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黎源
(嘉興職業技術學院浙江嘉興314000)
高職管理類專業教師進企業鍛煉問題及對策研究
徐黎源
(嘉興職業技術學院浙江嘉興314000)
高職教育是培養高素質、高技能人才的教育,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是高職教育最重要的目的之一。現在高職教師往往都是從學校畢業后直接進入高職院校,缺乏企業實際操作和管理經驗,缺乏對生產管理的切身感受。因此提高高職教師的實踐技能,對于提高教師自身的教學能力,進而提高學生的實踐技能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高職教師;企業鍛煉;實踐技能
高職教育的目標是培養企業生產一線的技術人才,高職教育與本科教育有著顯著的區別。高職院校畢業的學生不是從事研究工作,而是在企業的生產、技術、銷售等一線部門工作。高職的教師只有具備企業一線的實際技能,才能培養出符合高職人才培養目標的畢業生。然而,目前高職院校大部分的教師都來自普通高校,不具備企業實際生產管理的能力,這就導致了高職畢業生并不能夠適應企業的需求,這也是當前高職院校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的重要原因。到企業進行實踐鍛煉是豐富專業教師企業工作的實踐經驗、提升高技能培養人才的質量、培養“雙師型”教師隊伍的重要方式和有效途徑。
1.1 企業接受教師進入企業實踐的積極性不高。企業是盈利性的組織,高職教師進入企業不能夠給企業帶來經濟效益,相反還有可能影響企業正常的生產運營。教師進入企業的時間往往相對比較短,一般都是幾個月的時間,企業不愿意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來培養一個很快就會離開企業的人。企業在經營過程中也有自己的商業秘密,而教師是講授課程的,企業非常擔心教師在企業實踐后將自己的商業秘密泄露出去。
1.2 教師參與企業生產運作實踐的積極性不高。企業的實際運作與教師平時上課的內容有很大的差距,教師的實踐經驗欠缺,進入企業教師不能夠馬上參與企業生產管理過程,難以適應。其次學校的考核、晉升和職稱評審主要與科研、教學相關,與企業實踐鍛煉的時間和效果沒有很大的關系,教師進入企業實踐鍛煉不能夠給教師帶來直接的效益。教師更加愿意把時間和精力放在科研、教學、技能競賽等能夠給自己帶來直接效益的工作方面。
1.3 學校對于教師進入企業實踐缺乏有效的監管。由于提供給教師進行實踐鍛煉的企業數量多,地區分散,而且學校的人事部門往往也有很多的事情,所以對于教師進入企業實踐鍛煉的監管往往不嚴。僅僅把教師企業實踐鍛煉工作日(周)志、實踐鍛煉總結、企業考勤表等材料作為監控和考核的依據。在實際過程中往往蓋一個企業的章就是實踐鍛煉了,教師是不是真的進入企業,是不是真正參與企業生產管理、技術學習、銷售過程中去,往往都無法監管的。

2.1 提高教師實際技能是解決教師企業鍛煉一切問題的根本。教師進入企業存在諸多問題,其中的根本問題是教師無法提供企業需要的技能、技術或者其他企業資源,無法給企業創造價值。相反如果教師能夠給企業帶來企業所需的資源(技能、管理方法、人力資源、市場需求),企業就會積極主動地邀請教師進入企業,也只有這樣教師才能深入到企業生產的運作過程中去。作為高職教師僅僅掌握理論知識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把理論知識運用到飛速發展的社會中去。高職教師不能只在校園里面閉門造車,而是要積極參與企業經營競爭,不斷學習新的知識和技能,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2.2 企業要負擔自己的社會責任,幫助學校培養高職教師。盈利是企業最重要的目的,但是并不是唯一的目的,幫助學校提高教師的素質,就是在提高高職院校學生的素質,對于整個社會來說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這是一個有責任的企業應該承擔的社會責任。所以企業領導者應當從長遠的角度看待企業的發展,不能僅僅只顧眼前的短期利潤,而是要為企業長遠的發展提供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只有這樣才有可能成就百年企業。
2.3 學校管理層出臺相應的企業實踐鍛煉制度,鼓勵教師積極進入企業實踐鍛煉。學校管理層制定教師進企業鍛煉的考核獎懲制度,對積極進入企業實踐鍛煉的教師給予經濟補償或者物質獎勵。激勵教師定期去企業實踐學習,了解行業的最新動態和實踐經驗。在學校的年度績效考核方面要明確企業實踐鍛煉的權重分值,把企業實踐鍛煉與教學、科研、學生技能競賽等工作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學校給予進企業實踐鍛煉的教師在交通、食宿等方面提供相應的配套保障。
2.4 完善高職教師的職稱評審制度。目前高職院校教師的職稱評審主要的依據是科研項目、論文的數量與刊物的級別、學生技能競賽、教學業績等,這種職稱評審制度導致了高職教師重科研與教學,忽視企業實際操作能力的提高。一方面學校希望提高教師的實際操作能力,另一方面教師的職稱評審制度幾乎完全忽略了教師的實際操作能力在職稱評審中的作用。目前高職院校的職稱評審制度與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是不匹配的,甚至可以說是背道而馳。完善高職教師的職稱評審制度,給予有企業實踐經驗、積極參與企業實踐的教師更多的職稱晉升機會是高職教師職稱評審改革的正確方向。
高職教育的目標是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高職教育更加強調“實踐性”,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所以高職院校需要一支符合職教特征和具有豐富企業實踐經驗的“雙師型”師資隊伍。高職教師進入企業參與企業的生產運作過程是培養“雙師型”教師隊伍的重要途徑。目前,高職教師進企業實踐鍛煉還存在著諸多問題,與培養“雙師型”教師隊伍的目標還有很大的差距。提高高職教師的實踐能力是一項系統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學校、企業、教師自己和政府有關部門共同努力。
[1]李艷.高校教師企業掛職鍛煉成效最大化問題研究[J].理論觀察,2015(09):149~150.
[2]何婧,魏巍.高校青年教師深入企業行動的方法與途徑[J].學園,2014(35):8~9.
[3]張文靜.關于高校教師進行企業掛職鍛煉的探討[J].民營科技,2017(02):262.
[4]岳春玲.應用型本科院校會計專業教師進企業掛職鍛煉淺析[J].現代營銷(下旬刊),2017(09):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