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徐以立
美國聾人文化略觀
整理|徐以立
1871年,英國文化學家泰勒在其《原始文化》中將“文化”界定為一個復雜整體,其中包括知識、信仰、藝術、道德、法律、習俗和任何人作為一名社會成員而獲得的能力和習慣。聾人作為少數群體,在群體發展的過程中,不僅手語得到切磋、發展和交流,而且聾人共享的習俗、禁忌、價值觀等也逐漸得以確認,并進一步發展成為聾人文化。對于聾文化,在國外已經有了成果,而國內的研究卻相對不足。本文將略觀美國的聾人文化,以期推動我國聾人文化研究的進一步發展。
由于大多數聾人來自于健聽家庭,而且多數家庭同時也擁有其他健聽孩子。因此,聾人處于散居的生活狀態之中。而聾人寄宿學校和俱樂部由于是聾人相對聚集的場所,因此,這里也是聾人形成親密紐帶關系、孕育聾人文化的重要環境。
由于許多聾人寄宿學校是由聽人創辦和管理的,手語在寄宿學校中也曾一度被禁止,這使得對于領地核心地位認同的聾人們開始尋求真正屬于聾界的地域,而不是依賴于單一的寄宿學校。當學校生活結束以后,俱樂部便成為聾人加深文化適應和進一步社會化的主要場所。
在聾人俱樂部,聾人會擁有家的感受和成為主人的享受;成員們還能尋求到關于世界、社區、雇傭和朋友等方面的信息;參與各種體育與休閑娛樂活動,如跳舞、抽彩、宴會、文化聚會、選美競賽、演講、周年慶祝、觀看字幕電影等。俱樂部也是年輕聾人獲得聾人文化和價值觀,學習美國手語,講述聾界笑話、故事和聾界歷史的重要場所。
聾人追求擁有領地的自主意識,這促使他們不斷為建立聾人世界的烏托邦而努力著。著名的蓋洛德特大學,自其成立便扮演著一個象征性符號的角色,長期被視為聾界的“麥加”,來自世界各地的聾人朝圣般地來到這個地方,領略真正屬于聾人自己的驕傲和自豪。
最令世界矚目的是蓋洛德特大學DPN抗議運動(意思是“現在就要聾人當校長,不能拖延”)。DPN運動的深遠意義已遠遠超出它為聾人所爭取到的權益本身,即推選出蓋洛德特大學第一任聾人校長,或是美國聾界從聽人手中爭回了對蓋洛德特大學的控制權。更重要的是,這場運動提升了聾人的自我意識和力量。
聾人有自己獨特的藝術表達方式,聾人藝術在傳遞聾人文化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一方面,聾人具有敏銳的視覺優勢,這使他們能夠在視覺上模仿和創造出更加細膩、逼真的視覺形象;另一方面,聾人具有獨特的視覺語言—美國手語。聾人藝術主要包括視覺藝術、表演藝術和文學藝術等表現形 式。
18世紀是現代聾人教育歷史的開端,聾人藝術家在傳承這段開創史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曾受教于萊佩的聾人學生們,以聾人的視角,通過繪畫和雕塑等藝術形式展示了這位“聾人之父”的歷史功績。從那時起,聾人藝術家便不斷地通過各種藝術形式將聾人文化呈現給世人。
聾人戲劇也是聾文化很重要的一種表達方式,不僅在聾界擁有自然的受眾群;而且對聽人來說,能夠觀看聾人出色的表演,領略聾人經歷中豐富的視覺生活,也是一種難得的享受。
美國早期的聾人戲劇可能源于19世紀中葉的寄宿學校,其戲劇主要圍繞聾校生活、聾人歷史以及聾人家庭的處境而展開。在劇中,聾人學生可以不受自己英語語言能力的限制而自如地施展表演才能和美國手語的表達。

綜觀聾界的戲劇表演,大致可以分為幾種類別:第一類是改編自聽人的戲劇,用美國手語演出,這些戲劇被稱為“手勢語言的戲劇”。第二類是聾界的戲劇,表現的是聾文化中的手語故事。聾界原創的戲劇通常所表現的主題包括聾人與聽人之間的溝通問題、學校在聾人文化認同中的核心作用、聾校聽人權威的壓迫態度、聾人的尊嚴、手語之美等。第三類是具有跨文化性質的前兩類戲劇的融合,如著名的愛情心理劇《次神的孩子》(Children of Lesser God)。
聾人的文學藝術形式有多種多樣,除了戲劇、傳記之外,還有手語故事、寓言、詩歌、軼事趣聞、手語幽默等。
美國手語承載了豐富的文學傳統,其中手語故事和講故事的聾人在加強聾界聯系、傳承歷史和累積智慧方面起著重要作用。在聾人經典的手語故事中有兩類故事廣為流傳:一類是“成功故事”,描寫了生長于聽人家庭環境中的主人公,之前從未遇見過任何聾人,后來遇見了一位聾人,這位聾人教他手語,指導其以聾人的方式生活,并使之最終融入到聾人的世界而忘卻了過去的成功經歷。另一類是有關起源的傳奇,無論在美國還是其他國家,都有講述聾人教育先驅萊佩如何與兩個聾人姐妹結緣并創建第一所聾校的故事,這也解釋了萊佩為什么被人稱之為“聾人之父”的根源。在美國,另一個有關起源的傳奇,講述的是托馬斯·蓋洛德特如何遇見聾人小女孩艾麗斯(Alice Cogswell)及建立美國第一所聾校的經歷。無論是萊佩還是蓋洛德特,二人都是謙遜的健聽者,都在尋找一種生活的感召;他們在遇到聾人之前,也都對聾界和聾人不公平地被排除在教育之外一無所知,都要感謝有緣遇到聾人;他們學習手語,從符號的領域進入聾界,進而幫助聾人打開通往教育之門,達到彼此心靈溝通。兩類故事都傳達了從個人走向社會,從沉默走向溝通的美好結局。而作為一個成功的講述者,必須要能控制語言和非言語的溝通,及時回應觀眾的反應,并有觀察、感知聾人界發展動向的能力,將捕捉到的素材恰當地反映在所選擇的故事之中。
聾人的手語幽默根植于文化,故包含了許多文化信息,在內容上多涉及情感壓抑的宣泄和自我解嘲,進而喚起對聾人團體的歸屬和認同。
綜上所述,美國聾人文化是在主流文化的背景下,在滋養和孕育其衍生的聾界領地與組織中不斷產生和發展起來的;是在與主流社會被忽視和尋求自身平等權利與尊嚴的抗爭中形成的具有向心力的社會群體;由于聾人具有共同的視覺身體特征,在屬于自己的語言中,美國手語承載了聾人豐富的藝術表達。聾人文化的興起反過來也影響和推動著美國的主流文化更加朝著民主、平等和彼此尊重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