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赴法國特派記者 畢方圓


說起動畫藝術強國,一般都會想到美國或日本,但其實法國的實力也不容小覷。動畫的發源地就在法國,早在110年前,法國人埃米爾·科爾創作了世界上第一部動畫電影《幻影集》,他被稱為“現代動畫之父”。百年后的今天,法國動畫仍保持著世界一流的藝術性,以“畫風清奇、內涵豐富”著稱。《環球時報》記者前不久探訪了法國一家以埃米爾·科爾為名的動畫學院,那里扎實的基本功訓練給記者留下深刻印象。
“天賦需要學習”
埃米爾·科爾美術學院(EcoleEmileCohl)位于法國里昂,創始人菲利普·里維埃最初是里昂美術學院的老師,因不滿學校輕視動畫藝術,選擇另起爐灶,于1984年成立了這所學校。為了向“現代動畫之父”致敬,學校被命名為埃米爾·科爾美術學院(下文簡稱埃科美院)。法國公立美院的招生很少,在私立美術高等教育中,埃科美院是少數有資質頒發研究生文憑的專業院校。
埃科美院是由工廠改建而成,建筑外觀呈起伏的膠片造型。走進這棟現代建筑,開闊的大廳展示著大量的學生藝術作品,包括人物雕塑、卡通模型、攝影和畫作等。該校設有插畫、漫畫、動畫以及多媒體制圖等專業,其中動畫設計和插圖專業在法國業內聲譽很高。這與學校嚴格的管理有關。埃科美院每年招收150個學生,一年一次淘汰,第一年至少淘汰10%,被淘汰的先是留級,若第二次被淘汰,就只能被開除了。“正如我們校訓所言,天賦需要學習”,埃科美院的副校長艾麗斯·里維埃對《環球時報》記者介紹說,職業化的要求必須從學生做起,我們對學生管理嚴格,要求他們尊重老師、遵守紀律,嚴謹、勤奮、不允許遲到。
在本科生的一堂插畫課上,老師給學生布置的作業是閱讀法國作家儒勒·凡爾納的《海底兩萬里》,給這本書創作插畫。學生們認真地讀書、畫畫,同桌之間偶爾有輕聲討論。中國留學生曾治治對《環球時報》表示,因為是小班教學,老師會給同學做個性化指導,“這里抓得很嚴,學習程度像國內高三一樣,確實能學到很多東西”。
“先有技術,再有藝術”
埃科美院開設的課程很豐富,有石膏像練習、人體模特寫生、靜物寫生、油畫、游戲3D動畫和傳統動畫、數碼繪畫。比較特別的是,該校要求所有學生都要必修雕塑課,因為雕塑能讓一個人對美術形成基本認識。
《環球時報》記者走進一堂雕塑課,每個學生面前都有一個三腳架支起來的工作臺,臺上擺著未成形的雕塑作品,學生們個個全神貫注,臉上掛著對藝術的虔誠和篤定。這樣的雕塑課據說一次就要上8小時。一名穿白大褂的老師在教室里四處走動,表情嚴肅地指導著學生。“這堂課是做一個女性的形體,很明顯,有些人做出的雕塑不像女人”。這名老師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做雕塑,一定要記住人體的標準結構,要刻在腦子里。這是基本規則,就像語法一樣,掌握之后自然會靈活運用,熟練掌握雕塑技能之后便會用三維的角度去構思。《環球時報》記者問這位老師,在他眼中,雕塑是技術還是藝術?他回答:“雕塑是藝術,但我們這是培養職業人才的地方,要教學生基本功,這個社會好像都沒有耐心,但做藝術必須有耐心,先有技術再有藝術,藝術是學生們個體自己產生的靈感,但必須建立在扎實的基本功上。”
除了扎實的基本功,埃科美院在數碼繪畫等新技術領域也不斷為學生創造條件,設有專門的多媒體繪畫室,學生們熟練掌握將平面畫改成3D動畫的制作流程。到了五年級,動畫專業的學生要做一個畢業設計,不同專業的學生在開放的教室里一起合作。
人才市場上很搶手
談到在埃科美院的學習,中國留學生余思穎表示,跟國內最大的不同是,沒那么多理論課,更多的是實踐,老師也不會給學生設一些條條框框,“有一門速寫課,老師故意逼我們嘗試一些從來沒畫過的風格,一天畫很多張,總有幾張讓我們自己都驚訝,哇,原來我也可以這樣啊!”余思穎最后的畢業設計選定了自己鐘愛的《浮生六記》,她想把其中寫癩蛤蟆吃掉兩只蟲子的那段改編成一個動畫,“一定很生動,法國人對中國傳統文化很感興趣”。
像所有的法國高校一樣,埃科美院的學費對法國學生和留學生一視同仁,一年級到五年級每學年的費用為7500-8500歐元,一個星期上34小時的課。對藝術留學生來說,這個性價比是相當高的。受益于嚴格扎實的訓練,埃科美院的學生在人才市場上很搶手,在學校組織的大型招聘會上,每個畢業生有超過10個的面試機會。雖然是個美術學院,畢業后6個月內至少有85%的學生都能找到工作。另外,留學生取得藝術類畢業文憑,可以用“藝術家自由居留”這種身份獲得法國的長期居住權。
明年即將畢業的五年級中國留學生周致遠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很多學動畫的人夢想進入迪士尼、夢工廠這樣的大公司,“但就我實習了解的情況來看,去大公司,想發光發熱很難,因為要從基礎做起,有人可能就是去調三維動畫里的幾棵草,長年做這個活兒,接觸不到其他部門,學不到東西。我畢業后想去一些新的、比較有潛力的公司,那樣能力會得到更全面的鍛煉”。
談到法國動畫產業跟美日的對比,周致遠表示,法國不像美日那樣有很多大公司,很多部門、流水線作業。法國做動畫的大多都是小型工作室,新興的動畫公司很多,“這邊是放長線釣大魚,從計劃書到落實出品,有時需要好多年;但像日本很多制作都是短平快,一周就得出一集,周期較短”。余思穎認為,跟美日動畫風格相比,法國這邊的表現形式更多樣化,可以用很多不同材料來實現,沙畫、版畫、色粉畫等。“法國藝術氛圍濃,群眾普遍接受能力強,有助于藝術家創意的自由表達”。▲
環球時報2017-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