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霽平
增值稅、印花稅的免征將在更大程度上調動金融機構向小微企業提供融資的積極性,拓寬其融資渠道。
“小微活,就業旺,經濟興。金融支持是激發小微企業活力、助推小微企業成長壯大的重要力量。”11月7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全國小微企業金融服務電視電話會議上作出重要批示,將小微企業金融服務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就在李克強作出批示的前一天,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再次發出利好消息,下發關于支持小微企業融資有關稅收政策的通知。根據通知,自2017年12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對金融機構向農戶、小型企業、微型企業及個體工商戶發放小額貸款取得的利息收入,免征增值稅;自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對金融機構與小型企業、微型企業簽訂的借款合同免征印花稅。
那么,上述通知將給小微企業融資帶來怎樣的積極影響?為促進小微企業的發展,我國還應在稅收方面作出哪些努力呢?
兩稅免征推動融資
國家稅務總局日前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我國小型微利企業即小微企業發展迅猛,數量已占到全部企業數量的80%以上。2017年前三季度,平均每個工作日新辦小微企業保持在一萬戶以上。
“這一事實表明,隨著‘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理念的不斷推進、海內外青年人才的涌現,我國有關部門必須不斷增進對小微企業的重視,加大力量引導這一相對年輕群體的發展。相較于大中型企業,融資慢、融資難、融資貴等,仍然是擺在小微企業面前的棘手問題。增值稅、印花稅的免征將在更大程度上調動金融機構向小微企業提供融資的積極性,拓寬其融資渠道。”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周密對本刊記者表示。
事實上, 2013年以來,國務院出臺了一系列措施,引導金融機構持續強化小微企業融資服務。截至今年6月末,小微企業貸款余額22.6萬億元,是2012年末的1.95倍,占全部企業貸款的32%。2015年至2016年,小微企業優惠政策減稅額均超過1000億元。此外,針對小微企業的減半征收企業所得稅優惠起征點多次提高,2017年將年應納稅所得額上限從30萬元提高至50萬元,首個納稅期就給企業減稅34億元。
南京財經大學中國區域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陸岷峰也對記者表示,融資困難依然是阻礙小微企業實現跨越式發展的主要問題,而上述通知無疑為小微企業靈活融資提供了有力支持。他進一步解釋稱,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一個主要原因,是對于金融機構來說,給小微企業單筆貸款金額小,且手續、流程、所需的人力等成本資源較高,這就導致金融機構貸款給小微企業的單筆成本高,所以很多金融機構不愿意貸款給小微企業。此次通過增值稅免征的方式,相當于降低了金融機構的成本,讓它們更有意愿貸款給小微企業。
根據通知,小額貸款主要包括兩類:一是單戶授信小于100萬元(含本數)的農戶、小型企業、微型企業或個體工商戶貸款;二是沒有授信額度,單戶貸款合同金額且貸款余額在100萬元(含本數)以下的貸款。以銀行發放一筆一年期100萬元的小額貸款為例,按照金融機構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4.35%粗略計算,銀行可獲得43500元(含稅)的利息收入。根據2016年發布的《關于全面推開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的通知》,銀行貸款利息收入適用6%的增值稅稅率。這就意味著,政策生效后,銀行該筆利息收入將獲得2462元的增值稅減免。
不斷改善推進落實
李克強強調,要創新機制與模式,重抓政策落實,著力打通金融活水流向小微企業的“最后一公里”,在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上取得更大成效,有力促進大眾創業和萬眾創新、新動能發展壯大。
周密表示,“最后一公里”就是要做好金融服務小微企業的最后環節,也就是解決好政策落地的問題。從稅收角度看,未來國家可考慮在實踐中借鑒國際通行或主要國家的做法,進一步減輕企業負擔。比如對一些從事研發工作的小微企業進行細分,給予其中一些企業更多優惠政策,同時應加強信息管理,加強企業信用體系建設,促進企業和銀行之間的互聯互通,提升企業在處理財稅方面的應用能力,為稅收體系的規范提供更有效保障,從而提升企業的融資效率和質量。
陸岷峰也提出了類似觀點,他建議:首先,有關部門應持續開展小微企業稅收優惠政策宣傳工作,讓小微企業能及時通過官方途徑,了解到國家權威部門對新政策的解讀,從而調整自己的運行狀態。其次,有關部門要加強統計分析工作,要及時、全面掌握小微企業各項減免稅戶數、減免稅額等數據,建立典型企業調查制度,開展減免稅效果分析,查找問題及差距,全面實施小微企業稅收優惠政策落實情況的跟蹤問效,讓政策落實的“最后一公里”真正到位。
北京市門頭溝區某創客工廠的負責人也對本刊記者表示,他創業這五年來,國家相繼出臺的一系列扶持小微企業的稅收政策確實給予了他們很大的支持。但他同時表示:“現在的小微企業很多,政策變化也很快。未來,我們希望政府有關部門能多開辦一些與財稅相關的政策解讀班,幫助我們及時且準確地了解政策。同時,我們還希望政府能更多地在政策上給予一些支持風險投融資的稅收優惠,方便我們從銀行貸款,開展創新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