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立翔
圖|賀思聰
圓桌論壇—企業社會責任:從理論到實踐
整理|立翔
圖|賀思聰

從左至右分別為:上海市慈善基金會常務副理事長施德容、挪威船級社的宋琳、德勤公益基金會的吳嘉源、第一反應的陸樂、第一財經公益基金會的周旭峰、興全基金的楊衛東、MSC咨詢的譚亞幸
2017年9月5日,時值第二個“中華慈善日”,上海市民政局聯合中國社科院、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研究院、現代慈善研究中心、上海市慈善基金會、上海社會科學院、文匯報社,在中國金融信息中心共同舉辦了“現代慈善與社會轉型—2017年上海慈善論壇”。論壇下半場,上海市慈善基金會常務副理事長施德容與來自挪威船級社的宋琳,德勤公益基金會(以下簡稱“德勤”)的吳嘉源,第一反應的陸樂,第一財經公益基金會的周旭峰,興全基金的楊衛東,MSC咨詢的譚亞幸等嘉賓,就“企業社會責任(CSR)從理論到實踐”為主題進行了圓桌論壇,嘉賓們以不同的崗位,從不同的角度探討他們與CSR的關系、他們的企業是如何做CSR的,以及他們對CSR未來發展趨勢的見解。
Q1
問題一:個人、企業和CSR的關系
宋琳:DNV GL挪威船級社,全球50%以上的船是由我們檢驗的,是第三方的認證機構,DNV是個輕資產的管理咨詢公司。在CSR方面,對外,DNV是個第三方的機構,作為第三方驗證公眾的準確性、完整性和透明性;對內,DNV鼓勵全公司的人騎自行車上班,不要開車,節約碳排放。在DNV的辦公室一定沒有礦泉水,因為生產一個礦泉水瓶子需要0.7公斤的炭,我們員工走到哪兒都是自己帶杯子,這是DNV的一個特質。CSR不光是驗證機構,也是一個以身作則的機構。
吳嘉源:德勤是全世界四大專業服務機構之一。德勤關于公益慈善的項目都集中到一個平臺,向大家提供服務。志愿者方面,全球有20多萬人,在中國大陸有1萬多人,每一個專業服務人才有不同背景,發揮他們專業的技術,給慈善方面的好朋友,好的NGO、社會組織提供服務。在公益慈善面前,是無償服務的。
陸樂:第一反應是一家上海本地初創公司,跟前兩家世界級大公司不一樣。我們是中國第一家拿到美國社會企業認證的機構,也是第一家成為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和哈佛肯尼迪政府學院案例的社會企業。我們提供的服務是為社區、辦公樓、運動場所、學校提供黃金4分鐘急救系統,解決當我們身邊真正有人倒下,大家能夠在盼望救護車早點來之前,不敢救、不會救、不想救這個社會痛點,第一反應的使命就是讓意外不再奪走生命。
周旭峰:第一財經是媒體,作為媒體,在CSR方面的工作最大的是推動中國CSR的發展。每年的中國CSR榜單,在全國來說都是最權威的。2016年舉辦了CSR高峰論壇,把在中國的每一個由CSR推動的點滴和案例進行分享。第一財金公益基金會分為兩塊,對內是公益中心,推動員工加入企業的志愿行動當中,比如邀請嘉賓與一財合作,一財會拿出媒體資源,很多編導、記者都會對公益活動感興趣,拍了一系列短片,在網上公布;對外是基金會,利用企業的核心能力做好基金會的工作。對財經媒體來說,聚焦做公益這件事情,會找到公益金融的領域,另外在公益品牌上和公益傳播上貢獻力 量。
楊衛東:興業全球基金是公募基金機構。做金融投資,第一是把持有人的錢管好,這是最基本的責任;第二是法律,風險控制是非常重要的責任;第三是道德;第四就是公益,從員工到管理層,把獲取的收益投入到慈善公益、文化方面。2008年發布了中國第一個社會責任投資產品。與第一財經合作發布的第一個社會責任指數,也是在2008年完成 的。
譚亞幸:MSC是專注于企業和社會責任發展的咨詢公司,MSC將社會責任與可持續發展量身定制融入到企業的戰略里面。一方面更好地幫助企業解決現存的問題,另一方面為企業去創造價值。簡單地說幫助企業活得更久。
Q2
問題二:CSR對于企業的重要性在哪里
宋琳:CSR對于DNV的作用來說,第一是品牌,作為一家有靈魂的公司,每個人的氣質都是節能環保、保護地球,每個人都帶著這樣一種使命感。第二是正能量的傳承,企業的文化影響到我,我會影響到我的客戶、朋友,更可以影響到我的孩子。我家女兒9歲時我加入DNV,她現在已經大三了,她在報志愿的時候,義無反顧地報了化學工程,她說她就是要做一輩子的環保衛士,這就是DNV給她的力量。第三是市場的影響,客戶有機會來到DNV,看到公司人員的氣質,看到公司的所有,他會發自心底地尊敬,認為是值得合作的伙伴。三個方面,一個是品牌,一個是正能量傳承,一個是市場引導。
吳嘉源:德勤的服務本身是必須要履行社會責任的。對于CSR工作來講,通過德勤的品牌帶來公信力,給予公益慈善服務方面的信心,合法為需要幫助的人群提供幫助。另外,德勤輕資產當中主要是人才,他們在專業服務的同時也把一些時間奉獻給社會,參與志愿服務。德勤公益慈善基金這個平臺,給員工一些機會提供志愿者服務,給他們的個人成長帶來更完整的幫助。通過公信力,在參與或推動的項目當中能吸引更多志同道合的企業、機構一同參與,帶來更大的影響。CSR對于德勤公益基金來講是生存的DNA。
陸樂:第一反應提供的每一個產品會讓社會變得更好,讓社會環境、工作環境、學習環境變得更好,本身是一個CSR。美國的B Corp有核心理念,不叫社會企業,叫共益企業。B Corp從一開始就不可以股東利益最大化,叫社會利益最大化。為什么叫共益?如果產品好的話,真的能解決一個社會痛點,如果真正抓到社會的需求,是剛需,那么就應該掙到錢,因為別人愿意購買這樣的服務。按照B Corp體系來講,公司掙的每一分錢都是通過社會提供的服務來實現,其中有200多個標準,從某種角度來說比上市公司更加嚴格,考核的不僅是經濟指標,還有社會指標。
周旭峰:把CSR和戰略高度結合,表里如一,最后會活得足夠久,足夠長,這對企業來說非常重要。
楊衛東:在參與社會責任投資的時候,有一家江浙企業當時在新疆做皮毛,他們把污水排到地下,我們利用自己持有的股權,20%的股份去表達自己的態度,這個態度比媒體的態度,比一般的態度更直接,直接引導資產的配置,這個是非常重要的。用經濟金融的風向引導,將會更加有效。
譚亞幸:CSR有什么用?企業面臨轉型怎么辦?營銷沒有效率怎么辦?這個時候采取的方式是試下CSR。它是一個方法論,怎么解讀?首先,在社會問題領域是能夠幫助企業產生更多商業機遇的。其次,在商業邏輯中賦予更多的社會影響力。如公益捐步,并不改變微信作為社交軟件的性質,但是賦予了微信更多的黏性。總結起來,CSR是更高的資源配置或資產配置,比傳統商業手段能更為有效地去創造商業的價值,比傳統的工業手段能更有效解決社會問題。作為一家CSR咨詢公司,幫助企業取之有道。
Q3
問題三:對國內CSR的發展有什么建議
宋琳:高、廣、煽。高,指推動CSR的人意識要高,抬頭要高。因為CSR還是一個能夠改變企業的東西。為了節約電,不開燈,不開空調,是曲解了意思,應該把空調管道清洗一下,能夠節能環保,這才是CSR,企業層面都要做才可以。廣,不能只是寫CSR報告,CSR負責人要知道對內有慈善,對外有節能環保的措施,施工怎樣是安全的,怎樣做到聯控,這個人的知識面要廣。煽,就是煽情,為了子子孫孫能夠生活在安全的世界,讓大家看到這個世界是安全的。
吳嘉源:從社會環境來講,政府扮演的角色很重要。很多上市企業在推動中國經濟發展方面扮演著更加重要的角色,如果政府能要求上市企業在CSR方面必須要披露,讓企業在履行這份責任時能做得更到位,對于推動在中國企業社會責任方面是有非常正面影響作用的。
陸樂:我理解的CSR是奉獻,是對社會好,對別人好,或者對我們子子孫孫好。講一個數據,在上海、北京等一線城市,如果我現在在這里或者在自己家,心臟病發作倒在地上,心臟驟停。誰知道救活率大概多少?官方數據低于1%。救護車平均15分鐘到。救護車到之前,大家會說:“我不懂,不知道該怎么救,最好旁邊有個醫生。”但是醫學上黃金救援時間只有4分鐘。如果這件事情是社會剛需,一定會有人買單的。只是你什么時候買,買多少而已。剛才講到企業社會責任,對企業是有幫助的。大家為什么愿意拿很少的薪水,自己投錢來做這個事情?為什么能夠吸引到非常優秀的人?因為他覺得這是他的生命價值,是他跟社會有關系。B Corp能比其他企業獲得更大的價值,因為最好的人才、顧客會選擇這樣的企業。可持續發展不僅是品牌、商業,其實是與周圍利益相關者、客戶、員工、上下游、政府、社區的關系,如果在里面找到真正的痛點,做的事情能夠幫助到相關者,就一定能生存下去,一定能夠可持續的發展。
周旭峰:公益產品是要解決真正的社會問題的,未來的CSR是要企業拿出真正的能力來做的。京東把物流作為它的企業社會責任,一財是拿財經金融方面的能力投身公益,用傳播品牌上的能力做公益,這是一財未來可以做的。
楊衛東:純粹才能走得更遠,把我們自己每年投的錢管好,投到好的項目。一是可持續性,投出去的錢的安全性、效果;二是資源共享,把共享資源平臺打開,讓每個資源放進去錢更有效。
譚亞幸:CSR是非常務實及有用的。我們服務了很多大企業,騰訊、阿里巴巴,大家覺得這些大企業做CSR理所當然,但我們也服務了很多中小民營企業。未來希望不再說要不要CSR,而是花更多時間去探索這件事情的有效性,真的做出來給大家看,從一到十,從十到百,這樣才能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