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財經報》12月23日文章,原題:未來會帶來什么,未來又會帶走什么 世界權力關系正在發生轉移,中國崛起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世界政治與經濟如何來適應這種權力的變化將是一大挑戰。
在諸多西方的媒體眼中,當今世界最大規模的政治與經濟格局變化是中國的崛起。中央帝國已成為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而中國政府能夠指揮整個經濟的運行,調控利率以及匯率。這一直被視作中國發展成功的一大優勢。
多年前,中國還只是新興國家和“世界的工廠”。如今,中國的企業越來越多地憑借自主產品獲得世界各地買家的青睞。同時,中國也正通過強大的發展攻勢(如“一帶一路”倡議),在國際上取得了無可比擬的地位。可在西方看來,中國的競爭優勢并非總是公平的。歐盟就抨擊中國對重要原材料的出口限制。目前,各國還正在世貿組織爭論,是否應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
毫無疑問,中國正全力趕超美國,并可能將后者擠下臺。這不禁讓我們想到,日本當年也是從一個農業國家迅猛發展成高科技強國,與當今中國的崛起具有諸多相似的特征。但日本在上世紀80年代成為經濟大國時,并沒有讓我們都去學日語、穿和服走來走去。在此前西方國家應對日本崛起的經驗中,我們學到:要么權力轉移,要么發起減緩這種政治或文化變化的運動。唯一的問題是,這種對抗會如何發生,以及有什么潛在沖突。在“美國第一”的口號下,美國已對中國對美輸出商品作出一種回應。
“如何應對權力格局的變化”,這是門藝術,其關鍵在于務實的態度。一方面,在變更進程太快,將嚴重影響到我們的生活時,應進行抵抗;另一方面,我們也應堅持自由主義的原則,讓創造力在變革中能夠持續。無論在經濟上還是政治上,這種務實做法都很難長久堅持。相反,權力格局變更常會像鐘擺一樣,有時在這個方向,有時又在另一個方向。然而,用暴力阻止變化在當今世界是不會成功的,而要把這種發展引導到某一軌道上則是可行的。▲
(作者克里福爾德·帕德維特,青木譯)
環球時報2017-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