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利娟
近年來,快遞包裝過度、“大材小用”、循環利用率低等問題越來越引起社會的重視。從政府到企業,都開始大力推行“綠色快遞”。
第九屆“雙十一”網購節終于落下帷幕。據統計,天貓商城11日全天成交額達到1682億元,京東商城累計下單金額超過1271億元,蘇寧易購全渠道銷售迎來163%的增長。毫無疑問,電商在人們生活中的滲透越來越深入。電商的繁榮帶來了快遞和物流的興盛。與此同時,海量的快遞垃圾也逐漸喚起人們的關注。
“綠色快遞”勢在必行
不斷飆升的快遞業務量背后,是包裝物料的巨大消耗。國家郵政局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快遞業務量首次突破312億件,背后所用的瓦楞紙箱原紙多達4600萬噸,占全球消費總量的1/3。2015年,中國消耗了99.22億個包裝箱、169.85億米膠帶和82.68億個塑料袋。其中,膠帶的長度可繞地球赤道425圈。
近年來,快遞包裝過度、“大材小用”、循環利用率低等問題越來越引起社會的重視。商務部曾明確表示,鼓勵電商、物流快遞企業利用配送渠道回收利用廢棄的包裝物,并要開展電商物流標準化,推動綠色包裝。11月2日出臺的《關于協同推進快遞業綠色包裝工作的指導意見》明確,“到2020年,可降解的綠色包裝材料應用比例將提高到50%,基本建成專門的快遞包裝物回收體系。”
國家發改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兼新聞發言人孟瑋在11月15日的發布會上介紹,目前,國家郵政局已選取北京等8個省市和5家企業開展快遞的綠色包裝應用試點,商務部也選擇了32個城市280多家重點企業和行業綠色物流試點。
體系不健全,是快遞包裝回收的“攔路虎”。孟瑋表示,下一步,將完善制度規范。配合做好循環經濟促進法的修訂工作,通過法律手段,明確商品和快遞包裝的減量要求,包括限制一次性不可降解的塑料制品的使用。
企業妙招為快遞包裝“瘦身”
國家郵政局出臺的《推進快遞業綠色包裝工作實施方案》提出,快遞業包裝要在綠色化、減量化、可循環等方面取得明顯效果。“十三五”時期,力爭在重點企業、重點地區的快遞業包裝綠色發展上取得突破。如何實現綠色包裝的目標?無疑,快遞公司承擔著重要的角色。在相關部門的推動和要求之下,越來越多的快遞公司已有所行動。
“為了讓快遞包裝更‘綠色,韻達速遞全網分撥中心和網點在使用環保袋、全生物降解快遞袋和可循環利用標識等方面下足了功夫。”韻達速遞相關負責人告訴本刊記者,“在環保袋使用方面,我們使用可作為集包袋多次循環使用的環保袋,以及在堆肥狀態下可降解為二氧化碳、水和有機肥料的全生物降解快遞袋。”
和韻達速遞推出的環保袋相似,中通快遞先后推出了可代替傳統編織袋的綠色循環袋和綠色可循環使用帆布袋。一條帆布袋可重復使用4至6個月,一條帆布袋的使用率是以往單條編織袋的100倍。同時,中通快遞使用的可降解包裝袋,不但降解可控,生態環保,而且能有效改善土壤結構。
面對快遞包裝帶來的成本和環境壓力,韻達速遞、中通快遞所采取的循環包裝袋起到了積極作用,而蘇寧物流推出的“共享快遞盒”可謂行業又一創新舉措。
“共享快遞盒”是一個方形的塑料箱,簽收后快遞小哥就會將它折疊起來,變成一塊塑料板,帶回倉庫重復使用。所謂共享快遞盒行動,即在末端投遞環節使用可循環的包裝箱代替紙箱,減少一次性紙箱的投放量。據了解,共享快遞盒行動能最大程度地解決電商物流大量紙箱的使用及過度包裝問題,平均每個共享快遞盒每天循環兩次。截至10月,蘇寧投放的5萬個共享快遞盒已經累計節約650萬個快遞盒。今年“雙十一”,共享快遞盒行動繼續擴大范圍,從北上廣8個城市擴展到13個城市,增加重慶、深圳、杭州、鄭州、濟南5個城市。
據介紹,與蘇寧共享快遞盒同等規格的單個瓦楞紙箱成本在0.6元左右,而蘇寧這樣的單個共享快遞盒的成本為25元,可循環使用1000次,單次成本只有0.025元。
為快遞包裝“瘦身”,單靠企業自身是不夠的。基于此,今年9月,京東物流聯合品牌商家推出了綠色供應鏈的聯合行動——“青流計劃”。目前包含寶潔、雀巢、惠氏、樂高、金佰利、農夫山泉、聯合利華、屈臣氏、伊利在內的19家合作伙伴已經參與到“青流計劃”中。預計到2020年,京東將減少供應鏈中一次性包裝紙箱使用量100億個。
打造綠色物流產業鏈是關鍵
隨著快遞物流行業從野蠻增長到規模化穩定增長的轉變,越來越多的物流企業正在將綠色物流意識納入到運營過程中,如何打造一個綠色產業鏈,成為物流從業者們面臨的共同課題。
據了解,除了為快遞包裝“瘦身”,順豐、中通、韻達、申通等快遞企業不斷提高電子運單使用率,使用率均超過90%。其中,中通快遞的電子面單使用率由去年的80%增加到91%。中通快遞目前日均1700萬票快件,隨著電子面單使用率的不斷增長,其背后節能減耗的數字也十分可觀。
在運輸過程中,快遞車輛產生的污染也不能小覷。對此,在北京、上海、蘇州等20個城市,菜鳥網絡大力推廣了零排放純電動物流車。通過替換傳統燃油車并通過智能車載終端、信息技術及大數據的力量,提高車輛利用效率,讓快遞的物流過程更加環保。實踐表明,通過智能算法,從縣城到農村的配送可減少30%的燃油使用。
京東物流則于10月31日宣布全國多家大型電動汽車整車廠家聯合共同測試、共同推動、研發、引進千輛新能源車,并在包括青島、北京、上海、成都、西安、沈陽等10多個全國大中城市投入使用。京東物流同時宣布要組建新能源產業聯盟,未來5年內,京東物流計劃將體系內幾十萬輛車替換為新能源車。據測算,普通柴油貨車每百公里油耗至少11升,按照日均行駛200公里計算,如果采用新能源電動車,一輛車一年將至少減少5.84噸二氧化碳排放量,新能源車也由此產生了巨大的環保和生態價值。
國家郵政局發布的《快遞業發展“十三五”規劃》明確提出,鼓勵快遞企業采用先進適用技術和裝備,推進機器人、無人機、無人車的研發和應用。記者在幾家快遞公司都看到了各顯神通的智能分揀系統。今年“雙十一”,菜鳥的倉配體系已全面使用的“菜鳥智能打包算法”不得不提。
據介紹,消費者訂單一來,“菜鳥智能打包算法”系統會立刻對商品的屬性、數量、重量、體積,甚至擺放的位置進行綜合計算,迅速與現有規格箱子的長寬高和承重量進行匹配,并計算出需要幾個箱子,以及商品在箱子里面如何擺放最節省包裝。從成本看,箱子空間合理利用,可為每個訂單節省0.16元耗材費和0.12元配送成本費。以一個日均10萬單的倉庫來說,一年下來至少可節省1000萬元。
在政府的指導下,隨著企業近些年的努力,如今我國綠色物流已形成科技化、專業化、規模化效應。踐行綠色環保理念,廣大消費者也是最強有力的支撐。因此,消費者需提高自身環保意識,扭轉快遞到手、一扔了之的思維。同時,也不為過度包裝買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