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誠
新形勢下基層經濟責任審計的問題與建議
◎程誠
我國的經濟責任審計體系是伴隨著我國民主法治建設的推進、干部管理監督制度的完善和改革開放的深化,逐步建立和發展起來的,已經歷經了七年的時間,在這七年里取得輝煌的成就,但是也存在著一些亟須改進的問題。
我國的經濟責任審計體系是伴隨著我國民主法治建設的推進、干部管理監督制度的完善和改革開放的深化,逐步建立和發展起來的,通過依法依規對黨政主要領導干部和國有企業領導人員經濟責任履行情況進行監督、評價和鑒證,對維護社會經濟秩序、嚴肅財經法紀、強化領導干部監督管理、規范領導干部經濟行為、加強黨風廉政建設、促進領導干部勤政廉政、推動民主政治建設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但是由于經濟責任審計相對于其他審計內容更加復雜、內容更加廣泛、形式更加多樣,所以在項目實施和管理上也存在著更多難以回避的問題。
首先,組織程序本末倒置,嚴重影響審計效果。領導干部任期經濟責任審計,是在組織部門委托的前提下,監督各級領導干部正確履行經濟職責,促使其正確行使權力的重要手段,其審計結果作為考核任用干部提供依據與參考,從而有效防止干部“帶病提拔”。但是目前的部分基層黨政機關的主要領導人經濟責任審計的工作中,很多情況下采用“先離任后審計”的工作模式,這種模式下的經濟責任審計被審計對象往往已經退休、調離或升遷,所以對審計結果不夠重視,而對于接任領導而言,更是新官不理舊賬,在這樣的情況下極容易出現配合不力,甚至推諉扯皮的情況,致使審計人員取證困難,不能及時發現問題,既耗費了時間和精力,又增加了審計風險。長此以往,這種“先離后審”的工作模式,勢必給人“走過場”、“馬后炮”的感覺,不但削弱了審計機關的權威性,也極大地挫傷了審計人員的工作積極性。
第二,干部任免機制和審計工作不協調,項目安排缺乏計劃性。審計機關的審計計劃制定往往與組織人事部門的干部任免機制不同步,在審計年度之初無法確定要進行經濟責任審計的具體對象,造成缺乏對審計對象初步的調查了解。在組織人事部門下達審計委托書后,經濟責任審計工作倉促上陣,大多時候面臨時間緊、任務重的情況。由于沒有充分的審前準備,在編寫實施方案時缺乏基本的依據,所以很容易導致資源分配不合理、工作重點劃分不準確、工作思路有偏差的情況。這樣“短兵相接”式的審計方式,使得整個實施階段浮于表面,難以深入。在審計報告的編寫上,一般也只以基本的財務數據和問題構成主要框架,對審計對象在履行其主要業務和職能的經濟性、效率性、效果性關注程度不夠,使審計質量難以得到提高,不能有效的防范審計風險,為審計工作留下隱患。
第三、審計思維相對保守,內容大多停留在財務收支層面。基層審計機關在開展經濟責任審計時,其工作思路、方式、方法,還停留在過去財政財務收支審計的老路上,在實施階段,發現問題的媒介僅限于賬簿、報表、憑證這老三樣上。在編寫的審計報告中,對財務數據測算、分析,和發現的財務類問題也占了大部分篇幅,而對于貫徹執行國家和省有關經濟政策情況、重大經濟決策情況、內部管理情況、機構編制管理和執行情況等往往關注度不夠。這樣保守的工作思路,使審計的關注面趨于狹窄,不能使經濟責任審計達到干部管理和審計監督相結合的目的。
首先,將審計監督的關口在干部管理機制中前移,積極推行“先審后離”的工作模式,提高任中經濟責任審計比例,并把經濟責任審計納入組織程序,探索審計結果量化制,從而增加干部的責任感,力求邊審計、邊整改、邊規范,真正發揮經濟責任審計在干部管理中的監督作用。與此同時,組織部門也應該提高審計結果在干部管理中的作用,使審計結果貫穿于干部的任免、提拔、獎懲等過程,有效避免任期經濟責任審計“走過場”的尷尬局面,使審計結果真正成為組織部門考核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據之一,使經濟責任審計工作真正步入良性發展的軌道。
第二,有效利用經濟責任審計聯席會議制度,組織和審計部門之間應當協調配合,使干部任免機制和審計工作進度統一協調,在干部調整年度之初,組織部門應該就擬提拔或擬調離的領導干部預先向審計部門告知,同時對擬委托審計的內容與審計部門進行溝通確認,使審計部門有時間、有精力對將要審計的對象進行充分的審前調查了解。聯席會議中的紀檢、監察、財政、國資等部門也應該就各自職能范圍內了解到的與本審計對象有關的重大情況或問題,與審計機關提前進行溝通,協助審計機關最大限度的了解審計對象,幫助審計機關廣泛收集資料,從而做到對重點問題領域精準把握,進而實現有效打擊。
第三、從項目定位、工作思路、技術方法等各個方面把經濟責任審計同傳統的財政財務收支審計區別開來,走出單純的財政財務收支審計的誤區。經濟責任審計是從審計監督的角度對黨政主要領導干部和國有企業領導人員任期內履行經濟責任情況進行全面檢查、確認和評價的一種審計制度,審計內容除了財政財務收支的真實、合法和效益等內容以外,還包括了諸如貫徹執行國家和省有關經濟政策情況、重大經濟決策情況、內部管理和所屬單位監管情況等。這說明經濟責任審計關注的內容除了常規的資產負債、收入支出等情況外,還包括了其他能夠反映領導干部工作水平的方面,這就需要在經責審計項目的實施過程中,全面了解和分析審計對象的工作軌跡,客觀的反映其在履職過程中的功過得失,使經濟責任審計得成果成為組織部門行使干部監督管理的重要依據。
經濟責任審計已經歷經了七年的時間,在這七年里取得了輝煌的成績,但是也存在很多亟須改進的方面,只有通過不斷的與時俱進,不斷的開拓創新才能把經濟責任審計在干部監管中的功能發揮出來,使之真正成為加強干部監督管理,正確評價和使用干部的有力武器,進而達到揭露和懲治腐敗分子,規范干部行為,促進廉政建設的最終目的。
(作者單位:山東省德州市陵城區審計局)