨著經濟的發展以及互聯網的普及,新聞行業也取得了巨大的進步,各種新聞媒體應運而生,但商業化的運營方式也使得越來越多的新聞人為了利益開始違背新聞職業道德。當前的新聞職業道德建設不容樂觀,權錢交易、有償新聞層出不窮,低俗化以及虛假新聞盛行都是存在的明顯問題,下面我就根據這些存在的明顯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新聞職業道德;建設;問題;對策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以及個人對金錢的過度追求,使得很多新聞工作者放棄了原有的道德底線,開始利用手中的權利來換取金錢利益,其中有償新聞就是當前違反新聞職業道德的一種明顯表現。由于新聞報道的范圍較廣,涉及到的人群也較多,其中也包括一些違法犯罪分子,這些違法犯罪分子為了掩蓋自己的罪行或者有損社會的行為往往愿意利用金錢賄賂新聞工作者,首先就是負責直接采訪的新聞記者往往會因為經不住誘惑而做出違反新聞職業道德的行為。還有一些新聞工作者已經掌握了某些企業和個人的違法違規等行為不去及時地報道而是利用這些證據要挾當事人以換取經濟利益。
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深入發展,一些拜金思想、媚俗主義開始泛濫開來,這也造成了很多人對那些充滿拜金主義、媚俗主義的新聞非常感興趣,有的甚至已經把閱讀瀏覽這一類的新聞當成一種生活習慣了。所以一些新聞媒體、新聞工作者為了滿足這一部分觀眾的需求往往刻意傳播發布一些充滿媚俗主義、拜金主義的新聞信息,這也造成了新聞的質量和內容不高,并且當被這些充滿媚俗主義、拜金主義的新聞所包圍之后往會產生不平衡的心理,對社會的發展產生了極大的不良影響。
這一點主要是指對一些災難的新聞報道,每年各地都會發生一些自然災害或者其他認為因素造成的災難,當災難發生時各大新聞媒體都會馬上趕往現場進行新聞報道,這些新聞媒體一方面是為了彰顯新聞報道的社會價值、讓更多的人對災難有一個清楚地了解,另一方面也會為了增加關注度而刻意去追蹤報道的。當災害發生之后,受災群眾的心理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傷害,其心理承受能力也會變得十分脆弱,但一些新聞記者在采訪的過程中往往忽視了受災群眾脆弱的心理承受能力,經常是為了增加關注度而隨意曝光受災者的悲慘命運,但這些受災群眾也往往有著強烈的自尊心,雖然這樣做也獲得了很多人的同情與幫助,卻對這些守在群眾的心理產生了一定的創傷。
伴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以及新聞媒介的商業化運營也使得越來越多的新聞媒體與商業利益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其中更有很多新聞記者和新聞編輯經不住金錢的誘惑而做出違反新聞職業道德的事情,虛假新聞也就應運而生了。很多新聞媒體為了迎合群眾的好奇心理或者說是某些不健康的心理,往往會刻意傳播一些虛假信息,即使有些新聞信息是真實發生的,但卻為了增加關注度而刻意進行夸張甚至是虛構,尤其是對于一些明星或者群眾比較關心的事情,虛假新聞更是層出不窮。
權錢交易和有償新聞嚴重影響著當前新聞職業道德的建設,其不僅對新聞行業造成了極大的不良影響也對社會發展造成了很強的負面作用,同時也會助長某些不法分子繼續違法犯罪,也造成了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得不到有效保護。所以對于新聞媒體行業中存在的權錢交易和有償新聞問題要從兩方面進行治理,一方面要加強監管,建立健全監督舉報機制,對于那些利用權力為自己謀取私利的新聞從業者要進行嚴格地懲戒,同時還要鼓勵人民群眾舉報那些違反新聞職業道德的行為,尤其是利用掌握的證據勒索敲詐當事人的新聞工作者,更要鼓勵受害者大膽舉報并且還要努力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對那些企圖利用金錢賄賂新聞工作者的不法分子更要采取更加嚴厲的懲罰手段,這樣才能起到一定的警戒作用。另一方面就是要加強對新聞工作者的思想教育,要向新聞工作者講清楚做出違反新聞職業道德行為所造成的危害尤其是對社會產生的不良影響以及其個人發展的影響,情節嚴重的還會面臨法律的懲罰。還要嚴格要求新聞工作者尤其是新聞記者要履行好自己的職責,認識到自己的權利是人民群眾所賦予的,應該努力為民請命,努力讓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得到保護,不做有損人民群眾合法權益的事情。
新聞媒體作為政府的發聲單位以及人民群眾進行合理訴求的工具,其不僅要追求經濟價值更要努力彰顯出自身對社會發展的重要作用,也就是我們都知道的新聞媒體的社會價值。教育大眾、弘揚正能量正是新聞媒體彰顯社會價值的主要方式,不能為了迎合部分觀眾的獵奇心理以及拜金、媚俗思想的需求而過度宣傳這些低俗新聞。
彰顯人文關懷也是新聞媒體實現社會價值的主要方式之一,尤其是對于弱勢群體更要給予足夠的關注與尊重。普通大眾往往都會向新聞媒體尋求幫助,有的甚至還會將新聞媒體作為其“保護傘”,認為新聞媒體會更好地保護其合法權益,所以正是基于這種需求新聞媒體更不能利用弱勢群體的不幸遭遇作為新聞的關注點進行隨意爆料。在進行采訪報道之前,要對受災受害群眾的基本情況有一個大致的了解,同時還要征求受訪者的同意才能對某些信息進行報道。
針對虛假新聞層出不窮的問題,首先應該加強監管,制定出防治虛假新聞的相關規定,對于能夠給他人和社會造成不良影響的虛假新聞可以追究其法律責任。其次還要做好宣傳教育,要讓新聞媒體人認識到虛假新聞對于群眾和社會發展所造成的危害,要嚴格遵守新聞職業道德。最后還可以建立健全監督舉報機制,號召群眾用于舉報虛假新聞,懂得利用法律的武器來保護自身的合法群益。
【1】張焱,論加強新聞職業道德建設的對策與思路 [J]《新聞研究導刊》,2015(23)
【2】肖瀟,淺談新聞職業道德建設的現狀及對策[J] 《新聞傳播》,2016(1)
【3】朱印, 新聞工作者的職業道德建設 [J]《新媒體研究》,2016,2(9)
【4】張靜,當前我國新聞記者職業道德存在的問題及時策研究[J]《西部廣播電視》,20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