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姜珊珊、金劍(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藥劑科) 編輯/小丁
如何在“多事之秋”防治哮喘
文/姜珊珊、金劍(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藥劑科) 編輯/小丁

秋季氣候干燥、氣溫多變,是天氣由熱轉涼的過渡季節。肺氣旺盛、肝氣虛弱、體質較差、抵抗力較弱的人(尤其老年人)容易患上慢性咽炎、支氣管哮喘、中風等疾病。哮喘常在夏末秋初開始發作,仲秋季節(即農歷八月)發展到高峰,寒冬臘月減緩。哮喘是一種比較頑固的慢性支氣管疾病,若治療不及時,則可能終身患病甚至致命,如大家熟知的著名歌星鄧麗君就是被哮喘奪去了生命。
哮喘是一種常見的氣道慢性炎癥疾病,這種慢性炎癥與氣道高反應性相關,通常出現廣泛而多變的可逆性氣流受阻,從而導致反復發作的喘息、氣促、胸悶和咳嗽等癥狀,有過敏性鼻炎的哮喘患者發病前兆會有打噴嚏、流鼻涕、鼻癢、眼癢、流淚等癥狀,這些癥狀多在夜間和清晨發作或加劇,多數患者可自行緩解或經治療緩解。

哮喘是影響人們身心健康的重要疾病,若治療不規范,則可能伴隨終身。
哮喘對人體可能會產生以下一些危害。
1.下呼吸道和肺部感染。據統計,哮喘約有半數系因上呼吸道病毒感染而誘發,患者應努力提高自身的免疫功能,保持氣道通暢,清除氣道內分泌物,以減少感染。
2.水電解質和酸堿失衡。哮喘發作時,患者會出現喘息和呼吸困難的癥狀,這種情況非常容易導致缺氧的發生。更危險的是,患者的呼吸功能和腎功能也會受損,所以非常容易發生水電解質和酸堿失衡。
3.氣胸和縱隔氣腫。由于哮喘發作時氣體潴留于肺泡,使肺泡含氣過度,肺內壓明顯增加,慢性哮喘已并發的肺氣腫會導致肺大泡破裂,引起氣胸甚至伴有縱隔氣腫。
4.呼吸驟停和呼吸衰竭。哮喘嚴重發作時,如果得不到及時的救治和恢復,就可能并發氣胸和肺水腫,引發呼吸衰竭。呼吸衰竭發生之后,會導致缺氧、酸中毒等嚴重后果。
5.多臟器功能不全和多臟器衰竭。由于嚴重缺氧、嚴重感染、酸堿失衡、消化道出血及藥物的不良反應,重癥哮喘常并發多臟器功能不全甚至功能衰竭。
6.猝死。猝死是過敏性哮喘最嚴重的并發癥,因其常常無明顯先兆癥狀,一旦突然發生往往來不及搶救而死亡。
寒冬季節萬萬不可忽視,氣溫驟降,感冒多發,年老體弱者最容易并發哮喘。為此,患者朋友乃至健康人群須了解,冬天預防哮喘,第一關便是拒絕感冒。中醫學認為,哮喘的發病內有夙根,外有誘因。內外因的產生可有以下因素:先天體質虛弱或病后體弱;季節轉換、氣候突變或吸入花粉、煙塵、塵螨、異味氣體等;貪食生冷、嗜食酸咸肥甘,或進食海鮮蟹蝦等發物,其中尤以氣候因素為主。哮喘患者飲食宜清淡,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如蘿卜、刀豆、絲瓜、枇杷、橘子和核桃等。不宜進食肥膩生冷之物,如肥肉、奶油、冷飲、巧克力等。忌辛辣、過甜、過咸的食物。對易引起過敏的“發物”(異性蛋白質),如雞、魚(尤其是帶魚、黃魚)、蝦(尤其是海蝦)、蟹、雪菜、毛筍、奶制品、少數水果及蔬菜等,若食后發現哮喘發作或出現皮疹等,均應禁忌。
哮喘的治療應該針對患者病理變化,不能僅局限于舒張支氣管,同時還應該進行抗炎和降低氣道反應性的治療。哮喘常用藥物原則上可分為哮喘控制藥物和快速緩解藥物兩大類。哮喘控制藥物有糖皮質激素、長效β2受體激動劑、白三烯調節劑、緩釋茶堿及色甘酸鈉等;而緩解藥物常用的有短效β2受體激動劑、茶堿及抗膽堿能藥物。另外,也可使用一些免疫調節劑,主要功能是增強哮喘患者免疫功能,抵抗病毒感染,常用的有胸腺肽、核酪等。
以上這些哮喘患者常用藥是需要大家了解的,在發現有哮喘傾向的時候一定要積極地去治療,選擇正確合理的用藥,才能有效地防治疾病。
當今的規范化治療手段可使近80%的哮喘患者的疾病得到非常好的控制,工作生活幾乎不受疾病的影響。秋季是哮喘的多發季節,支氣管哮喘的預防重點在于緩解期的調攝養護。如果在各個方面能夠注意調節,則完全可以避免哮喘的發作。因此,秋季養生不僅要注意作息規律,飲食以滋潤為主,忌耗散,輔以補養氣血,還要多加運動,增強身體抵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