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陶晨
黃毓千:小口琴,大事業(yè)
文|陶晨
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前,黃毓千出生在日本,父親是當時中國公派赴日的留學生。小學畢業(yè)后,黃毓千舉家從香港來上海定居。家人們都熱愛藝術(shù)、愛好音樂。雖已過耄耋之年,但說起幼年的事,黃毓千仍開心得像個孩子。“9歲的時候,我開始接觸口琴。大哥比我大9歲,當時在上海圣約翰大學念書。我喜歡看他吹口琴,趁他去上學時,我就偷偷拿著他的口琴開始學著吹。當時也就是憑著記憶自學,我也沒讓哥哥教我。”自學到要看譜子的階段,黃毓千才開口向哥哥求救,哥哥這才知道他已自學了一段時間。
1950年12月,黃毓千參加抗美援朝志愿軍,后任南京軍區(qū)青島海軍司令部參謀。從部隊轉(zhuǎn)業(yè)后,1957年,他進入上海機電局從事審計工作,一做就是40年。黃毓千的口琴之路也一直沒有斷過。工作期間,他堅持每周花兩個半天去上海音樂學院進修。
退休后,黃毓千將主要精力放在上海各大、中、小學校口琴活動與口琴教育事業(yè)上。他是中國音樂家協(xié)會會員,先后獲得“園丁獎”“榮譽藝術(shù)教師”“上海市終身教育優(yōu)秀老師”等榮譽,數(shù)任“亞太國際口琴節(jié)”大賽評委。近20年來,他曾多次應邀在新加坡、日本、美國等國家及我國港臺地區(qū)舉行演奏和講座。此外,黃毓千編著出版了上海市口琴考級指定教材《中外口琴練習曲》《口琴音樂知識與入門》等近10本口琴音樂專業(yè)書籍,包括獲上海市文化發(fā)展基金3.5萬元資助出版的《世界經(jīng)典口琴小品111首》,以及《口琴的魅力》等個人演奏與口琴教學音帶、碟片數(shù)張,其傳略入選人民出版社《中國音樂家辭典》。
記者問起口琴的流行和教育普及情況,黃毓千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興奮地給記者介紹起來:“目前中國的口琴愛好者主要用的是兩種口琴—半音口琴和復音口琴。”說著他從家里的柜子里找出兩把口琴,一把是復音口琴,另一把則是半音口琴。“西方主要流行半音口琴,比較適合演奏他們的曲子。而復音口琴非常適合演奏較為復雜的曲子。”一邊說著,黃毓千一邊為記者演奏起了貝多芬的《小步舞曲》。這是由兩只復音口琴上下交疊一起演奏的,類似于鋼琴的兩只手,可以演奏出主旋律和伴奏部分完整曲子,不需要伴奏就可以單人演奏。
經(jīng)過交流,記者得知黃毓千目前每天都要練習口琴演奏,正所謂“曲不離口”。經(jīng)常吹口琴的人肺活量大,對老年人也是一種鍛煉,更是一種藝術(shù)的享受。
1981年5月,黃毓千聯(lián)合邵玉棠、陳詩彝等將社區(qū)一些口琴愛好者組織起來開設口琴學習班。隨著成員越來越多,黃毓千申請正式成立了豫園口琴樂團,并擔任團長一職。一直到2014年因為身體原因,黃毓千才將樂團交給樂團骨干負責,自己則退居顧問一職。
豫園口琴樂團在黃毓千的帶領下,30多年來堅持每周一次有計劃、有制度、有教學、有輔導的學習培訓,學習曲目多由黃毓千親自編曲。樂團既推動了社區(qū)教育發(fā)展,也豐富了社區(qū)居民,特別是老年人業(yè)余文化生活。本著普及口琴音樂和提高群眾音樂水平的目的,豫園口琴樂團走遍了大街小巷。以口琴獨特的風格和悅耳動聽的曲調(diào),不斷陶冶人們的心靈和情操。豫園口琴樂團多次舉辦社區(qū)青少年口琴“夏令營”活動,促進青少年學習口琴的積極性。

01 黃毓千在演奏

02 口琴團交流演出

03 豫園口琴樂團建團30周年演出
由此,豫園口琴樂團也多次被上海電視臺、上海人民廣播電臺、《解放日報》《新民晚報》《勞動報》《上海僑務報》、東方網(wǎng)、中新網(wǎng)等媒體報道。他們稱樂團為“一支陶冶人們心靈、美化人們生活的口琴音樂集體”“一支活躍在群眾文化舞臺的輕騎兵”,等等。
豫園口琴樂團設高音部、中音部、重音部、低音部等6個聲部,有老中青成員共30多人,其中80歲5人,30歲以下10人,平均年齡60多歲。30多年來,豫園口琴樂團組織了多種形式演出,大到千人舞臺,小到街頭納涼晚會,堅持為社區(qū)服務。將近35年中,有近百人次在各種國際、國內(nèi)口琴比賽中獲得了“樂齡組”(老年組)冠軍,金獎、銀獎、銅獎、優(yōu)異獎等各個獎項,不斷提升了樂團的整體水平。
豫園口琴樂團能持續(xù)30多年良性運作和發(fā)展,黃毓千發(fā)揮了重要的領軍作用。他培養(yǎng)了上萬學生,曾指導幾百名學生參加國內(nèi)上海、杭州、香港、臺灣及國外新加坡、韓國、日本、馬來西亞等口琴大賽,均獲得好成績。黃毓千為普及口琴教育事業(yè),曾6次應上海人民廣播電臺邀請,主持《口琴音樂講座》節(jié)目。
豫園口琴樂團也是我國著名口琴家石人望先生創(chuàng)辦的“大眾口琴會”旗下一支演奏團隊。黃毓千是石人望的傳人和接班人。石人望在生命垂危之際,把“大眾口琴會”事業(yè)托付給黃毓千。黃毓千說,豫園口琴樂團源于社區(qū),積極反哺社區(qū)音樂文化事業(yè)。希望通過新生代力量的壯大,讓中國口琴界后繼有人。
2014年,年近八旬的黃毓千又與志愿服務結(jié)緣。2013年,黃毓千在上海書城簽售新書《世界經(jīng)典口琴小品111首》。活動結(jié)束后,作為黃毓千粉絲的“緣夢之家”創(chuàng)始人大學生徐增就與豫園口琴團的楊秘書長互加了微信。看到徐增朋友圈發(fā)出的志愿服務活動后,黃毓千和楊秘書長都積極響應。
2014年,黃毓千和楊秘書長帶領著豫園口琴樂團在黃浦區(qū)的一些敬老院,為老人們義演,不收取任何費用。這幾年來,無論是政府還是民間組織邀請他和團隊參與公益演出,在身體允許的情況下,黃毓千都乘坐地鐵去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