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鵬 盧艷敏 梁魁景
(衡水學院生命科學系河北衡水053000)
衡水湖鳥類資源調查及其利用保護
劉海鵬 盧艷敏 梁魁景
(衡水學院生命科學系河北衡水053000)
2017年3~11月對衡水湖濕地的水鳥組成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湖域水鳥有7目11科60種,主要包括雁形目、鸛形目、鸻形目鳥類,湖區鳥種豐富,可打造觀鳥旅游的特色品牌,并加大對湖區內鳥類棲息地和生態環境的保護。
衡水湖;鳥類資源;保護
衡水湖,又稱千頃洼,現為中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鳥類省級自然保護區,是全球鳥類遷徙東亞—澳大利亞路線上的重要棲息地。衡水湖濕地主要以水鳥為主,水鳥物種種類多,數量大,珍稀瀕危程度高,特別是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公布的極度瀕危的物種—青頭潛鴨,從2008年至今,在衡水湖多次被觀察到,且每年種群數量均有增加,表明衡水湖的生態環境非常適合鳥類的生存。因此,全面調查衡水湖鳥類的種類、數量、分布及其生態環境,為地方政府的保護管理提供基礎的數據。
衡水湖,位于中國河北省衡水市市區西南,所屬湖區為海河流域灤河水系。衡水湖湖面總面積共75平方公里,是華北平原僅次于白洋淀的第二大淡水湖,也是華北平原唯一保持完整濕地生態系統的自然保護區,湖區內有沼澤、水域、灘涂、草甸和森林等多種生態類型,水生動植物種類豐富。
衡水湖鳥類調查主要采用固定樣線法(東西湖隔堤)和定點觀察(滏陽排河)結合進行,步行調查,使用單筒望遠鏡和雙筒望遠鏡進行觀察,記錄前方及兩側的鳥種、個體數量、生境。鳥類識別參考《中國野鳥手冊》,所觀察水鳥均鑒定至種。
3.1 種類組成。本次調查共記錄到水鳥60種(見表1),隸屬7目11科,以雁形目為主,約占總數的45%,其次為鸻形目和鸛形目,均占總數的20%。共記錄國家重點保護鳥類7種,均為國家級保鳥類。

表1 衡水湖濕地野生鳥類群落結構
3.2 地理區系分析和居留類型。在地理區系構成中,古北界種絕對優勢明顯,有46種,占總數的76.7%,廣布種次之,11種,占總數的18.3%,東洋界種最少,3種,占總數的5%,可見衡水湖鳥類具有顯著的古北界區系特征,與衡水湖在區系劃分的地位相吻合。在60種鳥類中,有冬候鳥10種,夏候鳥19種,旅鳥27種,留鳥1種,旅鳥數量基本接近50%,表明衡水湖為東亞—澳大利亞鳥類遷徙路線的上的重要補給通道。此外夏候鳥占總數的31.6%,表明衡水湖也是鳥類繁衍的重要場所。

表2 衡水湖濕地鳥類地理區系和居留類型統計
4.1 野生鳥類資源的利用。根據相關資料,該區域觀察記錄的鳥類已達323種,其中水鳥可達118種,主要以雁形目和鸻形目的鳥類為主,衡水湖既作為以上鳥類的遷徙驛站,也是許多冬候鳥的重要繁衍地,特別是2017年3月份,世界極度瀕危鳥種—青頭潛鴨記錄到308只。因此,可以充分開發衡水湖的鳥類資源,發展觀鳥旅游,設計科學的觀鳥路線和合理的觀鳥點,充分發揮衡水湖的生態旅游。
4.2 野生鳥類資源的保護。在對衡水湖濕地進行生態旅游開發的同時,應做好生態規劃,避免對鳥類棲息地的破話,減少湖區植被的破壞和水質的污染,合理安排捕撈,保護鳥類食物的充足,開展觀光旅游、攝影比賽和科學考察等旅游項目,加強鳥類的保護宣傳工作,營造人與自然和諧的環境。
[1]王元培.衡水湖濕地和鳥類自然保護區現狀與管理措施探析[J].海河水利,2004(2):25~27.
[2]孟德榮,王保志,楊靜利.河北衡水湖鴨科鳥類調查[J].滄州師范學院學報,2015(3):84~87.
[3]陳棟,蘇燊燊,湯坤.公路噪聲對東洞庭湖自然保護區水鳥的影響評價[J].湖南理工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21(3):78~82.
2017年度衡水市社會科學研究課題2017066,衡水學院2017年特色課程2017tsk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