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攝影_尤琦
夢の動力本田博物館記
文/攝影_尤琦
讓我們回到原點,回望夢的始末。

本田博物館坐落于距東京100余km的茂木縣(《頭文字D》粉此時應該會想起茂木夏樹),從東京趕到這里耗去了我數小時的時間,但一切在我踏進那座并不高大的建筑之后變得物有所值了。
迎接我的是一個巨型的玻璃圓盤,上面印有本田宗一郎手寫的“夢”字,拿起一本導覽冊,你會看到他的一句話:“機器不會說謊,如果它們是真正的好產品就必然會成功,因此我們只需要把自己的產品展示給全世界,到時候他們就會看到真正的本田。”這句話不僅造就了本田的成功,對于現在的許多自主品牌汽車來說也具有非凡的指導意義。
永恒立于這塊紀念碑后面的是5款產品:E300發電機、C100(Super-Cub幼獸)摩托、S500敞篷車、RC272 F1賽車、RC142摩托賽車。它們把本田的夢洋洋灑灑地陳設在了我們的面前。









不知是否是機緣巧合,我們進入博物館正好趕上當天第一場ASIMO表演,有幸坐在了舞臺第一排。首先登場的是Uni-Cub,這是一款可以回答“本田一個造汽車和摩托車的玩什么機器人?”這個問題的產品,ASIMO研發得來的大量科技造就了這款智能個人移動工具。
接下來是ASIMO跑著進入我們的視線,第一次見到實體我便知道為何它在全球擁有大量的粉絲,不僅對答如流,行走、跑步、跳躍甚至是踢足球都似探囊取物般輕松。走出
表演廳,你能看到一排ASIMO的前身,從幾塊裸露的電路板到集成的箱體,再到正式定型為ASIMO現在的樣貌,本田31年來沒有放棄過在人工智能方面的不斷求索。現在的結果證明本田的求索不是完全無意義的,人工智能已經成為21世紀最引人注目的話題。

大多數人對于本田的認識,還是一個汽車、摩托車制造商。摩托車是從“東海精機”重組為“本田技研工業”之后的最初期產品,隨著經濟的發展,汽車也成了本田的驕傲。展廳的規模令人感到吃驚,但是2層仍舊不能容納所有的本田民用產品,每一個車系拎出來都能寫成一篇文章。從最開始在自行車基礎上加裝發動機的助動車,到水平對置6缸的金翼巡航摩托車,我們看到本田宗一郎的夢逐漸開花結果,但初衷從未更改。不知為何,最吸引我的是一款名為GYRO的摩托車,這款車在國內被親切地稱為本田不倒翁,其特殊的三輪布置結構讓它有了一個靈動的車身和一個相對穩固的后橋。

本田歷史上首款汽車產品T360擺在汽車展廳最顯眼的位置,沒錯,本田的汽車產業開始于輕型卡車。之后是本田首款K-Car車型Honda Z、首款敞篷車S500、具有多個變種的Life,以及銷量傳奇思域的開端——Civic CVCC。這是一個讓任何一個本田粉都會走不動道的展廳,特別是當3輛白色的Type R(NSX Type R/Integra Type R/Civic Type R)出現在你面前的時候,紅章本田的神話讓人看到了一個能文會武的多面本田,這也是本田宗一郎最期望看到的。畢竟在成立本田之前,他曾是一名賽車手,如果產品失去了夢,又怎么能被叫作一輛本田呢?


提到賽場,你不能忽略本田在整個賽車世界的地位,近幾年的重返亮相雖然不盡如人意,但是在上一個瘋狂的渦輪時代,本田的表現可以說是無敵的。車神塞納曾是本田的忠實擁躉,他成就了本田,本田也成就了他。帶領塞納走上1988年車手總冠軍的MP4/4賽車與RA168E發動機是永遠值得典藏的精品,相信這世界上一定有數量龐大的粉絲想要來到這里朝拜一番,能夠看到這些絕對是不虛此行的。而對于本田來說,Cooper T53 Climax是必須要一同展出的,這是本田F1賽車的原型,不恥于承認自己的借鑒,但從來不以借鑒的更像原作為榮,有很多抄襲成性的廠商至今還沒有領會這樣的道理。不僅僅是在F1賽場頗有建樹,在勒芒24小時賽、JGTC以及JTCC賽場上你都能找到本田的身影,白黃橙綠4色拼接噴涂的賽車更代表著房車賽場上本田的不敗神話。
摩托賽場顯然更是本田占據統治地位的一片領地,MotoGP和達喀爾拉力賽這兩個國際級別的摩托賽事雖然車型迥然不同,但是你都能找到本田獲勝的跡象。雖已走在先列,但在夢想的不斷推動下,本田的追逐夢仍在繼續。


手握從本田博物館帶回的車模,我想本田正被源源不斷的動力推動著前行,夢想仍在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